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2021-04-02马旭洋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1年3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意识教学改革

马旭洋

[摘 要] 思政课教学改革要立足“强起来”的时代语境,凸显问题意识,在知识传授、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等多维度把握好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新时代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主渠道、主阵地独特优势,必须不断探索和改革思政课教学,将问题意识贯穿于教学改革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实现“三全”育人目标。

[关键词] 问题意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03-0074-04

“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有着和任何在內容上有根据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因此,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从回应现实问题、时代问题开始的,强烈的问题意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固有品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解决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问题。”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提出“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这些讲话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对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也提供了指导作用,有助于强化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问题意识,反思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加强思政课对学生思想行为实际问题和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回应,将课堂教学的问题意识与时代问题相结合,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一、问题意识在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强调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就是要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意识是新时期高校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高校培养大学生问题意识与实践能力的主渠道。

(一)坚持问题意识,明确思政课教学的根本目标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新时代思政课教学首先要始终坚持问题意识为导向,培养学生学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解决当代社会的现实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关注和回应社会热点问题,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其次,要明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形成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的大格局,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接班人。

(二)坚持问题意识,分析思政课具体问题、实际问题

2015年中宣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革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面对新的变化和新的情况,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看,学科基础比较薄弱,师资力量比较缺乏;课程设置方面,课程内容重复,教材质量参差不起;教学方面,教学方式方法比较单一,教学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等。

面对思政课教学的诸多问题,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思政课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我们既要分析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更要把握和解决思政课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全方位无死角地发现教学中所产生的问题;思政课不仅能解决理论上出现的疑点疑惑,更能站在理论的高度上回应、解决现实问题。目前思政课存在许多问题,其重要因素之一是思政课教学缺乏问题意识。

(三)坚持问题意识,实现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现实需求

在2015年《意见》中强调,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体要求是:“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始终保持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更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在改革的洪流中紧抓发展问题的关键所在。注重问题意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关键因素。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要把握教学主体、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方法等诸多方面,以问题意识为切入口,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理论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引领相统一、理论前沿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相统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统一,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多维度、多层次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剖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作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紧随我国社会主义70年的发展历程,经过了多年理论与实践上的反复探索,已初见成效。但在实际的教学效果和反馈中,存在效果差、学生兴趣缺失、过于僵硬、脱离现实需求等问题,导致教学现状与教学目标未达成一致。因此,新时代思政课仍需要不断变革,直面新的问题、新的情况,对症下药。

首先,高校思政课教学任务重、工作强度大导致思政课教师缺乏时间和精力从事教学和科研发展。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高校教师中的特殊群体面临着许多教学困难,例如在思政课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现有教师承担着大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时量大,带班数额也大。在学生普遍对思政课兴趣不高的情况下,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播更要加强对其价值观的培养和引导。思政课教学涉及了多门学科的相关知识点,还要及时地将党的理论方针进入课堂,进入学生的脑与心。为了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实效性,思政课教师既要讲好书本知识,还要关注现实热点和学生的实际问题。这些情况下,思政课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之外毫无精力去参与科研活动等,很难做到教学与科研并重,两者相互促进发展。

其次,部分教学内容滞后,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问题相脱节;教学内容与中学教学内容有所重复交叉,教学内容的主次、轻重方面把握不当。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主要是在国家大政方针指导下有计划地给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教师所面对的是兴趣迥异、性格迥异、思想觉悟参差不齐、教育背景不尽相同、素质能力大相径庭的受教育者。因此,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问题未能有效地产生对话,难以与学生的实际思想行为产生互动与共鸣,导致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亲和力不够;同样,简单地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一定程度上很难达到思政课教学的预期效果和目标。

再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缺乏前沿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思想政治理論课有其独特的思想性,面对理论性较强、实践性较弱的教学课堂,学生站在理论的表面很难体会到理论本身的魅力,不能将抽象的理论通过实践转化成具体的现象和行为,从而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和阻力。例如,一些理工科专业的学生面对众多抽象的辞藻之下,在接受理论知识的情况时出现云里雾里的状态,后期教学再缺少相关内容的教学实践活动,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

最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隐性教育效果较弱,思政课出现“孤岛”的教学现象。传统教学上专业课程的教学仅仅在传授相关专业技能方面的知识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用于应对社会上不同行业的需求。所谓教育先育做人而后教知识,其中关键点却被疏漏,专业课和思政课同样具有育人的作用,但专业课的育人功能往往被忽视,从而把对学生的技能传授和思想教育职能划分的过于清楚和分离,专业课只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担就压在了思政课身上,思政课教学改革是其本身存在的问题需要改革,是思政课缺乏与其他课程形成育人合力的能力。

三、问题意识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路径

2019年3月18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召开给高校思政课带来了更大的发展契机,赋予了思政课新的活力和期待。新时代我们要肯定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历程以及取得的成就,也要在其不断进步的同时坚持反思、批判性的精神,勇于发现思政课教学问题,敢于正视问题和分析问题,更要坚持问题意识导向,解决教学问题,进一步加强教学改革的实施力度,实现育人效果最大化。

(一)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于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新时代教师和学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的双主体,教师具有主导性作用,学生具有主体性作用,教师要在教学中由唱“独角戏”的角色转换为带领学生一起“合唱”的“指挥者”,把握学生的个体特性与实际需求,分清中低高音,使各个部分共同协作发力。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主导的作用,不仅要积极回应学生的现实问题,更要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发问,通过探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进行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打破长期以来学生“只唯书”“只唯上”的现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会进步才会发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是驱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动力,问题意识有助于对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和兴趣等非理性心理因素的激发和调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新时代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碎片化信息,具有强烈批判意识,不愿接受一味地简单说教,面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强、思想日趋活跃,乐于接受和尝试新鲜事物,仅仅运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不足以对大学生产生吸引力和注意力,因此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要更加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发展趋势和个体特点,改变以往的传统机械式的教学方法,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说服力,赋予新时代思政课的新生活力和时代价值。

(二)坚持理论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引领相统一

理论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两者具有相互作用的关系。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是基础,价值引领为高校思政课的目标。要将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热点话题相联系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基本要求。理论知识的存在价值就在于它能够解决现实问题、实际问题。思政课教学中理论知识传授目的就在于解答学生现实中的疑惑,将现实问题提升到教学理论高度,实现现实与理论的教学互通。高校思政课价值引导主要针对大学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问题意识是价值引导的具体表现形式,面对西方思潮的文化渗透,大学上思想上表现出极端化、不可逆化等,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目标就是要确保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政治意识。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选择适当的灌输方式,重点在于注重启发性教育,逐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在实践中得出感悟。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支撑点,它担负着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精神的重要责任,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不仅要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国家主流意识价值观的宣传和学习,更要使他们在自我意识和价值观上逐渐与国家所倡导的价值观保持同步,使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逐渐符合为国家富强、民族繁荣、社会进步发展所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它提出了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主要引导学生将党的一系列理论探索入脑入心,并自觉转化为社会实践的重要指南。

高等教育既要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培养,更要加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新时代这个特殊而又紧迫的时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全面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紧扣十九大精神,使其中融入教学体系中,并投入到教学实践活动之中;十九大以来,我们不断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和学习,发挥思政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将十九大精神贯穿到整个教学育人的过程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等内容的学习融入教育教学当中,同时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因材施教的完善教材与教学方法,其重点在于通过课堂教学的手段,打好学生的理论基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社会责任以及时代精神。因此,把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上升到师生共同的思想价值引领,在此基础上,达到一定的价值导向和教育意义。只有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最后上升到价值观的引导,高校思政课才真正实现育人的功能。

(三)坚持理论前沿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相统一

理论前沿问题是指理论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一定时期人们集中研究一些热点问题,集思广益,提高整体的研究水平。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人们普遍关注并予以集中思考得中的现实热点问题和预示其未来发展走向的最新动态问题。同样,还要在理论上从已有的观点中,产生怀疑,揭露矛盾,发现问题,致力于理论创新,实践中勇于面对现实,批判地审视现实,致力于改变现实。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不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问题、焦点和热点问题,这些前沿问题主要涉及学科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矛盾与冲突,还会关系到党、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年轻的学科,在建设上一定要有前沿意识,把握最新学术动态,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时代进行对话。“打铁还需自身硬”,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不仅要大力发挥其应有的思政育人功能,更要加强发觉社会动向、社会焦点的敏感度。发现前沿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困难,解决问题可以依据既有的理论进行推演,而发现问题就意味着新理论新方法的出现。发现前沿问题就要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出发点,从动态发展的角度,高校思政课既要看到目前的学术前沿问题的现实动态,还要能够善于预测将来有可能出现的新的前沿问题,不断丰富思政课的功能。同时,思政课不仅要挖新的问题,更要剖析过去的习以为常的基本概念和命题,不断审视教学过程中遗留的难点和疑惑,吸收前人和同时代人的研究精华,突破现有的研究方向和角度,借助其他专业的研究视角,找到自己独特的定位,着力将教书育人落实于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之中,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中,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同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是在国家、民族、社会的实际需要下应运而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就理论知识向学生空谈国家大义、民族复兴、社会公德,要带领学生抓住学科理论前沿,并将其融入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当中,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思政课堂的思想火花,从知识延伸到课堂之外,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要立足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高度关注学生的主体性研究,坚持以学生的问题和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加强对学生的学情研究,在实践中认真解决学生成长的实际问题和需求,带领学生在现有的研究条件下进行创造性和创新性研究,积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在理论前沿问题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问题意识和学术意识。思政课教师要培养其发现前沿问题的敏感度,把研究前沿问题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另一个使命,将教学中的难点、学科中的空白作为下一步科研的研究方向,将理论投身于实践去检验,贴近学生的心理及社会现实问题,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根据理论前沿问题的更新,创新新型思政课教学活动的内涵,用创新来赋予高校思政课的灵魂。

(四)坚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统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并进,通过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个方面形成“双保管”,双管齐下加强学生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责任意识、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科学化、专业化。其一,科学化,即思政课教师能够积极主动认识和探索、运用课程教学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从而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逐渐转变为一种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科学化状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时刻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动向,成为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渠道,发挥其“主阵地”的作用,深入国家大政方针的方方面面,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挖掘其中的育人功能,从而使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等方面逐渐实现科学化。其二,专业化,即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始终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知识作为教学基础,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和教育目标。教学内容的准确性要与学科专业知识相一致,课程的研究方向要紧紧围绕思政学科的前沿问题,利用思政课的“主渠道”的地位,传授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从而更加准确恰当地分析和解决大学生思想和行为上的问题,培养出国家合格、可靠的接班人。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两者协同并进,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思政育人模式。习近平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次讲话将是指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标,指明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目标,坚持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贯通。一方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两者具有共同的育人目标,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另一方面,思政课堂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主渠道”,它起到的是显性教育的作用。思政课程是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来谈教学育人的,通过课堂理论知识传授与渲染和烘托等间接的手法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育人的作用。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思想价值为专业知识教学增加深度和力度,专业知识教学为思想价值引领提供载体和渠道,即使再抽象難懂的专业知识教学也必定蕴含着一定的育人价值、道德情怀和思想观念诉求;同时要挖掘各类课程、各类专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魏小萍.从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解读马克思的问题意识[J].理论视野,2015(11).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N].人民日报,2016-12-09.

[5]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革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

[6]李建华,张响娜.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理性之道[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7).

[7]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8]丁国浩.问题意识导向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D].上海大学,2013.

[9]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新华社,2017.

[10]王学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8.

[1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8.

(责任编辑:王义祥)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意识教学改革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的实施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