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暖期”难改中美竞斗大势

2021-03-12郑嘉璐

南风窗 2021年1期
关键词:南风窗中美关系拜登

郑嘉璐

美国当选总统拜登将于2021年1月20日宣誓就职。对中国人而言,最关注的无疑是拜登上任后中美关系的走向。有人说,拜登上任后将一改特朗普的外交政策,中美紧张的双边关系有望得到改善;可也有人分析,打压中国是美国两党的共识,拜登上台后,美国并不会放松与中国的竞争。

拜登的上任究竟会给中美关系带来哪些影响?中美两国间激烈的经贸与科技竞争会发生什么变化?美国有能力重新团结盟友、一同打压中国吗?带着这些问题,南风窗记者专访了海国图智研究院院长、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陈定定。

中美关系将迎来一段“回暖期”

南风窗:拜登上任后,他的主要精力很可能将优先用于控制疫情、恢复经济等美国国内问题上,这为紧张的中美关系提供了一丝喘息的空间。在你看来,新总统就职后的一段时间,中美关系的大体态势将是怎样的?在这段“间歇期”内,中国需要注意些什么?

陈定定:在美国总统大选之前,我们也作过一些分析,不管是特朗普连任还是拜登当选,美国的对华政策都会作调整。两者比较来看,拜登政府的调整幅度会更大一些。我把拜登上任后的这段时间叫作“回暖期”。此前的中美关系几乎降到冰点,拜登上台后会稍微有些回暖,但这段时期有多长还是未知数。

总统的个人风格是决定因素之一。特朗普的个性是比较好斗的;但作为一个建制派、温和派,拜登相对要理性和可预测一些,这从他之前的从政经历中也看得出来。

另外一个原因是,拜登不认同特朗普打压中国的手法。在拜登眼中,特朗普不够聪明,他制定的对华政策是失败的。特朗普希望通过贸易战、科技战来打压中国,结果几年下来,中美之间的贸易额反而在上升,中国的几家科技巨头也没被打趴下,反观美国自己却遭受了一些损失,商业界、金融界、农业界都出现了很多不满的声音。

在对华政策上,拜登和特朗普关心的议题有区别,但这并不代表拜登就不会打压中国了。比如特朗普基本不关心新疆、香港、人权这些意识形态问题,这些拜登都很关心。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疫情、经济、种族主义问题等等,这些都逼迫着拜登政府作出调整,在这个背景下才能谈中美关系的回暖。

方便大家理解拜登上任后的中美关系,我可以拿足球比赛打个比方。特朗普在任期间,美国是全力压上,围着中国的球门进攻,却总也攻不下来,时间一长了,美国自己的后防线就空虚了,国内经济、种族和气候变化等等问题暴露出来,逼得新一届政府必须要采取回防政策,这客观上给中美关系的改善带来了一定空间。

不过也要注意,收缩防守不是美国的风格,他们不会守着自家球门停止进攻,而是会适时发动反击。比如在新疆西藏问题、香港问题、南海问题、中国的人权问题上,美国可能会非常尖锐地批评中国。

我们知道,中美竞争是一个中长期的问题,眼下的“回暖期”未必能持续很久,一旦美国休息好了,可能又要发动攻势了,所以对中国来说,一定要未雨绸缪,做好准备。用最通俗的话来说,中国就是要做好自己国内的事情,抓住时机做好国内改革。

南风窗:放眼未来的四年,外界普遍期待,拜登将在加强全球合作方面纠偏特朗普,但考虑到美国有近一半民众是支持特朗普和他的施政理念的,顾及这部分选民的意愿,拜登能在多大程度上逆转特朗普的政策?具体到中美外交领域,两国关系有可能迎来巨大转向,接近或者恢复至特朗普上台之前的状态吗?

陈定定:可以这么说,美国历届新上任政府,只要是党派轮替上来的,都会试图纠偏上任不同党派政府的政策。奥巴马上台,就会说Anything But Bush(绝非布什),特朗普上台了也会说Anything But Obama(绝非奥巴马)。如今拜登当选美国总统也是一样,因为他和特朗普分属不同党派,两党之间的斗争又比较激烈,“你支持的我反对,你反对的我支持”,基本到了这样分裂的程度。

这里必须明确,拜登虽然有纠偏的主观意愿,但客观上肯定做不到。不管哪一届美国政府,都没办法完全反转前一届政府的政策。这里有很多结构性的原因。美国是一个高度分裂化的社会,两党基本上是“五五开”的,各拥有50%的选民,这次的美国总统大选也是这样,拜登与特朗普的票数差距并不大,那么在两党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其中一方凭什么把政策彻底纠偏?更何况,两党在国会参众两院的实力也比较均衡,特别是在参议院,双方都无法拿到2/3的多数,谁也无法彻底打败对手。

具体到中美关系,我认为只会出现前面讲的“回暖期”,不可能回到特朗普上台前的状态。在对华政策上,拜登和特朗普关心的议题有区别,但这并不代表拜登就不会打压中国了。比如特朗普基本不关心新疆、香港、人权这些意识形态问题,这些拜登都很关心。

拜登对华打压力度总体减轻

南风窗:拜登和特朗普的关注点不一样,选择了不同的赛道,那么总体来看,拜登政府对华打压的力度有没有变化?

陈定定:总体来说是弱了。特朗普对中国的打压是想把中国彻底打趴下,或者叫“打死”,但拜登没有这样的想法,拜登是希望继续保持美国的优势,不是要把中国“打死”,这是拜登与特朗普最大的不同。

拜登还没有就职,所以具体的做法还有待观察,不过根据他本人和他团队的言论,很明确的一点是,拜登没有把中国看作美国的Enemy(敌人),而是用了Competitor(竞争者),这是非常有意思的表述。拜登强调的竞争,是一个和平共处式的竞争。换句话说,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很可能是打压与合作并存的,虽然保持着总的打压态势,但是有了更多合作的空间,可以与中国在很多领域开展合作。

比较一下特朗普政府,这方面就会更明显。特朗普把中国看作敌人和最大的威胁,其国务卿蓬佩奥就有过直接的表述,所以不管是对中国政府,還是对华为这样的高科技企业,特朗普都只强调全面打压,特别是在他任期的最后两年,中美之间几乎看不到任何合作,经济层面、气候层面,甚至民间和人文领域的合作都基本停掉了。

当然了,我们说拜登政府对华打压的总体力度减轻,并不代表在所有领域都是这样,像前面说过的意识形态等领域,美国的打压力度还是会加重的。

南风窗:从大众的直观感受来看,特朗普不是传统的政客,更加特立独行,不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拜登身边的政客和游说集团比较多,他的性格也更温和。那么,拜登是不是更容易受到周围智囊团的影响?甚至有分析说,一些利益集团有能力干预拜登的决策。

虽然拜登政府可能会在谈判后降低关税,但这并不意味着对美生意就好做了,因为美国有可能在“合规”问题上提高要求,中国企业在这方面的门槛、成本都可能上升。

陈定定:这个说法肯定是不对的。我的理解是,拜登是个平易近人的领导,但这不代表他没有主见,这完全是两回事。拜登比较温和、愿意倾听,但在权衡各方意见之后,他还是会作出自己的判断。愿意接受身边智囊团的建议不意味着拜登的决策会被操控,就算有利益集团想要通过拜登实现某些诉求,那也要找出有道理的说法来说服拜登,跟拜登的想法一致才能实现,他绝对不是一个傀儡总统。

换一个视角看,特朗普也并不是独断专行的总统,他的团队也深入参与了决策。看起来,特朗普自己做的决定有很多,其实他是让渡了许多权力给其他人,因为特朗普的精力有限,感兴趣的领域也有限。以对华政策为例,特朗普就主要管经贸和科技领域,但对于中国的新疆、香港等问题,则几乎是蓬佩奥说了算。特朗普就像一个公司老板一样,只抓一部分最看重的工作,其他的就分给别人来做,别人怎么做他不管。拜登就不太一样了,所有的事情都要团队一起讨论,但最后做决定的可能是他自己。

南风窗:具体到政策层面,许多人关心中美贸易战的变化,特别是拜登上任后能否降低关税。

陈定定:在特朗普时期,中美竞斗主要集中在贸易和科技两大议题,而拜登同时关注经贸、科技、人权、气候变化等多个议题,给人的印象似乎是经贸战的力度会减小一些,但并不能说拜登对经贸问题的关注度就小了。拜登上任后,经贸问题依然很重要,中美双方还要进行关税谈判,所以是重中之重。

另外,虽然拜登政府可能会在谈判后降低关税,但这并不意味着对美生意就好做了,因为美国有可能在“合规”问题上提高要求,中国企业在这方面的门槛、成本都可能上升。

南风窗:贸易战之外,中美在科技领域的竞争也很激烈。外界普遍分析,拜登不会叫停中美科技战,而是会“变本加厉”,加强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封锁。你认为未来中美科技战的走向是怎样的?

陈定定:中美科技战的确有更加激烈的可能。学界有个说法叫“小院高墙”,用来描述拜登可能会采取的科技战策略。在拜登看来,美国要跟中国的科技脱钩,不需要把方圆几公里的院子都围起来,也就是说,不能不加区分地制裁一切中国的技术,因为其中有一些不是核心科技,美国可以跟中国来往;拜登要做的是划定一块更小的面积,砌一堵更高的墙,确保在最核心的技术上不被赶超。

拜登认为特朗普的科技战策略很愚蠢,表面上家家户户都要保护,实际上留下了很多漏洞,没有防住。相较于特朗普的“大院矮墙”,拜登的策略针对性会更强。

反华统一战线不可能促成

南风窗:也有一些声音担心,打压中国是美国两党最大的共识之一,为了弥合美国国内的分歧,讨好共和党的支持者,拜登政府反而会加强与中国的对抗,给国家政策制定找一个最大“公约数”,平息反对派怒火。

陈定定:这个说法没有道理,逻辑上不成立,现实中也找不到证据。美国两党间的矛盾主要是控枪、堕胎、环保、种族问题等等,这些是不可弥合的。其次,真要弥合社会矛盾,也不可能通过打压中国来实现,特朗普这几年一直在打压中国,美国国内的矛盾并没有减少,甚至愈发激烈了。而且相较于美国国内的问题,中国只是次要矛盾,前面说的控枪、种族这些才是核心矛盾。

现在只是中场休息一会儿,美国还会反扑,不一定什么时候就会出现特朗普第二,甚至还会有更加极端的做法。毕竟,中美之间的矛盾始终存在,长远来看,中后期的矛盾还非常激烈。

南风窗:拜登的外交政策很可能是团结盟友,重回全球合作,所以有分析称,拜登政府有可能联合盟友一起围堵中国,那么对中国来说,遭受的对抗就会更严重。您认为反华统一战线能否成功?中国应该怎样避免被美国主导的西方国家孤立?

陈定定:我认为需要把情况拆开来看,可以问两个问题:拜登政府有没有促成反华统一战线的意愿?假设有意愿,他们能不能成功做到?

首先,拜登政府确实有促成反华统一战线的意愿,这和特朗普政府明显不一样。特朗普既没有这样的意愿,当然也没有成功。其次,拜登虽然希望能这样做,但他一定成功不了。原因也很简单,过去很多届美国政府都希望联合盟友打压中国,却从来没有成功过,更别说今天的中国已经在全球合作网络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举个例子会看得更清楚,我们可以看一下中国与德国一年的进出口数据,马上就知道德国不可能跟着美国跑。对其他国家而言也是这样,完全倒向美国是明摆着没有好处的。就像两个大哥在打架,几个小弟冲在前面,头打破了,吃亏的是自己,各国都会作权衡。

当然话说回来,中国要努力维护与世界各国的关系,有了更多朋友,就更不担心会被欧美国家孤立。全球近200个国家,我们在亚非拉的朋友很多,美国和欧洲代表不了全世界。

南风窗:中美关系紧张或友好,是由哪方主导的?或者说谁更有主动权?中国能够做些什么,改善或者稳定双边关系?

陈定定:可以说,经历了特朗普这几年的打压,中国的底气越来越足了。虽然在中美之间,中国还谈不上掌握着主导权,因为长期是美国出牌、中国应对,但这也不意味着中国只能疲于应付,什么都做不了。中国还是能有一些自选动作的。

拜登上台后,中国有机会喘一口气,应该利用这段时间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减少对美日欧这些发达国家的依赖,自力更生,特别是在核心技术层面,努力实现自主可控。因为说白了,现在只是中场休息一会儿,美国还会反扑,不一定什么时候就会出现特朗普第二,甚至还会有更加极端的做法。毕竟,中美之间的矛盾始终存在,长远来看,中后期的矛盾还非常激烈。

猜你喜欢

南风窗中美关系拜登
《南风窗》新媒体营收激增原因分析
拜登也要打造基建狂魔
普通人拜登
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下的中美关系走向
“拜登”献吻拜登
拜登.你的手……
中美关系向何处去
《南风窗》 强化教育公平
从积极推动到保守谨慎——美国国务院在中美关系缓和中的角色(1969—1972)
略论朝鲜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