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画中便有诗意
——常玉作品《曲腿裸女》中东方气蕴的体现

2021-03-30崔斯佳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裸女常玉金石

崔斯佳

(湖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湖南 长沙410012)

一、背景

近代以来,随着国门的打开和外来文化的涌入,中国艺术领域百花齐放,“五四”新文化运动吸收了西方各个国家的文艺思潮,在那场运动中摆在国人眼前的不光是科技还有文化上的新思想,艺术家们吸收西方现代艺术的同时也引起了一批艺术家关于中国绘画之路发展问题的反思,关于油画名族化的命题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不少的画家开始致力于探索油画和中国画的结合,怎样用油画去体现传统东方美学的意蕴,在这场艺术的动荡中蔡元培、康有为等纷纷发表“革新”的看法,推进了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

而在作品方面,常玉通过其独特的画面和其中流露出的东方气蕴吸引了大量眼光,为中国油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常玉作为20 世纪初旅法的第一批画家,之后融于巴黎市民生活,在法国小有名气然而在国内并不被大家所熟知,近年来常玉的作品被拍出天价才开始慢慢进入国人视野。关于常玉的研究大多数都集中在他作品的市场价值及其作品中的现代性,而很少有人关注到他作品中的东方美学的表现,但常玉从小就接受中国传统美术教育,有“蜀中大儒”之称的赵熙是他的启蒙老师,之后留学日本见识到关于东方美学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到了法国之后也一直坚定不移的走中国传统美学之路。表面上常玉受到巴黎画派的熏陶,但是中国传统美学在他的艺术生涯中埋下的伏笔让他始终无法忘怀,从他的画面中可以看到东西文明的碰撞和他对于东方文化的坚守。在油画民族化命题风靡的今天,常玉的艺术之路仍然值得学习和借鉴。本文将通过了解常玉生平去分析影响他画面具有传统东方美学意味的原因以及通过构图、情感和线条来具体说明其作品《曲腿裸女》中东方气蕴的体现。

二、常玉简介及其作品中东方气蕴的形成

常玉(san yu,1901-1966 年)出生于中国四川的一个十分注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书香世家,其父亲常书舫痴迷于绘画尤其善于画马,在当地十分有名,因此对于常玉的艺术学习十分支持,甚至请了具有晚清著名博学之人赵熙亲自教他书画。

赵熙(1867-1948 年),四川荣县人,具有“晚清第一次人”和“蜀中大儒”之称,赵熙书法集古人之大成,各家皆有涉及并且自成一体。

在这样一位才学渊博的老师指导下,年幼的常玉自然受其影响很大,下笔通常带着一丝若有似无的文人气,法国留学期间他还常用毛笔画速写,据其好友庞熏琹回忆道“……在房间一角堆满了他所画的速写,全是人体与人像,有的是钢笔画,多数是用毛笔画的线描”①,可见在常玉的艺术生涯中书法对他来说十分重要。20 世纪初,他随中国第一批留法画家一起奔赴巴黎,同行有徐悲鸿、林风眠等,与大家都不同的是常玉没有去徐悲鸿进的巴黎国立艺术学院,而是选择了与正规美术学院不同的大茅屋画院,过着波西米亚式的生活,常玉家境富裕,不用为了生存而发愁,于是他时常出没在巴黎街头咖啡馆等地,完美地融入了巴黎市民生活,在其骨子里散发着自信,豪放不羁、意气风发,在吴冠中的描述中常玉是个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贵公子。自幼接受的中国传统教育使常玉的绘画中具有一种东方的传统美意,并且个性中散发着文人的狂放,所以也就不难理解常玉的作品从始至终流露着中国传统美学的意境。

三、常玉作品《曲腿裸女》探析

(一)“少即是多”东方构图原理

中国传统文人画重简,甚至于简到“零”,零就是空白,“计白当黑”,空白更能给人以无尽的想象,此时无声胜有声,能让人想象到无尽空间,传达出诗意盎然的绝美意境。古有马元、夏圭所画边角之景便是大量留白,而在常玉的《曲腿裸女》中,如图1 所示,主体人物平躺,双腿一横一竖交错,右上角留下大量空白,背景便是平涂刷白来表现,人物身体也追求一种平面画,不做更多装饰,其中自有空间,体现出“空灵”的诗意,充满装饰性,透露出东方传统思想中“少即是多”的理念。画如其人,可以从他的画面看出他追求画面的纯粹和最真实的内容,以从不参杂世俗功利的心灵来观察世界。《曲腿裸女》看似几根简单的线条,却是他付出一生来摸索、付出大量心血和情感,才最终凝练出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的审美样式。

(二)“以情入画”抒写文人气概

在常玉的一生中,女人体是他生活的精神食粮,当他失去经济来源的时候也要省下钱来请人体模特,借女人体来表现他内心的风景。无论是常玉笔下的女人体还是静物、动物都是常玉用来抒发自己感情的工具。他所画的女人体重点在身体轮廓上,《曲腿裸女》一副画中只用粗黑墨线勾勒轮廓,当时中国所流行的写实主义画法在常玉笔下通通消失不见。人物以一种奇特视角呈现在大众眼前,放大女性的下半身,他笔下的女人体大多体态丰腴,成就了徐志摩眼中的“宇宙大腿”,黑色时期早期常玉所画的裸女往往流露“不可向人语,独自暗神伤”的情绪,仿佛再写他自己的人生经历,写独处异乡,远离亲人的孤独寂寞。常玉在这一幅《曲腿裸女》之前还有两幅类似作品,现藏于台北历史博物馆,两幅作品相差数十年,较前者而言,《曲腿裸女》不光尺幅增大,还呈现出一种崭新的风格,虽然还是用简括笔法勾勒,但轮廓坚硬,用笔有力,借女人体表达他顽强不屈的精神气概。常玉曾说“我的生命中一无所有,我只是一个画家。对于我的作品,我认为毋须赋予任何解释,当观赏我的作品时,应清楚了解我所要表达的...只是一个简单的概念。”②常玉在生活上随心而行,在艺术创作上也是如此,常玉的绘画是用来表达自我的,带有深刻的感情色彩和强烈的个性化特征,与陈师曾所说“文人画必须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不谋而合。常玉虽然与巴黎市民生活融在了一起,但是他从来不曾忘掉自己是一个中国人的身份,中国传统文人气节一直滋养着他的心灵,使他一直处于一种不媚世俗、我行我素、大隐隐于世的超脱状态,他试图通过女裸体来表现他的价值观和艺术观,以情入画,表现他对生活的一种不羁性情、洒脱率真的态度,表达他向往自由和纯粹的情感。

图1 《曲腿裸女》1950 年,油画 纤维板,122.5 x 135cm④

(三)“金石用笔”勾勒西方女人体

常玉的艺术分为粉色时期和黑色时期,而《曲腿裸女》便是他黑色时期的代表作品,此时他家道中落,失去了经济上的支持但是又不肯与画商同流合污,生活拮据,郁郁不得志,用笔由柳叶描转化为“铁线描”,与金石上刻痕相似,深刻有力,象征他顽强不屈,不向世俗低头的精神,表现了他不屈不挠的生命力。他用粗黑墨线来勾勒人体轮廓,在手肘和膝关节等转折强烈的地方用笔更加坚硬有力,与他早期所画的曲腿裸女草图的圆润流畅的线条有很大的差别,墨线越发简单纯粹,自有一股拙意和“金石气”,这种“金石气”也就是常玉作品中骨法用笔的来源。

常玉曾在上海观摩学习,当时上海画派和金石画派大放光彩,17 岁的常玉上海居住的那段时间里金石画派和吴昌硕等人的艺术作品对于常玉的艺术认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常玉以后的艺术创作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海派画家吴昌硕便是金石画派后期的领军人物,席德进先生曾在《一生沉没在巴黎的中国老画家》中说常玉花卉主题作品曾受吴昌硕花卉主题作品的影响,在常玉一系列瓶花作品中可以窥见其关联。金石笔意作为金石画派的核心关键所在, 艺术家们将这种古拙雄强的金石笔意融入到绘画中,以笔画的雄健有力追求刀刻的意味、以墨色的沉重去寻求金石碑版的力量, 形成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绘画所追求的平和细腻、淡雅简洁的艺术风格面貌。③金石画派用笔深沉淳朴,浑厚有力,一改晚清柔媚萎靡之风,中国传统绘画中强调画品如人品,常玉虽然描绘的是西方裸女题材,但实际上是东方传统文人素养的延申,文人画重书,重墨趣,具有强烈主观意识等都是文人画的精髓,而这些在常玉的画中一一对应。他运用现代诗意语言来描绘西画媒介,用充满骨力的线条来勾勒女人体,将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禁忌的部分坦诚揭露在人们的眼前,这正是常玉内心光明磊落,心胸坦荡的表现。

四、结语

常玉是一位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被遮蔽的一位画家,与徐悲鸿背负政治使命而坚定不移的走写实绘画道路不同,常玉生活无忧,散漫的学习一切他所喜欢的、感兴趣的,无拘无束,形成了他淡然超脱的人生态度,从他早年家境富裕,艺术顺利发展到中年家道中落甚至是遭遇艺术与生活上的双重困境的时候,常玉也拒绝和画商合作,以诗性淡然的方式实践他的生存美学。常玉在巴黎不仅学习了西方现代的批判意识,也一直不曾忘记从小所接受的东方传统文化思想,并将这种文人思想、高尚的情操在他的作品中表达出来,这种人生观融入他的作品,画中便有诗意。

注释:

①顾跃.“常玉风格”——中国现代艺术史的另类选择[J].美术观察,2007(07):97-103

②李春艳.“常玉现象”反思——兼论艺术史研究中的“遮蔽”现象[J].艺术百家,2018,34(02):34-39.

③徐紫竹. 金石入画—从吴熙载到吴昌硕看“金石笔意”的发展[D].扬州:扬州大学,2018.

④常玉《曲腿裸女》:巅峰绝唱[J].艺术品鉴,2019(28):96-97.

猜你喜欢

裸女常玉金石
金石包装有限公司
新增编委介绍
金石包装有限公司
常玉的乡愁
冷热
蒙尘的明珠
——常玉
1.98亿港元!常玉《曲腿裸女》拍卖价刷新纪录
常玉 《曲腿裸女》:巅峰绝唱
浪荡公子常玉凭什么成为华人收藏的品味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