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志丹县村镇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现状及对策建议探析

2021-04-03徐海燕赵田文

地下水 2021年5期
关键词:志丹县水窖水源地

徐海燕,赵田文

(1.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水利工作队,陕西 延安 717500;2.陕西省志丹县河长制领导小组办公室,陕西 延安 717500)

1 志丹县村镇供水现状

志丹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延安市西北部,全县总土地面积3 781 km2,辖7镇1乡,总人口14.11万人。志丹县现有11 289处各种城乡供水工程,其中大多数供水设施是在2000-2009期间修建的。所有供水设施,只有志丹除县城和旦八镇驻地供水直接由县级水务部门直接管理,其余供水工程大部分属于乡镇和村组自行管理,负责日常运行及维护工作,保证广大乡镇及农村供水。除了县级供水直接管理外,由于历史原因,志丹县内的采油企业较多,每个采油企业基本都自行修建了供水工程,自己管理自己运行,主要为企业的生产生活提供用水,基本脱离志丹县水利系统的监督管理,不利于全县供水的统一管理及监测。村级供水主要是分散式供水,以水窖、土井等小型水利工程为主,小型集中式供水为辅助,在多年的运行过程中,由于管理方式粗放、管理体制不畅,村镇供水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为了强化运行管理模式,满足广大群众的用水安全和质量,志丹县2011年对村镇饮水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建立健全了供水管理体制,成立乡村供水管理总站和3个供水分站,建立健全了三级管护服务模式。

2 志丹县村镇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存在问题

2.1 工程规模小,新增问题多

志丹县乡镇供水工作基本满足需求,但新增供水问题仍然突出。(1)移民搬迁后出现的供水不足;(2)部分供水设施老化,资金不足、维修不及时,或因操作不当造成的设备损坏,出现供水工程停摆,饮水返困。主要原因是农村供水工程面广量大,供水工程分散且单个供水工程规模小,各工程管理形式各不相同,管理关系混乱,没有形成统一可行的管理方式,工程依靠自主管理,管理方式简单落后,管理人员技术素质低,整体管理效率低下。

2.2 维护效率低,供水成本高

以杏河镇、金丁镇为例,杏河镇供水工程2014-2015年水费电费、人员工资、维修费等费用全年共计293 920元。供水成本5.44元/m3,水费收取3.1元/m,亏损2.34元/m3,每天亏损351元,年亏损126 360元。金丁镇供水工程全年费用共计265 480元,供水成本4.92元/m3,水费收取3.1元/m3,亏损1.82元/m3,合计每天均亏损273元,年亏损98 280元。大部分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围绕水泵、电机等重要设备上,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疏于管理,小故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维修,超负荷运行造成主要设备损坏。与此同时水费收缴不足,征收困难,群众对收缴水费的意识不够,造成管理维护单位资金短缺,设备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和更换,进而影响了供水的质量和安全。

2.3 运行体制机制不完善,维护管理资金不足

志丹县大部分的供水工程都是属于中央、地方各级财政资金修建,前期重视工程的修建,在投入运行后,往往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后期的运行管理体制不健全,供水管理模式和日常维护资金缺乏政府层面支持,政府只承担部分日常维护维修资金和管理人员的工资,大部分的资金缺口仍然需要收取的水费予以补贴,但农村大部分群众用水缺乏缴费意识,导致运行管理资金不足,影响了运行管理体制机制的健康发展。

2.4 供水人员技术水平不高

供水站人员中除少数经过专业培训外,多数缺少专业技能培训,大部分工作人员不懂业务技能,不能适应日常管理要求。此外,现有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人员收入水平低,农村饮水工程规模虽小,但涉及机电、管道安装及建筑等各个专业,管理维护专业性较强,亟需加强对乡村供水单位的管理和指导。

2.5 微型水利工程规模较小,用水保障率不高

志丹县由于历史原因,县域内存在大量农户自主修建的水池、水窖、水井等微型水利工程,为保证这些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一直实行的是“农户自建,政府补贴”的管理运行模式,日常以单个农户为单位进行管理维护,这些供水工程的产权和管理责任比较明确,运行效果较好。但这些单个供水工程普遍规模较小,个别供水井易受地下水位下降、水源污染等影响,水质和水量不够稳定,而像水池、水窖等集雨工程受气候影响较大,碰到连续干旱天气持续时蓄水会比较困难,导致农户用水受到较大影响,并且大部分的水窖使用年限最多是5 a,至今已超过使用年限多年,破损严重,个别已经无法正常使用,用水的保障率不高,个别农村地区甚至已经出现新的饮水困难问题。

2.6 水质污染较重,检测机制不完善

志丹县水质化验工作2016年已经全面开展,全县集中供水和部分单井、水窖等水源地由于保护措施不到位等原因,水质污染问题较为严重,不容乐观。主要由于多年来人类对水土资源的过度开发,引起水土流失、地下水超采和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泥沙、动植物腐植质、农业上使用的化肥、农药随着降水入渗等进入地下水体,形成水体内污染源;同时由于志丹县油田分布较多,近年来石油企业在油井开采过程中,注水过程中的污水、原油泄漏等造成的水污染也比较普遍,导致部门采油区域内的水窖等集雨工程所蓄的水中的有害物质不断增加。再者,由于资金问题,缺少必要的净水处理和消毒设备,导致水质不能得到准确及时的监测,对村镇广大居民的饮水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2.7 原有供水材料不匹配,维修难度较大

志丹县致力于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近二十年,期间供水管网材料由原来的PVC管材钢管等种类繁多的材料逐渐发展为PE供水专用材料。之前建成的供水工程由于供水材料不统一,给维修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有时仅一处工程维修所需材料就会出现好几种,严重影响工程的维护抢修。

3 对策建议

3.1 提高农村饮水安全意识,加大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

面对志丹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县级政府部门要作为主体责任人,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以对广大群众身体健康负责的态度,重点建立健全乡镇、村组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体制机制,采取灵活实用的方式做好工程的日常管理、维护及保护工作,多在农村地区向群众普及饮水安全、饮用水影响健康、传染疾病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逐步提高广大群众的饮水安全意识。同时,针对村镇饮水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资金缺乏等问题,县级相关部门应主动争取中、省、市各级专项建设配套资金支持,并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投资模式,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有实力、有意愿的民企资本和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其中,以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

3.2 加强水源地保护

要将农村供水水源地划定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并设置安装标志牌、警示牌、界桩、围栏、刺丝围栏桩等保护措施,同时要保证水源地的水土环境,多栽植乔灌木等美化保护水源地。县级相关部门要加强日常的监督检查,在饮用水源地有针对性的开展定期不定期的水环境污染等专项检查工作。要制定饮用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建立政府、部门、企业三类预案有效衔接的水源地应急预案体系。

3.3 强化水质检测,提高水质净化能力

水质监测检测对整个水环境保护、水污染控制以及维护水环境健康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2016年历时3个月对全县农村饮水工程开展的水质分析实验结果来看,志丹县饮用水水质情况整体较差,水中氟化物、溴酸盐、磷酸盐呈区域性严重超标,个别饮水工程硝酸盐、氯酸盐超标。水环境情况不容乐观,饮水安全存在极大隐患。后续要尽快培训水质净化处理专业人员,对饮水水体进行药物净化,积极争取资金采购向供水工程投入大规模水处理设备,同时要加强地下水的保护与科学利用工作,勘探深层水源,重新寻找合适水源。

3.4 强化政策支持,严格监督管理

农村饮水安全的关键就是水源水质安全,这与群众的健康息息相关,做好水源保护工作是确保农村饮用水源水质安全的基础。政府应从政策和宏观管理方面入手,出台《乡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从政策层面为水源保护提供法理依据。在此基础上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质监测、日常运行、管理维护、用水保障等方面实行动态管理。同时要加强对农村打井取水的监管力度,禁止和限制石油企业过度开采地下水,大力防治工业企业污染,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量控制,特别是加强对石油企业回注水的监督管理。

4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民生问题,饮水事关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农村饮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的关键主要在后期的运行管理,在后期的运行管理工作中,要想方设法解决好工程的维修保养、水质的日常检测和保护等方面工作,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饮水安全。现阶段,志丹县的县、川、村三级管理服务模式已经初步形成,但后期职能发挥和工作运行离不开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后期要从统一农村供水水费收缴价、购置净水设备、确定乡镇水管员岗位编制、加大从大专院校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层供水管理人员、对工程所需的维修材料进行型号统一和管理统一,尽快落实供水工程维修预算资金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以便今后对供水工程进行更好的维修与保养,保障广大群众的饮水安全。

猜你喜欢

志丹县水窖水源地
母亲水窖二十周年
浅议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生态环境部公布6个县级水源地环境问题典型案例
志丹县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建议
新型混凝土钢丝网薄壳水窖的设计及施工
宋夏沿边熟户若干问题研究——以陕西志丹县何家坬石窟党项人题记为中心
陕西志丹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浅谈
志丹县苹果产业化发展探索
集雨式小水窖建造技术研究
河南省集中供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调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