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协调区“以修代拆”更新方式探讨

2021-03-31

城市建筑空间 2021年4期
关键词:修整风貌历史

陈 晟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619)

0 引言

人类社会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而社会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是人们回顾和积累经验的重要部分,城市建设同样记载城市发展中社会、政治、经济对其实际的影响。其中,不乏饱含重要历史信息的地段。在这些地段里,或有着大量的文物古迹,或发生过重要的历史事件。这些地段是城市历史发展的佐证,也是认识城市历史最客观的大型实景体验地,对宣传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富含历史信息的地段无论在居住生活或者基础设施上都已老旧,如何在保留这些地段历史信息的同时改善现有人居生活环境的问题十分紧迫。通过在实际工作项目中的探索,总结对历史文化街区或历史地段风貌协调区域的建筑更新方式。

1 历史文化街区概述

1.1 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

我国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界定,主要以其文保单位保有量及历史文化价值为主。因此,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是指经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1.2 我国历史文化街区概况及模式

我国于1986年公布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时,提出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并提出分级分层的保护模式,这些都体现在规划编制要求中。其中,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划分为3个等级,分别为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风貌协调区。对于不同区域的保护整治方式,视本地情况制定相应措施和标准。

1.3 “以修代拆”的适用范围

本文中提到的“以修代拆”主要针对风貌协调区中的老旧社区更新。在该地段中,大量分布着多层民用住宅楼,楼体外观老旧,且与传统风貌不符,但未达到拆除年限。对此类地段,需采用与一般地段不同的“以修代拆”方式。

2 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协调区的保护整治

2.1 保护历史文化价值

在历史文化街区中,蕴含较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即便在风貌协调区,也是对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的历史文化延续和过渡。在这些风貌协调区的老旧社区中,不但要满足本地段人口的生活生存,同时也要满足历史文化风貌环境的适当体现。

2.2 保护原真性

在这些位于风貌协调区的老旧社区中,存在具有历史信息的历史环境要素,其所在的位置、自身的材料质地,都具有历史真实性。因此,在进行整治时,需根据价值情况采取原物、原地保留或原物异地保留的方法。

2.3 保护历史延续性

历史街区中原有生活环境的延续,对街区的生命力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老旧社区中,原住人口的保留,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商业活力、传统业态的支撑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因此,老旧社区的“以修代拆”,在一定程度上延续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业态和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生命。

3 风貌协调区“以修代拆”要求

3.1 房屋满足继续使用的标准

本着以人为本原则,老百姓的生活安全是第一位的,因此在老旧社区中,尤其是居民楼,需满足基本的受力、承重和使用的要求,这样才有修整更新的价值。否则,修整后或修整过程中可能出现楼体坍塌,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在修整前的楼体质量勘测和调研尤为重要。

3.2 外立面风貌与街区传统风貌不符

老旧社区位于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协调区内,其外观为现代型特征,或其外观被广告牌等私搭乱建物品遮掩、无法辨别其原有风貌的,都属于与传统风貌不符的情况,需要修整。另外,界定该建筑风貌与街区传统风貌不符的重要前提是对该地原有历史风貌的研究,总结特色,最终成为判定的标准。

3.3 建筑体量与传统风貌不符

我国大部分历史街区为明清及民国时期保留下来的传统建筑和街巷的格局肌理。而老旧社区中大部分为多层、小高层等住宅楼,高18m以上,宽50m,其建筑的体量远远大于明清时期的四合院。除部分国民时期的历史文化街区能少量拥有这种体量的建筑外,明清时期的历史文化街区根本不可能存在类似的情况。因此,对于以明清时期传统风貌为主的历史文化街区来说,这类多层、高层的住宅楼成为“以修代拆”整治中难度最大的部分。

3.4 基础设施老旧

老旧社区除建筑体本身与传统风貌无法匹配外,还有老旧基础设施问题。这些社区中的供水、排水、电力、电信、热力、燃气等设备在经历几十年的使用后,使用寿命已经达到极限,老化损坏严重。在“以修代拆”的更新过程中,基础设施的修整十分必要,需同时进行。

4 “以修代拆”更新方式

4.1 历史风貌特色的准确定位

历史文化街区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承载不同的历史信息,这些信息散落在街区的街道肌理、空间格局、建筑形制中。在进行更新整治前,必须对该地段的历史文化价值进行充分研究,并按国家及地方的相关规定,合理编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以确定老旧社区在保护区划范围内的哪一级范围中,从而确定相应的整治措施。同时,风貌特色的准确定位为老旧社区整治的风貌形式指明方向。

4.2 基础设施的修整完善

老旧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年份较早,情况错综复杂,因此修整完善需因地制宜。按不同老旧程度,需采取不同措施。

1)实现管线入地,消除私搭乱接的不安全因素。

2)在基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管线翻新,能进行管线综合铺设的,科学规划设计后实施修整。

3)部分管线设备老化损坏的,可进行局部修整。

4)建筑内部基础设施老旧的,按需求改善管道,通燃气、暖气等。

4.3 外观风貌不协调建筑的更新

老旧社区中,很多建筑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其中以多层砖混结构的住宅楼为主,虽内部结构老旧,但仍有很多居民居住。这类建筑拆迁搬迁成本极大,所以在风貌协调区中高于传统建筑很多且体量很大的住宅楼时,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修整建筑外观,以达到协调目的。

1)化整为零 建筑体量过大时,可运用化整为零的手法决,但需兼顾后面几种措施。如整体建筑在横向上宽度为20m时,整体改色或外加装饰构建,可利用轻质材料模仿我国北方传统建筑中构筑檐柱,形成凹凸变化,使平整的墙面产生阴影,达到原本平整的楼体好似几个体块组合而成的效果。

2)改色统一 改变原有建筑物颜色也是进行建筑风貌统一的常见手法。尤其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些外墙为马赛克或红砖墙面的建筑,与传统灰色墙面差距较大,可通过替换外墙装饰,如外包仿古砖或喷涂改色涂料等方法,使建筑整体颜色不突兀。

3)外立面风格调整 当建筑外立面门窗或造型风格无法与保护地段统一时,考虑局部调整,如外门窗添加门檐、窗檐,外墙加装饰柱等。

4)局部屋顶平改坡 现代建筑多为平屋顶,整体风格与我国传统的坡屋顶有很大差异,因此考虑在屋顶檐口处加坡檐、装饰斗拱等。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整体屋顶起坡。

5)局部降层 局部降层主要针对建筑物高度干扰保护地段古建筑视线,严重影响古建筑周围环境风貌时所实施的措施。因其涉及建筑结构和稳定性,一般应用较少。

6)绿化遮挡 绿化遮挡主要针对无法通过上述手段实现风貌协调统一时采用,可考虑利用绿化植物将不协调建筑物进行遮挡。但此方法治标不治本,仅作为应急措施。

5 结语

我国是有着几千年灿烂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城市建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更新。现阶段文化复兴成为国家战略,对于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和传统村落等的保护和对其文化的延续极其重要。保护并不是指原封不动,而是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在保护历史文化街区风貌的同时,更好地解决老旧社区生活基础设施更新的问题。希望城市不仅能延续其独特的灿烂文化,也能让生活在城市里的居民拥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增强对城市的认同感。

猜你喜欢

修整风貌历史
包裹的一切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单点金刚石修整笔的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新历史
库车城市风貌
日本5R型曲轴连杆颈磨床修整器的维修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抛光垫修整系统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