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新版《国家太空政策》解读

2021-03-28张健

世界知识 2021年2期
关键词:太空领域国家

张健

2020年12月9日,美国白宫发布最新版《国家太空政策》。该文件分为引言、原则、目标、跨部门准则和部门准则五个部分。相较于十年前奥巴马政府颁布的《国家太空政策》,此次新版《国家太空政策》除继续强调保持对月球、火星以及深空的长期探索和开发利用外,更加强调网络安全在维护整个太空系统安全中的重要性,同时明确把太空视为独立作战域(warfighting domain),以彰显太空的战略地位和安全价值。

一、强调拥有太空领域主导地位重要性

新版《国家太空政策》多次出现“领导(Leadship)”一词,其中,直接与美国应拥有太空领域绝对主导权、并长久保持在太空领域领导地位相关的表述多达16次。如:“美国将领导并促进持久的国际伙伴关系”“保持和扩大美国在发展创新空间技术、服务和业务方面的领导地位”等。上述表述,清晰表明特朗普政府对于捍卫和保持美国在太空领域统治地位的坚定决心。近年来,随着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进入、开发和利用太空的门槛有所降低,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谋划太空甚至布局太空。世界正处于太空大规模开发应用的前夜,太空力量发展不仅可能颠覆现有世界力量格局,甚至可能改变全球战略平衡态势。为此,美国在政策中反复强调,在必要时会通过各种举措,坚决维护其太空领导地位,并时刻做好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的准备。

二、明确太空军事力量职能定位

新版《国家太空政策》强调:“太空领域是美国优先考虑的情报和军事行动领域。美国情报界和国防部应利用太空能力为国家提供战略、作战和战术情报以及决定性的军事优势。”“美国太空部队和其他适当的军种也将向美国太空司令部提供部队,并酌情向其他作战司令部报告,提供必要的战斗和战斗支援能力,以便能够进行迅速和持续的进攻性和防御性太空行动,并为所有领域的联合行动提供太空支持。”“美国太空部队将作为美国武装部队的重要部门,训练和装备有能力在太空、从太空和向太空投送力量的部队,以保卫美国国家利益。保护在太空领域内、从太空领域和到太空领域的行动自由。”上诉三句话,集中体现了美国太空部队的三大主要职能:信息支援、作战响应和制天作战。近年来,美国为强化并保持在太空领域的领先优势,正在积极打造由太空态势感知、太空信息支援、太空作战响应和太空信息攻防组成的综合太空力量体系,推动太空力量从“信息支援型”向“制天作战型”转变。在太空防御体系建设上,美国提出“弹性分散”概念,核心思想包括:对卫星进行分类防御、使用廉价的小卫星星座取代大型关键卫星平台、将军用载荷寄宿到商业和盟友卫星上等;在太空装备体系建设上,美国提出“太空企业化”概念,将分布在陆海空等各军兵种的太空攻击装备形成体系,集成到一起,实现灵活运用。

三、积极开启深空探索新时代

新版《国家太空政策》表示:“美国将领导科学发现、技术发展,与国际合作伙伴联合进行太空探索,使人类活动能够扩展到整个太阳系,并将新的知识和机会带回地球。”“按照国际法的规定,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在内的外层空间不能因主权主张、使用、占领或任何其他手段而被某些国家所占有。美国将按照适用的法律继续开发和利用太空资源,并承认这些资源对于可持续探索、科学发现和商业运作至关重要。”有意思的是,以上表述与美国近期积极布局地月空间的系列举措高度契合。2019年12月,美国空军技术加速器办公室(AFWERX)发布招标公告,将“地—月空间行动”作为重点领域之一,旨在将现有天域感知(SDA)范围拓展至地月空间。2020年9月,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与鹰狮技术公司签定合同,开发“敏捷地月空间行动验证火箭”(DRACO,简称“天龙座”),该型火箭配备热核动力推进系统,动力比冲为现有化学火箭的2~5倍,能够大幅缩短到达月球或火星的时间。2020年12月16日,美国白宫发布名为“空间核动力与推进国家战略”太空政策令(SPD-6),阐明了“地—月空间行动”建设的责任分工和发展路线图。综合其战略动向,地月空间、拉格朗日点等将成为未来太空领域新的战略制高点,也是日后大国竞争博弈的焦点。可以说,美国启动地月空间战略布局,是其全面开启深空探索的前奏。

2020年5月30日,美國Space-X公司的“猎鹰-9”火箭成功发射载人“龙飞船”。

四、强化国际合作谋求共同安全

为应对中俄太空力量快速发展可能对美国太空霸主地位的挑战,美国在新版《国家太空政策》中明确提出:“迫使对手停止威胁美国及其盟友和伙伴和平利用太空的行为,并让他们为此付出代价。”“美国寻求一个安全、稳定和可进入的太空领域,由于竞争对手寻求挑战美国和盟国的空间利益,该领域已成为一个作战领域。”“在太空、从太空和通过太空开展行动,以遏制冲突,如果威慑失败,则击败侵略者,同时保护和捍卫美国与盟国和伙伴的重要利益。”与以上表述相对应的标志性事件有两件:一是2019年4月10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德国、法国七国空军及高级航天官员,在美国空军太空司令部总部共同讨论联合太空行动(CSPO),并发表联合声明。此举被外界看作是对当前太空领域“一超多强”力量格局的公然挑战。二是邀请盟国共同开展“施里弗”系列太空战演习。就在新版《国家太空政策》出台前一个月,2020年11月3~4日,美国举行了第14次“施里弗”演习,此次演习共有来自美国、英国、新西兰、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日本等八个国家约200人参加。美国通过常态化组织“施里弗”演习,反复锤炼了美国与盟国在研判太空危机、分析危机走向、作出危机处置决策方面的战略协同能力,以确保美国与盟国在未来太空一旦爆发危机乃至冲突时,能够步调一致、统一高效。

五、凸显军民融合地位作用

“军民融合”这个关键词尽管并未在新版《国家太空政策》中出现,但这一核心思想却贯穿于整个政策文件的始终。文件在“部门准则”中明确规定:“美国需在三个不同但相互依赖的领域内开展太空活动:商业、民用和国家安全。”作为维持太空霸权的重要抓手,近年来美国深度推进太空领域军民融合,充分发挥其整体技术、产业、人才优势,通过军民需求+国家/市场资本+商业能力的迭代发展模式,使一大批太空项目在降费增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如Space-X公司2015年获得美国国家安全载荷发射资质,并于2017年5月成功发射军用侦察卫星,打破了美国联合发射联盟(ULA)10余年的航天发射垄断,并将入轨成本大幅降低近一半。近年来Space-X公司的表现更为突出。目前,其公司研制的“猎鹰-9”火箭通过16组发射,将955颗“星链”低轨宽带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此外,其可重复利用的载人“龙飞船”已于2020年5月30日首飞成功,结束了美国长期租用俄罗斯“联盟号”飞船的历史。Space-X公司作为美国商业航天产业的一个缩影,表明美国民商企业在航天发射、碎片清理、太空态势感知等领域拥有超强实力和雄厚技术储备。由于太空技术大多是军民两用技术,绝大部分的民商太空技术、太空项目都具有明显的军事运用潜力。可以预见,美国的民商太空企业只要一经动员,就能迅速成为维护美国太空安全、捍卫美国太空主导地位的重要力量,这也是美国强调太空领域军民融合的真实意图所在。

猜你喜欢

太空领域国家
上太空,安个“家”
领域·对峙
把国家“租”出去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
3D 打印:先进制造领域的必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