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术在脑出血患者中的效果及对其神经功能、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1-03-11陈晓峰赵文华

贵州医药 2021年2期
关键词:基底节引流术脑组织

陈晓峰 赵文华

(1.神木市大柳塔试验区人民医院,陕西 神木 719315;2.神木市医院,陕西 神木 719300)

脑出血为脑卒中患者中常见类型,其发病率居于脑卒中发病率第二位,仅次于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病情复杂,治疗方案的选择需综合考虑,谨慎决策。原发性脑实质出血是脑出血中的重要类型,但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尚不能充分确定。本文主要探讨脑出血患者应用微创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术治疗临床效果及对其神经功能、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脑出血患者127例,按照治疗方法将分为对照组(n=63)和观察组(n=64)。对照组男41例,女22例,年龄(64.63±8.38)岁;出血量(57.34±6.37)mL;左侧基底节出血37例,右侧基底节出血26例;就诊时昏迷25例,重点昏迷21例,清醒17例;合并脑血栓21例、糖尿病25例、脑动脉瘤16例,发病至就诊时间(2.17±0.32)d。观察组男42例,女22例,年龄(64.57±8.42)岁;出血量(57.21±6.42)mL;左侧基底节出血35例,右侧基底节出血29例;就诊时昏迷26例,重点昏迷20例,清醒18例;合并脑血栓20例、糖尿病24例、脑动脉瘤15例,发病至就诊时间(2.12±0.29)d。纳入标准:符合脑实质出血诊断标准[1],均为首次确诊;入组前未经其他措施治疗;年龄18~70岁;符合手术治疗指征;认知功能正常,能配合医护人员完成相关量表测评,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有脑外伤出血史者;合并严重心肝肺肾器官及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性疾病;既往有颅脑受试史;临床资料不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内科治疗合理控制血压,经颅脑CT扫描,明确出血部位、血肿部位、大小、形态等,分别性去骨瓣减压术和微创下置管抽血液化引流术。术后严格控制血压不超过150/90 mmHg,并予以常规抗感染治疗。对照组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全麻,于颅骨合适位置开4个孔,锯开,减压,切开硬脑膜, 明确血肿位置后行脑穿针血肿定位,清除血肿,电凝止血。观察组行微创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术:患者于局麻下,在距离血肿中心头皮最近处穿刺,穿刺深度为血肿中心与头皮穿刺点距离,通过钻孔软通道行血肿引流。于引流管一端连接注射器缓慢抽吸血肿,并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分两次抽吸血肿。第1次抽吸结束后注入2万单位激酶液化血肿,关闭引流管,第2次抽吸于6 h后进行。反复等量抽吸至血肿吸尽或冲洗液未见明显的陈旧血性液体。CT复查血肿基本消失后,缝合、包扎。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前、术后NIHSS、GOS评分,根据GOS评分评价患者临床疗效:治愈,意识清醒,生活自理,肢体肌力≥Ⅲ级;有效,意识轻微模糊,肢体肌力≤Ⅲ级;无效,意识完全模糊或死亡;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比较患者术前、术后采集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手术前后Hs-CRP、TNF-α、IL-6。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的血肿水肿体积。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2 结 果

2.1GOS 对照组治愈15例、有效4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8.89%;观察组治愈21例、有效4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31%。观察组术后GOS预后临床疗效率高于对照组(Z=4.031,P<0.05)。

2.2NIHSS评分及血肿水肿体积 两组患者术前NIHSS评分及血肿水肿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血肿水肿体积均较术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4.719、4.846,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NIHSS评分及血肿水肿体积比较

2.3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 术前,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Hs-CRP、TNF-α、IL-6均下降,且观察者低于对照组患者(t=10.347、4.674、5.767,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2.4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感染5例、消化道出血3例、静脉血栓1例,并发症发生率14.29%;观察组感染3例、消化道出血2例、静脉血栓0例,并发症发生率7.8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762,P<0.05)。

3 讨 论

临床数据[2]显示,脑出血患者发作后1个月内病死率高达50%,其病死率占新发卒中患者13%。脑出血患者致残是由于脑出血后形成血肿压迫脑组织致使脑循环出现不同程度障碍,脑供血不足,脑组织发生不可逆坏死或软化,造成神经功能缺损,影响相应肢体功能、思维功能,降低患者活动能力及思维能力[3-4]。脑出血患者治疗关键为及时有效清除血肿,降低颅内高压,减轻对脑组织及脑神经损害[5-6]。微创手术通过引流脑脊液,降低颅内压,降低血肿周围脑组织坏死程度,促进脑循环恢复及血肿吸收,缩短患者急性发作期[7-8]。脑出血后脑组织缺血缺氧损伤脑组织,血红蛋白分解物诱发大量炎性因子释放,导致全身应激反应而出现炎症因子异常变化[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临床疗效率高于对照组将(P<0.05);术后1,3个月,两组NIHSS评分及血肿水肿体积均较术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微创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术治疗脑实质出血患者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患者炎性因子较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效果更好,且安全性更高。

猜你喜欢

基底节引流术脑组织
电针对慢性社交挫败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及脑组织p11、5-HTR4表达的影响
不同手术时机运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两例外伤后致脑基底节区出血案例的讨论及归纳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临床结果比较
尿激酶对脑组织影响的研究进展
出血性脑梗死的核磁共振成像分析
经外侧裂入路与经颞中回入路手术治疗进展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