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动思辨的翅膀理性飞翔

2021-03-24朱华华

广东教育·高中 2021年2期
关键词:禀赋观照理性

朱华华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古希腊伟大哲学家柏拉图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哲学命题。

作为成长中的青少年,也常常为这些问题所困扰。尤其是经历了2020年春天这个特殊的疫情时期,我们更多了一份现实的考量。如何客观认识自我并学会与自己独处?如何推己及人并与他人融洽相处?如何拨开现实的迷雾并积极融入社会?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正如鱼必须生存在水中,人则永远生活在关系中,如何面对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没有一双思辨的翅膀,则难以在这些关系的漩涡中理性飞翔。

以思辨的意识观照“人与自我”。俗话说:“人不轻狂枉少年。”年轻人敢想、敢闯、敢言、敢做、敢担当,初生牛犊不怕虎,不撞南墙不回头,无疑是可敬又可爱的,但若能多一些思辨的意识,多一些冷静的自视自省,多一些理性的自我观照,也许匹夫之勇就会少一些,智者之勇就会多一些。睫在眼前看不见,我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局限,经验阅历、见识眼界、性格禀赋等决定了我们难免有自己的认知盲点。青少年只有增强思辨的意识,学会客观地认识自身的局限性,才能避免简单地、扁平地、表格式地、标签化地看待自我,才会丰富地、立体地、多元地、综合地认识自己,进而辨证地悦纳自我。既不夸大优势,亦不回避缺陷,并在突破自我局限的基础上超越自我,在正视自我缺陷的前提下修正自我。惟其如此,才能在人生之路上行走得更昂扬、更稳健、更坚定、更铿锵!

以思辨的视角看待“人与他人”。很多青少年在与他人交往时常常处于两难的境地,要么靠得太近被他人的利刺伤害,要么离得太远被自己的孤独噬啮。哲学家叔本华曾提出著名的“豪猪理论”,引导我们思辨地看待人与他人的关系,不是因为在交往中被他人刺伤就产生社交恐惧症,甚至断言“他人即地狱”,而是在不断地磨合与调试中寻找一个可以让大家在一起而又能相互容忍的适中距离,在多一些换位思考、多一些理解包容中和谐共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纳什曾提出了“非零和博弈论”,如果以思辨的视角将其移用到社会学领域,会发现人际交往更广阔的空间,不是成王败寇的零和,更不是“他人即地狱”,而是1+1大于二,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是你赢我赢大家都不输,是在优势互补中携手超越过去的自己,是“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以思辨的思维分析“人与社会”。不少年轻人在顺境中能积极投身社会,奋发进取;而一旦遭遇挫折与困境,则消极避世,沉溺于丧文化中。反之,有思辨思维的青年则能清醒地认识到人与社会的契合是需要内因外因兼具的。东风不到,则深深扎根,广吸养分;东风已来,则努力开花,绽放精彩。鲁迅在《热风》一文中寄语青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在当今价值取向如此多元的时代,请相信每一条路都可以走向与时代契合的舞台。请看在技术领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请看将嫁接技术广植田畴的新农民,请看在科技前沿执着精进的科学家,请看在市场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企业家……工农兵学商,每一个领域都可以很精彩!不同的禀赋可以找到不同的舞台,不同的舞台可以成就不同的卓越!

有了一双思辨的翅膀,青少年才能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单一片面、偏狭偏激的扁平思维,才能更具理性精神与家国情怀,才能在经历疫情后更加阳光向上,在走出疫情后更懂得责任与担当,在反思疫情后能更加理性地思考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观、价值观。

责任编辑 廖宇红

猜你喜欢

禀赋观照理性
家庭伦理剧: 从人伦差序到地域关系融变的影像观照
欲望膨胀
从《黄帝内经》“治病必求于本”探讨禀赋与病机关系
关照与观照
要素禀赋论的局限:个体与企业家才能缺位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一种改善学生学习品质的价值取向新模型
理性思考严谨推理优先概念
康德论根本恶和心灵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