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财政改革下的政府会计研究

2021-03-23刘勇

成功营销 2021年11期
关键词:政府会计公共财政改革

作者简介:刘勇,(1978.12.10),男,学历:大学,职称: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政、财务会计。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现行财政制度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所需,尤其是在政府日常工作中。会计部门作为政府部门中重要组成部分,更应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公共财政改革的背景下大力推动政府会计改革,来保障政府在各项公共财政支出中最大限度的提升资金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支出,实现政府财政支出的透明化,保障我国公共财政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关键词:公共财政;改革;政府会计

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水平的发展程度不断提高,传统收付实现会计制度已经无法符合时代发展所需,政府财务会计权责发生制已经取代了传统收付制,极大的提升了财务工作效率,最大限度的规避了财务风险。本文分析我国权责发生制度的相关含义,指出公共财政改革下政府会计改革的积极作用,分析我国政府会计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公共财政改革下的政府会计改革措施,以期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权责发生制的含义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传统政府会计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社会发展所需。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行以后,我国政府会计实施平行记账制,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相较于传统收付实现制,其在概念上以及处理收入以及支出中存在较大差异性。在概念上,权责发生制将本期间所发生的收入和支出均纳入到本期损益标注中,可实现经济业务的快速处理。在处理收入和支出上,权责发生制将本期发生的财政行为均算作本期的费用处理,无论是否进行支付,均算作本期费用。所有在本期发生的应归属于本期的收入,无论是否收到货币资金,均按照本期收入处理[1]。

2 公共财政改革下政府会计改革的积极作用

2.1 提升公共财政的透明度

传统政府公共财政的会计管理制度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无法真实反映政府财政各项收支情况,相关监督力度也不足,整体透明度不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工作效率的不断提升。而实施公共财政改革,可使得政府财政报告中完整且真实的显示政府各项收支情况,便于公众更好的参与到监督工作中。在传统的政府职能中,通常以权力机关为主,这就使得人们忽略其服务职能。因此,积极推动公共财政改革以及会计改革,有利于我国不断打造服务性政府,创新传统会计工作制度以及管理制度,使得会计人员可以更好的开展各项财政工作,提升财政信息的透明化,使得社会公众能够对政府的运转情况提升认知程度,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2]。

2.2 优化公共财政管理制度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相较从前有了极大的提升,在经济体制上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为更好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需对现行公共财政会计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完善,来更好的为财政工作而服务。而实施公共财政改革,可促使政府中职能部门全面贯彻落实改革之后的新制度,便于更好的开展政府财政各项工作[3]。

2.3 提升公共财政管理水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中各个职能部门也开始认清自身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推动自身转型,来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尤其是在政府会计部门中,商业管理模式也开始被引入到日常管理中,由于商业管理在民主和公开上有着极大的优势,在管理效率上也有着极大的提升。将这一管理模式引入到政府财政部门中,可提升政府财政部门工作效率,提升其工作质量。更可借助其中的考核模式来端正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提升工作效率。而实施会计改革,有利于提升政府会计精细化管理程度,更好的为政府部门开展各项工作提供扎实可靠的依据,有利于提升其真实性以及准确性,带动整体公共财政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4]。

3 我国现行政府会计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 平行记账方式实施难度较大

当下在我国政府会计中,尽管财务会计已经推行权责发生制,但在预算会计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依旧存在较大问题。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实施平行记账,财务会计实施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实施收付实现制。但在财政管理中,由于权责发生制对政府财政信息的透明度以及公开度要求较高,而在立足于平行记账制上的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在权责划分中存在较大问题。如账务处理方式更为复杂,对会计信息系统要求较高,对人员专业水平要求较高等,对政府整体开展会计管理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当下,我国正大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来提升政府的法治化以及透明度,更提升政府的工作效率。政府会计需对政府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核算,将其与预算相对比,分析其中误差的出现几率,将政府隐形负债总量以及出现隐形负债的原因也进行分析,对于公共服务的承包费用等也需进行分析,来体现政府的受托责任。政府会计在信息提供上具有双面性,除针对政府内部开展以外,对于政府信息的使用者也需提供相关信息[5]。

3.2 会计主体并不完善

当下,我国在预算会计主体上一般为逐级预算单位,财政部门在政府的角度上来制作会计报表,因此在政府内部,会计主体一般为一级政府,而在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主体一般为各级行政单位以及事业单位。这种模式由于并没有将预算以及执行情况和使用情况等进行结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资金利用率存在较的问题,政府预算的控制力度减弱。而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由于其一般以公益性质为主,在经济效益的提升上重视程度不足,对财政拨款的依赖性较强,在财务资源利用率上也存在利用率不高的情况。而随着政府职能的不斷转变,我国也在不断进行公共财政的改革,来打造有限政府,更不断推动依法治国以及理财理念。再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现行政府会计主体需进行重新构建,来符合时代发展所需。在完善会计主体时,需从规范政府财政行为以及提升政府资源管理力度,明确政府受托责任等角度出发,可借鉴国外基金会计主体模式,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划分政府主体以及基金主体。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促使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顺利进行。而划分基金主体,可降低公众监督成本,提升政府资金的利用率[6]。

3.3 会计制度较为落后

我国现行的财政收付制度由于在核算中内容较为简单,可将预算支出以及预算拨款的进度实时反应出来。因此我国政府在预算中一般都采用收付现制。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制度的不适用性也在不断暴露出来。具体来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是对政府的影响,由于收付实现制在结算上利用现金进行,只有通过现金的收支行为才能被记录并作为收入和支出费用,但在财政支付集中支付中,由于其以两种形式开展,一种为授权支付,即财政授权预算单位在零余额账户内一定额度透支现金,再由代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银行到人民银行进行清算,可以认为是一定意义上的现金支付。而另一种为直接支付,即财政部门授权预算单位将一定额度的资金直接转账到账号上,再由代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银行到人民银行进行清算,可以认为是转账支付。这就使得一些这种授权转账交易的行为无法被记录其中,导致政府在资产以及负债情况无法全面反映出来,一定程度上给政府财政政策的制定以及实施造成影响[7]。

其次,由于收付实现制实施现金支付,但在部分情况下,款项已经支出,但尚未完全落实,在收付实现制上无法被列入当期支出,只有当款项落实之后,才能被算作当期支出。若各个单位核实收付实现制,极为容易在成本核算中出现遗漏,导致单位在成本消耗以及绩效真实情况无法被全面反映出来,在开展绩效管理中存在较大问题。

最后,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收支开始利用网上银行转账的方式进行,现金的使用率不断下降,政府会计账面上现金流较小。如果在一个时间段内集中利用现金进行支付,但这些项目分属于不同时期的内容,这就导致本期会计信息以及前期后期的会计信息无法进行比较分析,给开展经济分析以及绩效分析造成较大的影响。

而在实施权责发生制之后,会计的计量基础由于发生转变,对会计管理制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现行的会计制度中,由于人员分工不明确,管理职能较为混乱,导致其工作效率较低,追踪力度不足,审计工作不彻底,会计信息误差率较高,管控力度较差。且工作人员彼此之间配合度较低,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不高,极大的影响了内部控制的顺利进行,降低了工作效率。相关责任机制并没有完全落实,监管力度不足,相关监管制度并不健全,导致我国政府会计在改革中存在较大问题。

3.4 缺乏专业会计人员

随着我国不断推动新会计准则以及公共财政改革,政府会计的工作内容和职能也发生了较大转变。政府财务会计以及预算会计实施动态的分离与衔接,这就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道德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会计人员需具备全新工作理念,意识到传统财务核算模式的局限性与落后性,来重新树立发展理念。做好成本控制工作,才能更好的开展相关政府财政工作。但在部分地区,在会计人员的培训上力度不足,会计人员在专业水平上无法得到全面提升,更无法适应公共财政改革下对于政府会计的更高要求。

4 公共财政改革下的政府会计改革措施

4.1 完善工作机制

我国在1998年实施的预算会计改革,在预算会计工作目标上并没有进行明确,这就使得预算会计在开展财政工作的过程中存在较大问题。随着我国不断推进公共财政改革,公众对于政府财政信息的透明度要求相较从前也有了较大程度上的提升。由于政府在资金来源上属于公众委托,并具有较大的强制性。预算会计从本质上来看属于对内认定和接触各级政府之间的受托责任;财务会计从本质上来看属于对外认定和接触政府受托责任。在核算对象上,二者均是对公众投入的资源来开展核算。因此政府中的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目标本质一致。在公共财政的不断推进下,政府会计工作目标应在立足于预算会计的目标基础之上,不断推进财务会计的目标建设。更要在资产清查上认定各类情形,对于政府债务也需做好系统分类工作,促使政府会计在开展资产核算中拥有全面且真实可靠的数据作为支撑。更要在机制的建设中做好协调机制,增加政府中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频次,对于会计制度改革所涉及到的相关部门,更需加大沟通力度,促使改革的顺利进行。

4.2 完善政府会计主体

政府会计主体涵盖记账主体以及报告主体。记账主体指的是政府会计在会计记录中对不同来源的财务资源界定其范围;而报告主体指的是政府会计在提供财务报告时确定报告对象涵盖范围。政府会计在提供单一成绩以及单一财务资源报告中,记账主体和报告主体保持高度一致性。但在合并报表以及汇总报表的提供商,二者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在公共财政改革的背景下,由于专款专用不断被完善,因此政府会计主体也需随之发生改变,从一般预算以及基金预算等转变为政府基金、受托基金以及权益基金。利用基金作为政府会计主体,可真实且全面的反应政府各项基金的收益情况,并可为评价标准进行完善,有效提升财政的透明化程度。

4.3 完善会计制度

在2008年,我国实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意见,提出将事业单位进行分类改革,按照管办分离、事企分开以及政事分开的原则,对现有的事业单位来进行改革。针对于承担行政职能的单位,需将其纳入到政府会计的范围之内;针对于从事生产经营类的单位,需将其纳入到企业会计的范围之内;针对于公益服务的单位,需将其纳入到非盈利组织的会计范围内。这就使得政府快就主题需涵盖财政部门、行政单位以及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其次,在国有企业是否纳入到政府会计范围之内的问题上,由于国有企业屬于政府出资建造并扶持其发展,而国有企业将红利上交到财政部门。政府会计需将这类基金进行核算与记录。因此,在政府会计主体中,对于这一类基金运动也需作为会计主体。可实施应计制会计制度,拓宽政府核算范围,提升资产管理力度,加大债务管理力度,帮助政府更好的做好绩效管理工作以及成本管理工作。但由于应计制会计制度出现时间较晚,相关理论体系并不完善,因此,在政府引入该制度时,需结合我国国情不断对其进行优化,来符合我国国情以及经济发展所需。

在制度的构建中,由于政府财政涉及到的环节和流程较多,需有完善的制度才能保障会计核算工作顺利进行。更可规范会计人员行为,促使其照章办事,提升会计核算质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在新会计准则的指导之下,对已有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进行补充和调整,来提升其科学性以及可行性。与此同时,在制度的构建过程中,还需对其进行细化,来促使会计人员更为规范的开展工作,保证政府财政报告在会计账面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4.4 强化会计人员队伍建设

在公共财政改革的背景下,政府会计由于职能发生转变,需加大对其培训力度,提升其财务管理水平和计算机操作水平。更要注重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意义和巨大价值,可在内部选拔优秀人才,对其加大财务知识和财务管理方面的培训力度,使其在熟悉业务的同时更能利用财务知识来对业务进行监督和指导,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更降低风险。同時,还需注重提升会计人员的道德素养,由于会计人员属于财务工作中的主体,其在日常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可接触到较多的财务状况以及机密内容,更由于其接触到大量的财政资金,一旦会计人员无法经受诱惑,做出违反职业道德的事情,可对政府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对会计人员开展培训的过程中,还需将职业道德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也加入到培训内容中,提升会计人员素养。作为会计人员自身,也需树立新会计准则理念,不断对自身的工作方式以及工作思维进行变通,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来更适应新会计准则下对于会计人员的更高要求,更适应公共财政改革给政府会计带来的更高要求。

5 结语

我国现行的政府会计体系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为我国各项财政行为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保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种会计制度的局限性也在不断凸显。例如其在目标以及主体上均存在较大的不明确之处,在政府财政报告上也有着较大缺陷,已经无法适应当下时代发展趋势。而在公共财政的背景之下,政府职能也随之发生了较大转变,这就需要政府会计也随之进行转型工作,明确会计目标,完善会计主体以及核算主体,更要对政府财政报告内容进行补充,来全面且真实的反应政府财政情况,提升公共财政管理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沈美男.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问题研究[J]. 理财(经论),2020(8):53-54.

[2] 梁丹.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的政府审计问题研究[J]. 审计与理财,2020(5):24-25.

[3] 封丹.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新政府会计准则下公共基础设施会计核算的探讨[J]. 财经界,2020(17):101-102.

[4] 杨巍然. 谈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财务管理的影响——以行政事业单位为例[J]. 经营者,2020,34(13):158-159.

[5] 左智震.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 商品与质量,2020(36):187.

[6] 李璿. 基于政府会计改革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问题研究[J]. 财会学习,2019(15):237-238.

[7] 王杨. 政府会计改革与政府绩效评价——基于医院会计制度改革的分析[J]. 活力,2019(24):155.

猜你喜欢

政府会计公共财政改革
区域
日本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我国政府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思考
论公共财政与市场机制关系问题研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
关于我国公共财政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