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位一体工作网络推动“学分银行”改革

2021-03-29匡乃端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学分银行学分银行

匡乃端

201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鼓励各地中职学校积极开展“学分银行”试点工作,随后各地纷纷出台推进试点工作的相关政策。目前,这项改革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进一步提升了试点学校的办学质量。

过去,中职学校主要采用“学年学分制”的管理模式。“学年学分制”是指学生必须在规定的学年内取得规定的学分方可获得毕业证书。这种模式局限性较大,学生学习的内容比较固定、获取学分的方式比较单一、学习评价的内容较为片面,与中职阶段学生的发展特性不符。

“学分银行”则是中职学校参考、模拟银行系统的操作方法,以学生学习、实践所得学分为存储对象,这些学分可以像货币一样存在国家授权的部门或机构,以取得学分的多少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定、认证并兑换相应学历证书、资格证书的一种新式教育模式。“学分银行”模式具有灵活、开放、自由、自主等特点,虽然学生的主要任务仍是获取学分,但是取得学分的时间不再固定,方式也呈多样化。在学习时间上,不再以“学年”为单位,学生可以集中学习,也可间隔、陆续地进行学习,学生所有的学习经历都可折合成学分存于“学分银行”,不会过期;在学分获取方式上,学生既可通过专业理论学习,也可通过专业实习,还可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方式取得,随时随地皆可学习,都能获得学分。

“学分银行”将完成学业的模式从固定学习制转变为弹性学习制,将相对单一的专业学习转变为包含专业学习、技能培训、考证与竞赛等项目的多元化学习,突破了专业限制和学习时间限制,使得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有机融合,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考证、参训兴趣,有利于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关注“学分银行”改革优势与成效的同时,也要看到推进改革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专业设计比较简单,选课范围局限于本校之内,未能形成校间联合育人效应;二是兑换体系不够顺畅,评价机制还不完善,各项标准无法统一,兑换学历学位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难度较大。

首先,落实“学分银行”改革要构建选择多、路径广、科学合理的选课系统。选课系统是“学分银行”模式中最为基础的系统,事关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乎“学分银行”改革工作能否顺利推进。科学合理的选课系统应该是内容丰富、选择多样的系统。一是其所包含的课程是多元化的,涉及不同领域、不同专业,既有理论知识课程,也有实践操作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自主选择;二是学生可选择的课程是多元化的,而不是局限于某专业或某几门课程,除了专业必修课程,还可以选择其他专业的课程。各中职学校应结合校情、学情,设计跨专业、跨学科甚至是跨学校的选课系统。这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宽了学习途径,增加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

其次,落实“学分银行”改革要构建通畅的兑换系统和公平科学的评价系统。兑换系统是指对学生课程学习成绩、研究成果、参赛获奖情况、社会实践情况等进行认定,兑换为相应学分存于“学分银行”,学生获得足够学分就可用学分兑换学历学位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兑换系统运作的核心在于“认定”与“兑换”,这与评价工作是紧密相关的。所以,在构建兑换系统的同时,还要构建科学公正的评价系统。然而,由于中职学校、教育机构等存在着办学水平和层次上的差异,在教育模式、学习内容、学分等设置上也会不同,因此学分认定所采用的标准、方式也会不同,这就增加了学分兑换的难度。为此,中职学校应积极引进第三方力量,与权威行业协会、业内领军企业等合作,同时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制定科学且受到行业普遍认可的评价机制和学分认定标准,确保学生所得学分能够顺利兑换学历学位证书、职业资格证书。

再次,落实“学分银行”改革还应引入诚信机制,建构诚信系统。诚信系统是指定期对学生信用情况进行评估的系统,存在信用问题的学生会在有关使用权限上受到一定限制,情节严重者会受到相应惩罚。构建“学分银行”的诚信系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动态和进度等进行有效监督,防止出现提供虚假学习证明、伪造学习记录以骗取学分的情况,确保了学分认定、兑换和学习评价的公正公平。

目前,“学分银行”改革工作尚处于初始阶段,难免会存在各种问题,需要各级政府、中职学校及行业协会、教育机构、企业单位等协力推进,编织多位一体、协同合作的改革工作推进网络,确保改革工作能够有序、科学地开展,从而不断提高中职学校的育人質量。

猜你喜欢

学分银行学分银行
江西银行
学分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银监会再批三家民营银行
双证制嵌入学分银行社会服务体系策略研究*
试析“学分银行”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运用
学分银行—信息化时代学习体系变化的要求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四个关键问题——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