APP下载

盘山县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对策研究

2021-04-03杨荣波

地下水 2021年5期
关键词:水系河湖人居

杨荣波

(沈阳市鹏展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000)

河流水系发挥着生物栖息、物质输移、灌溉供水、防洪减灾等重要功能,其规模、结构与水资源优化配置及流域生态安全直接相关[1]。调查显示[2-3],河流水系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极其显著,其中60%的河流受人类干扰已发生明显的改变。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土地利用类型出现明显的改变,许多高等级河流被渠化、低等级河流被填埋等问题提出,水系结构呈现出明显的骨干华、单一化趋势。由于河流水系的改变原有水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并进一步导致一系列的水生态服务功能下降、防洪能力减弱等问题,对水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1 研究区概况

1.1 基本情况

盘山县地处辽河下游,渤海之滨,总面积1 735 km2。全县下辖10个镇,117个行政村,总人口22.6万人。该区域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8.8℃,平均降水量623.2 mm,大多集中于7-8月份,年径流量2.58亿 m3,境内河川径流量72.04亿 m3。研究区属于辽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势低洼平坦,沿海多滩涂,沼泽洼地广布,沟渠纵横,有饶阳河、新开河、外辽河、双台子河、太平河、大辽河等大小13条河流,已建青年、八一、红旗3座平原水库。

1.2 现存问题

近年来,通过对新开河、饶阳河、太平河、大辽河等实施防洪治理,现已取得了显著的河道整治成效,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探索性整治了居民点集中的农村水系,水乡盘山的禀赋特色得以初步的彰显。此外,启动实施的山水林田湖草、饶阳河综合整治、红旗水库出现加固等重点生态水利工程,明显改善了县域内河道的防洪能力、水环境和自然生态。然而,由于点多面广尚未开展农村水系的全面整治,与人居环境改善、乡镇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相比水生态系统功能还有一定的差距,具体如下:

农村水系大部分还未得到有效的治理及河道岸线化界,部分河段生态面貌较差,水域岸线被侵占问题突出。

河道淤积严重,部分泉水河沟排涝功能明显下降,土地盐渍化对周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输水河道与湿地区域河湖淤积,湿地萎缩、补水通道受阻;此外,由于未有效治理山洪沟道致使防洪能力低下。

资金投入不足使得农村水系水体污染未得到有效的整治,仍需进一步加强农村入河排污整治,不断完善与提升河湖管理标准及能力。

2 综合整治必要性分析

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是以农村水系整治为主、服务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贯彻落实的一项重要举措,属于加快新农村建设服务、人居环境改善的综合性项目[4]。盘山县以县域内村庄为节点、水系为脉络、农村河湖水系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导向,以改善水环境状况、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恢复农村水系功能为目标,着力营造美丽、生态、安全的乡村水系,建设水美乡村以增强群众幸福感。

2.1 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发展

在维持农村河湖水系健康循环发展的情况下,应鼓励引导新型主体(如社会资本、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参与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大力支持乡村旅游、现代寒旱农业的发展。此外,依托乡村旅游节点的区位优势积极吸引社会资本,着力打造并拓展延伸乡村旅游项目及旅游产业链。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第三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以乡村旅游为中心的产业链以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的可持续发展。

2.2 恢复水系自然生态,改善人居环境

受限于资金条件,邻近村庄的大部分河沟存在面源污染严重、输水不畅、水域岸线侵占、河流湖泊淤积等诸多问题。根据“扫黑除恶”行动、河湖“清四乱”、农村水系和人居环境整治等,积极开展入河排污口集中整治和沟渠、湖塘、农村水系等水域环境整治,让群众真正“喝上一碗安全水、拥有一池清水、看见一片绿地”[5]。通过农村水环境的持续改善使水系成为一道亮丽的水域风景线,为生态宜居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保障。

2.3 重塑乡村文化生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坚持“推动盘山科学发展、走特色路、做水文章、举生态旗”的基本路线和“科教兴县、商贸活县、产业富县、生态立县”的发展理念,按照“记得住乡愁、望得见水、看得见山”的要求,以美丽乡村建设和水系综合整治为契机,深入挖掘农耕文化、盘山文化等人文历史资源,仅仅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一批特色林果采摘园、农事活动体验区、农耕文化展览馆,将田园、水系、乡村有机结合建设景美、岸绿、水清、河畅的水美乡村。

2.4 提高水利保障能力,确保农村水系安全

目前,受点多面广等诸多条件的限制,盘山县尚未开展农村河湖水系的全面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与水生态系统功能作用还存在一定差距。县域内中部水系严重淤堵,水资源调控能力不足且不同河流水系之间的连通性较差,加之湿地补水通道受阻致使辽河湿地面积缩减、部分湖泊萎缩,生态系统压力巨大,并逐渐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因此,有必要开展水系连通、清淤疏浚等综合整治工程,逐步恢复河流的灌溉供水、防洪减灾和生态服务等基本功能,切实增强农村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水资源调配能力[6]。

3 发展对策

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是改善生态环境、振兴乡村的重要抓后,要仅仅围绕“生活富裕、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贯彻落实“水利行业强监督、水利工程补短板”的总基调,以村庄为节点、乡镇为单元,分类施策实行水域岸线并治,因地制宜的开展集中连片整治,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活条件,创建宜居、美丽、生态、安全的河湖水系[7]。

3.1 补短板,实现水系畅通

结合治理水系的实际情况,合理选取各类措施,将点、线、面相结合,上下游、左右岸、水域岸上协同推进,综合施策,科学整治。通过水系连通、清淤疏浚等农村水综合整治,逐步恢复河流灌溉供水、防洪减灾、生态服务等基本功能,逐步增强农村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水资源调配能力。通过连通河道池塘、整治引排水河道卡口段、整治断头河、更新小型引排水配套设施等措施,连通邻近宜连河湖水体,增强水体流动性,逐渐恢复湿地、塘坝、河湖等水体的自然连通。

3.2 强监管,实现水清岸绿

近年来,盘山县贯彻落实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新发展理念,坚持走绿色发展、做活水文章和生态立县之路,加强修复与保护辽河、饶阳河等流域生态环境,加快落实水域岸线管护责任和河流岸线确权化界工作,推动信息化与智能化巡河系统建设,采用无人机实现全县21条骨干渠道、10座湖库、26条山洪沟道、1条县级河流和2条重点河流等农村河湖渠库巡查全覆盖。此外,要与公安、住建、生态环境等部门加强沟通,依据“扫黑除恶”、河湖“清四乱”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积极开展入河排污口集中整治和沟渠、湖塘、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进一步改善河网水系的生态环境。对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因地制宜采取沟头防护、谷坊、淤地坝等小流域治理措施,结合种植结构调整、坡改梯等,有效减轻水土流失。

3.3 显特色,建设美丽乡村

根据“记得住乡愁、望得见水、看得见山”的要求,以美丽乡村建设和水系整治为契机,仅仅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挖掘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等人文历史资源,建设一批林果采摘园、农耕文化馆。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开展水污染防治,农村生活污染严重的人口聚集区,加强废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直排入河湖的工业、生活排污口,采取截污整治、取缔封堵等措施,确保污水达标排放;畜禽养殖、农业种植污染严重地区,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面源污染防控;对人口稀少地区,可结合实际情况建设养护唐、人工湿地等设施。将田园、水系、乡村有机结合,重塑辽河、饶阳河、新开河、双台子河农村水系自然风光,建设景美、岸绿、水情、河畅的水美乡村,将河湖建成汇集地方特色风情的新景点使水系成为一道亮丽的水域风景线,打造综合治水示范样本真正实现生态宜居的目标。

3.4 促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选择盘山县乡村振兴示范带作为示范试点项目区,以农村水系整治及水系连通为依托,在维持农村河湖水系健康循环发展的情况下,鼓励引导新型主体参与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大力支持乡村旅游、现代寒旱农业的发展。同时,依托乡村旅游节点的区位优势积极吸引社会资本,着力打造并拓展延伸乡村旅游项目及旅游产业链。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第三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以乡村旅游为中心的产业链以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水系连通格局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河网水系的调蓄能力及其循环过程,并对河网连通功能的发挥产生一定的影响。受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影响水系的连通发生相应的变化,河网连通对城市水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结合乡村人居环境实行综合整治,通过河湖治理、“清四乱”等,恢复河道供水、输水、防洪等基本功能;通过生态护岸、清淤疏浚、水系连通等恢复河道空间形态和沟塘水力联系,切实改善河流环境;通过改革创新,建立农村河湖管理成效机制;将农村河湖水系打造成安全、美丽、生态的河,保证水清、景美、河畅、岸绿等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水系河湖人居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加强河湖保护治理 改善河湖生态环境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