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边安全评估中的身份定位与研究视角

2021-03-28张蕴岭

世界知识 2021年2期
关键词:邻国威胁评估

张蕴岭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評估(2020)——大国竞争与秩序重构》

张洁/主编

2020年11月出版

世界知识出版社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报告已经成为一个品牌,每年就周边安全涉及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今年是第十个年头了。今年我就周边安全的分析方法谈一些看法,供大家思考。

周边安全形势评估,首要的问题是定位评估什么、如何评估。就我看来,总体而言,中国专家做周边安全形势评估,大体涉及三方面,或者说是三个视角:一是我的安全,即中国的安全;二是他者的安全,即周边邻国的安全;三是共同的安全,即中国与周邻国家共同的安全。这三个方面各自有自己的范畴,因此,分析的问题和重点也不同。但是,三者之间也有相互的联系,有相互的影响,它们共同构成中国与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

就中国的安全而言,从认识上需要以总体安全观的方法来进行观察和分析。总体安全观是对国家安全的现代定义。国家总体安全既包括传统安全,也包括非传统安全,主要的内容是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值得注意的是,在所列11个领域中,大多是属于非传统安全领域。

总的来看,如今中国自身强大,本土遭受外敌入侵的危险基本上可以排除,但是,由边界争端、岛屿争端、海域争端引发的冲突甚至战争的风险不能排除,军事安全的威胁仍然存在,主要是在海陆空领域发生“碰撞”所可能发生的军事冲突,特别是“擦枪走火”。

周边邻国的安全问题与中国的安全息息相关。周边国家多,各国都有自己的安全问题。从中国安全定位的视角,主要关注的是周邻国家安全问题的外延对中国的影响。总的来看,周邻国家对中国安全的影响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对中国采取不友好或者敌视政策所造成的安全问题;其二,国内动乱外延对中国造成安全威胁,特别是在接壤地区,可能会导致综合性安全影响(人、财产、社会等);其三,国内政局变化导致政策转变,对中国在当地的利益可能造成直接或者间接的损失;其四,当地非法组织机构对中国进行攻击,或者直接与国内建立联系开展活动。

值得重视的是,在应对和处理周边安全问题上,一个重要的变化是,中国与周边邻国并不再仅是双边架构,还有区域架构。如今,几乎所有的周边邻国都参加了次区域的合作组织或者合作机制,中国与这些区域性机制或者组织已经建立起了联系与合作关系。在东南亚地区,十个国家早就建立了区域合作组织东盟,如今已经建成东盟共同体,在经济、安全与社会文化领域开展深度合作。由此,中国与东盟邻国的关系就有了“双轨”,即中国与各个国家间的双边关系和中国与东盟的区域关系。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推动的区域合作组织,以合作应对中国的、邻国的和公共的安全威胁为主要宗旨。在安全形势严峻的东北亚,中日韩合作机制已经建立了21年,但出于复杂的原因,通过三国合作应对地区传统安全和共同安全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威胁仍然像一把利剑,悬在头上。尽管南亚已经建立起地区合作组织,但是,由于印巴的严重对立,使得南盟(SAARC)难以在地区安全上发挥重要作用,南亚的安全风险值得密切关注。

笔者曾写文提出,当前是近代以来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最好的时期,主要的理由是:其一,中国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近代以来最大的国家安全威胁——国土安全和军事安全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国家尚未统一,台湾问题仍是中国国家安全的大患,但是,中国有能力制止“台独”或者来自外部的侵犯);其二,中国有相当的能力掌控周边地区形势大局,不让其对中国的安全威胁升级;其三,中国的外交导向、推进合作的能力大幅度提升。尽管存在中美的战略竞争和多方的权力与利益博弈,但是,外部结成敌对集团来对抗中国的可能性很小,因此,中国的运筹和拓展空间很大。这些应该是中国周边安全认知和定位的自信基础。

本文摘选自《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2020)总篇》

猜你喜欢

邻国威胁评估
150万乌克兰难民涌入邻国
中国及其邻国
受到威胁的生命
面对孩子的“威胁”,我们要会说“不”
欧盟邻国政策的边防管理功能研究
评估依据
最终评估
EMA完成对尼美舒利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