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安全高效矿井建设 促进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

2021-03-31本刊评论员

中国煤炭工业 2021年12期
关键词:煤炭企业矿井煤矿

文/本刊评论员

近期,煤炭安全保供成为煤炭行业的热门话题。10月20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出,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加快煤矿优质产能释放。煤炭安全保供的重要性,再一次凸显出安全高效矿井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建设安全高效矿井是煤炭企业发展的根本方向,是煤矿加强科学管理、保障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保证。推进安全高效矿井建设,要以现有建设成果为样板、作导向,以不同层次条件的矿井建设为主要内容,充实内涵、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矿井的安全保障能力和技术经济效果,从而推进整个煤炭行业的安全高效发展。

我国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成效显著

1992年,原煤炭工业部提出开展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到2007年更名为安全高效矿井建设),近30年来,我国的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9年底,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共评出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973处。这些煤矿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实现了安全高效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我国煤炭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了重要途径。

提高了煤炭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安全高效煤矿的考核包括安全生产、机械化程度、综合单产、原煤工效、生态环保等多项指标,代表着我国煤矿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在自身提质增效的同时,这些矿井还带动技术装备、智能化建设、绿色开采等行业技术进步。

建成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安全高效矿井。据统计显示,上一轮评定的安全高效煤矿年产量占全国总量的56.42%,利润总额占比达到78.36%。2019年,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降至0.083,901处安全高效煤矿的百万吨死亡率为0.0015,其中898处实现安全生产“零死亡”,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些矿井平均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99.9%,其中68%实现了“一矿一井一区一面”的机械化生产模式,有力提升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力水平。

带动了我国煤矿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安全高效矿井的建设,大大加快了我国煤机制造业的改革与技术创新,使煤矿机械产品结构得到调整,产品的系列化不断完善,形成了采煤、掘进、通风、提升、运输、供电、排水等不同生产系统的系列产品和成套装备,为满足煤炭企业对机械设备的需求提供了可靠保证。

提升了煤炭企业科学化管理水平。安全高效煤矿通过广泛应用战略管理、预算管理、风险管控、精细化管理等现代化管理模式,不断为企业降本增效、科学发展注入活力,显著提升了煤炭企业科学化管理水平。

我国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在看到我国安全高效矿井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目前达标矿井数量占全国煤矿总数不到1/5,相对来讲数量依然不多。随着生产布局不断优化,安全高效煤矿逐步向资源条件好、运输条件好、开采成本低的地区和企业集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突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现有安全高效煤矿主要集中在晋、陕、蒙、豫、鲁、皖、冀地区,7省区的达标数量占91.8%,湖南、江西等赋存条件较差的省份达标数寥寥无几,另有9个产煤省份无达标煤矿。二是企业发展不平衡。国有煤矿达标数量占到七成以上,民营煤矿达标数量偏少、达标等级偏低。三是结构性不平衡。120万吨/年以上煤矿数量占达标矿井总数的64%、产量占89%。此外,我国薄煤层储量约占全国保有储量的20%,年产量仅占全国产量的8%左右。在达标的1148个工作面中,薄煤层工作面占比为5.92%,产量只有1.1%。薄煤层开采未引起足够重视。

这些现象背后存在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一方面由于地质构造不同,不同煤矿情况各异,即便是同一矿井的不同煤层质量也存在差异,实现“好煤出好、杂煤尽收”的关键是技术。目前,诸如深部开采、绿色开采、智能开采等依然存在“卡脖子”技术。另一方面,随着产能不断扩大,部分矿井开采向大埋深、高瓦斯、高应力区域延伸,巷道采掘条件日趋复杂、支护难度越来越大,尤其是高地应力区、高瓦斯压力区的采掘工作面,掘进效率徘徊不前,采掘衔接日趋紧张,严重制约效率提升。此外,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人才短缺问题也制约着安全高效矿井发展。目前,煤炭行业科技创新体系不够完善,科技经费平均投入强度不足,高端技术人才匮乏,创新水平相对较低。

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未来发展方向

安全高效矿井标准须兼顾“三高”,即单产单进水平高、劳动效率高、资源回收率高,同时实现安全状况好、劳动条件好、经济效益好、环境治理好。其重点在于减人提效。在产量不降的情况下实现“一井一面”,人员减少了、系统简化了,效益也就上来了。

首先,推行集约生产模式。合理集中生产是减少生产环节、简化生产管理、提高煤炭资源和设备利用率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安全高效矿井建设的重要措施。煤炭企业要通过改革开拓部署、优化巷道布置,简化生产系统和生产环节;要通过优化系统布局,做好采掘协调、均衡生产;要通过优化设计,加大采区和工作面长度来增加采区储量和服务年限,解决提高单产带来的服务年限缩短和搬家次数增多的问题,为简化管理创造条件。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化管理方式,建立更加精简高效的管理组织和体系,使人力、财力、物力等生产要素高效运行,实现合理集中生产和提质增效。

其次,加快智能矿井建设。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核心是安全、高效、绿色,而“智能矿井、智慧矿区”建设正是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围绕我国能源战略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通过煤矿智能化建设工作,促使煤炭生产更加安全智能高效,用能消费实现清洁绿色低碳,从而推动整个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在煤矿智能化建设进程中,面临着装备智能化水平、地质保障技术支撑、智能化系统融合协同、建设应用标准体系、煤矿智能化管理与人才储备等方面的挑战,必须加强煤矿安全高效科技攻关,充分发挥产学研用等各方积极性,加大煤矿安全科技投入,围绕煤矿安全、高效开采两条主线,加快工程科技成果转化,创立精准智能的少人、无人开采与灾害防控一体化新模式,建设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监控和运行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示范工程。

第三,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以智能化为抓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体系,加大安全技术科研投入,加强煤炭安全智能开采理论和方法研究,提高煤炭智能化技术与装备水平,推进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与煤矿智能化深度融合。结合煤炭大基地、大矿区、大集团的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和先进产能建设,既要建设安全高效煤矿,下一步也要朝着打造安全高效矿区、集团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煤炭企业矿井煤矿
试述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与有效实施
煤炭企业走好走实群众路线的制度思考
以机器人研发应用引领矿井“四化”建设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煤炭企业档案管理的创新
矿井下的歌声
大型煤矿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水循环高效矿井乏风热泵系统分析与应用
上半年确定关闭煤矿名单513处
去年95.6%煤矿实现“零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