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2016-12-07顾博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1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式实践教学

顾博

摘 要: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政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指出:“高等学校思政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这一文件的发表明确了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入地寻求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十分必要。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模式

高校思政理论课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平台,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根本途径。实践教学作为思政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广大思政理论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解决好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创新发展实践教学全新途径,成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实践教学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实施的必要性

高校思政理论课旨在通过对学生系统的教授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基本理论成果为指导的思想政治道德课程,培养出合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有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思政理论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通过理论的传输和讲授将理论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文化修养,根植于受教育者的内心,进而通过其行为外化为受教育者日常行为的规范。要完成思政理论课“立德树人”的主要目标不仅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实践作用。

1.满足高校思政理论课的特殊性要求,实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手段

高校思政理论课主要目标是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塑造和影响青年人思想和灵魂的课程,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统理论沁润为受教育者的修养品德,外化为受教育者的规范行为。实践教学即用实践活动方式进行的教学,是通过教师正确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丰富的社会生活中,亲身接触、感知、了解社会并获得对社会事物的认知和感悟。

实践教学本身具有能够使“知”“行”有机结合统一的特点。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主要任务不仅是要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实用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的是对科学理论系统的学习和把握。教会学生掌握的是学习各种科学理论的方法,帮助学生实现从学校到社会,从学生向社会工作者的角色转变。是实现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行为的重要手段。在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中,创设学生直接接触社会、关注社会实际、解决现实问题,切实感受党的政策的正确性的机会,使他们真切地体会到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具有的实用性和真理性,才能使学生内心真正认同在思政理论课堂学习到的科学理论,进而增强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修养品德和理想信念的主动性。因此,实践是实现思政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必要手段。

2.保证高校思政理论课实效性的发挥,实践是丰富教学

内容的重要途径

传统观念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高校思政理论课一直强调课堂上理论的单向灌输,缺乏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面对社会开放和价值观多元化的事实,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如果仍用传统的封闭的模式来运作,“重课堂,轻课外”、“重理论,轻实践”、“重说教,轻养成”,停留在过去的“填鸭式”纯理论灌输,将学生置于理想的环境之中,脱离现实世界,脱离实践教学,忽视现代社会对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呼唤,其教育功能就会显得软弱无力。实践教学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特点有效地提高了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是传统单纯理论教学的有效补充。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来源于实践的丰富生动的社会素材以及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有助于增长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思考探究,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3.促进高校思政理论课目标性的完成,实践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惟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原理,也是检验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处于信息高速发展时代的时代,面对多种新媒体带来的信息流的动荡和冲击,当代大学生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科学理论主要问题的认识往往只停留在表面,而没有深入内心,外化为行动。所以出现了纸上谈兵,说一套做一套的现象。要解决这一主要问题,主要的方法和手段就是实践。只有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大学生自觉将理论指导自身的行为,形成正确合理的行为规范。这些教学目标的最终达成,不是在书本、在考试卷子上能够得到真正检验的,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离开实践,思政理论课将流于形式。

二、实践教学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开展的保障条件

实践教学作为传统思政理论课理论单向灌输的重要补充手段,有效提高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的有效措施,通过自身灵活多样又紧密联系社会实际的形式加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保障了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发挥。实践教学本身是一个系统和复杂的过程,必须具备和创造一定的条件,才能保障实践教学手段更充分地发挥作用。

1.实践教学的客观物质条件

目前,思政理论课作为一门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质提升的基础课程,地位已经有所提高和改善。但在个别高校中,受到专业设置和就业压力的影响,思政理论课与它应有的地位相比还存在差距,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更常常被人们忽视。为此,高校的各级各部门的领导要主动更新观念,充分意识到思政理论课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和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实践教学不同于在课堂进行的理论教学,经费、实践场所、教学安排、人员分配等因素都是制约实践教学开展的首要问题。例如,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以利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以及革命历史时期遗留的教学资源更好的开展教学,组织学生参观考察等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设立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专项基金,可以有效的保障实践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合理性和稳定性。

2.实践教学的规范管理机制

建立一整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是保证教学正常、有序、持续进行的前提。从教学基本材料入手,制定教学大纲,规范教学体系,明确教学目的,确定教学时数,严格成绩考核,把实践教学切实纳入到日常教学管理之中。对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从组织督导、经费保障、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合理的统筹规划,使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真正由短期活动成为长效教育,由临时行为成为规范管理,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和作用。

3.实践教学的合理队伍整合

保障课堂理论教学效果的同时,建立“大思政”观。把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院系活动、校园社团活动实践和专业实训相结合,建立立体实践教学模式,打造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平台。建立一支高效合理的实践教学队伍是十分必要的。将以团委、学工部、辅导员等为主的学生管理队伍和以思政理论课教师为主的教学队伍进行合理的整合和分配,加强两支队伍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实现人员高效结合,既能充分调动其积极创造性,又能形成优势互补,产生合力,实现思政教育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统筹了高校教育资源优势,进一步保障了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稳定开展。

三、实践教学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运行的有效路径

充分利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和寒暑假期等多种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独有优势。我们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设计中,应紧密结合课程特点、专业特色,精心设计,巧妙构思。实践教学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作为整体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在教学设计、教学运行和教学成果考核等各个环节同样需要科学合理有序的规划和安排。

1.实践教学主题的精心设计

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主题的设计要符合思想性、合理性和针对性等要求。

思想性指的是思政理论课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必须要坚持思想教育的重要原则,培养学生建立正确认识客观世界,辨别是非,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有主题的社会调查,可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并且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客观问题,建立科学思维方式的能力。

合理性原则,体现在教学形式方面。实践教学主题的设计既要满足学生对教学形式新颖多样的追求,又要符合教学主题内容的设计和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在认识能力层面的不同需求。根据思政课开设不同学期,合理整合教育资源,比如大一学期主要选取一些能够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学习节奏的主题,大二学期可以选择一些和专业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方面的实践主题。

针对性原则主要是指在众多实践主题选择方面,不能贪多,而要选取最具有说服力的实践主题形式。也就是说要选择最能引起学生兴趣和共鸣的精华主题。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主动参与,更能激发他们对客观社会的关注。如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量身定做适合他们的实践主题。

2.实践教学运行的统筹安排

在实践教学运行、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由于涉及的班级多,时间跨度大,地域范围广等特点,因此更需要各个环节的有序安排。

第一,明确实践活动的要求。要按照实践教学计划要求,向学生做好实践活动开展前的布置工作,确定实践活动主题和参加活动人员做到胸中有数,避免盲目性、被动性。实践中保证时间和效果,人人参与,防止和一些学生浅尝辄止、简单应付甚至弄虚作假。实践后写好实践报告,内容要真实、详尽、有效,要尽量避免简单应付甚至拼凑抄袭现象。

第二,活动进行过程中组织有序。一方面要活动内容安排有序,既要确定有吸引力的活动目标,又要有实践活动的具体细化目标,具体目标和总目标之间具有协调一致性。另一方面,活动组织安排有序,有意识的增强实践活动实效性,要求学生做到前有计划,中有组织,后有总结。在实践活动中,要注重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并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培养学生自理自治的好习惯。教师应该参考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紧密结合将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发展特点相结合,深入了解各专业学生的切实需要,指导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

3.实践教学评价的创新设置

部分高校多采用论文或者调查报告的方式用来检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效果,这种传统的考核方法在计算机网络十分普及的今天,很难避免学生存在利用互联网下载甚至直接剿窃他人的成果,并没有实际参加实践的情况发生。很难体现实践教学的真正效果。因此,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方法应当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如分小组主题展示、辩论、参观日记、主题演讲等方式,鼓励学生自发组成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完成实践教学任务。这种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既能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又能更加客观的反映出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

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方法不断更新变化的过程中,实践教学的教学方式以其灵活多样又具实效性的特点成为了传统理论课的重要补充。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也给高校思政理论课注入了不竭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宁淑媛.关于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运行的思考[J].经贸实践.2015年 07期

[2]艾敏,赵国艮.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及实现路径[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年12月第4期

[3]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2002,第 301页

[4]朱永新.我的教育理念[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第 115页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式实践教学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毛泽东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的实施途径
永续债券探析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