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幼儿品格教育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2021-03-09黄瑞菡

考试周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品格教育改善策略现状分析

摘 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变得越来越好,人们便不仅仅只关注幼儿的智力发展,还十分重视幼儿的品格发育情况,强调通过科学手段去塑造幼儿品格,以便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征,促使幼儿真正实现健康成长。因此,幼儿教师便要全面落实品格教育,为营造优良的品格教育环境,通过多元手段与多方合作共同实施品格指导,不断提升幼儿的素质水平,让幼儿幸福、健康地长大。文章将从客观反思现阶段幼儿阶段品格教育的现状问题,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去调整品格教育方式。

关键词:幼儿教育;品格教育;现状分析;改善策略

一、 前言

在幼儿心理学中已经有研究证明,幼儿阶段不仅是开发智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时期,也是引导幼儿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阶段,我国也有着类似的俗语,如“三岁看八十”。如果可在幼儿阶段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人格意识,使其形成了规范的道德行为,那么则可使其在未来的成长、教育活动中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素质,则会渐渐成长为对国家、社会、民族、家庭有用的栋梁之材。因此,幼儿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这一人格塑造期,切实渗透品格教育活动。但是,从现实角度来看,幼儿园所组织的品格教育活动却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二、 幼儿阶段品格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重视道德理论讲解,忽视道德习惯培养

一直以来,我国各个阶段的教育机构都比较重视道德理论的讲解灌输,幼儿教师也会经常讲一些大道理,宣传真善美思想,但是却并不十分关注幼儿本身的道德行为习惯养成指导。然而,幼儿的理解能力、感受能力发育情况并不理想,他们很难通过单向的理论灌输去掌握这些道德理论的内涵,也因此无法通过品格教育活动去改善自己的行为表现,渐渐便使得品格教育流于形式。举例来说,“孔融让梨”是我国一个十分著名的传统故事,通过孔融让梨的行为告诉幼儿要懂得谦让、分享。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家长虽然会逗弄孩子,让孩子分享一些零食、玩具,但是在孩子做出分享决定之后便打趣地说不需要,还会夸赞孩子。这就无法让幼儿真正理解分享、谦让的本质,甚至有一些孩子认为送出去的东西会被还回来,渐渐便养成了不愿意分享、小气自私的坏习惯。

(二)重视共性道德理念,忽视幼儿个体发展

目前,随着社会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国民素质的普遍上升,所以每个家庭会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幼儿园也因此可以招收大量生源,使得各个班级也有数十名幼儿。在组织品格教育活动时,幼儿教师通常会按照统一的道德标准去观察幼儿行为,提醒幼儿,但是却没有精力去分析幼儿行为背后所蕴藏的原因,忽视了幼儿的个体发展需求。这一现实问题不仅会影响幼儿的品格发展情况,甚至有可能会让幼儿产生抵触心理,开始故意违反道德准则,以此来宣泄个人不满情绪。

(三)重视园内资源利用,忽视家园合作并行

在国外,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透过果实看到树。这句话实则是指孩子的言行举止反映着家长为人处世的方式、做事的习惯,我国也有“孩子是家长的翻版”类似的语言。实际上,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家长的直接引导十分重要,所表现出来的道德意识、行为习惯都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品格发育情况。但是,幼儿教师却并不经常与家长共享品格教育计划,习惯性利用园本资源去组织品格教育活动,忽视了幼儿产生德育问题的根本原因,且家园无法形成统一的教育共识也会让幼儿变得矛盾,更难优化幼儿的品格发育情况。

综上所述,在幼儿教育阶段,品格引导活动并不理想,而这就难以让幼儿尽快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无法全面优化幼儿的素质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必须要对症下药,根据这些现实问题来组织品格教育活动,以便切实改善幼儿的成长环境,为幼儿的长足发展做准备。文章将从组织德育类实践体验活动、秉承因材施教指导思想、丰富家园合作机会三个角度来分析幼儿教师应该如何有效推进品格教育活动。

三、 幼儿教育实施品格教育的有效方法

(一)组织德育类实践体验活动

教师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幼儿的成长阅历普遍是比较单一、肤浅的,而这就意味着幼儿很难真正理解超出个人人生经历范围的品格理论,且幼儿本身就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现实问题,难以通过理论听讲去改善自己的道德行为。对此,幼儿教师便要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一方面是要切实发展幼儿的品格意识,使其在真实生活中深刻理解道德规范的约束性作用,另一方面则是要保证幼儿可以不断丰富成长经验,确保幼儿可以健康成长起来。如此,则可进一步深化幼儿的品格印象,渐渐健全幼儿的人格,使其通过丰富体验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为了让幼儿学会保护自己,使其能够懂得拒绝一些不合理请求,笔者设计了一轮模拟类综合实践活动,具體的活动规则为:笔者会提前安排一名其他班级的家长扮演一名陌生人,在幼儿园入园之前使用各种手段去诱惑幼儿,并为此准备了一个微型摄像头,记录幼儿的真实行为。为此,笔者还对幼儿进行了安全教育,告诉幼儿要懂得拒绝陌生人的不合理请求,且要拒绝一切有可能存在危险因素的诱惑,要懂得冷静理性,不可随意被诱惑。接着,笔者便顺利组织了德育实践活动,认真观察了幼儿的行为表现。例如,有的幼儿在家长的直接教育下十分重视自我保护,还表示如果是一些成年人让自己带路、带走自己,要立即呼救,而且要提醒对方寻找警察、其他成年人的帮助,所以一直都十分冷静,虽然中间有所动摇,却并没有妥协,顺利通过了实践考验。但是,也有一些幼儿并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在对方提出自己是家长好友,而且还佯装给家长打电话的时候,这些幼儿便轻易相信了对方。也有几个幼儿因为无法抗拒糖果、甜点的诱惑被对方带着走,毫无自我保护意识。对此,笔者就在活动结束后播放了一些监控视频,告诉幼儿他们这种缺乏自我保护的行为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对方真的是坏人,那么则会与家人、好友永远分离。为了加深幼儿的印象,笔者还播放了一些关于拐卖幼儿、伤害幼儿的新闻资料,让幼儿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有几个孩子还害怕得哭了起来,感到十分后悔,也因此变得十分难过,表示自己一定会保护自己。

(二)秉承因材施教指导思想

因材施教思想最早是由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孔子所提出的,他在古代办学时也十分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强调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认为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成才方式,师者应该认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成长特点,由此组织正确的教育活动。这一点,在幼儿成长阶段的品格教育活动中也十分受用,是引导幼儿实现健康成长的基本思想。因此,幼儿教师要始终秉承因材施教的指导思想来组织品格教育活动,既要通过统一的品格教育去丰富幼儿的道德认识,也要客观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品格发育情况,因人而异,让每一个幼儿都能接受针对性的品格教育熏陶,使其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切实实现健康成长。

在组织品格教育活动时,笔者主动分析了幼儿的个体发育需求,针对性地分析影响幼儿身心健康的客观因素。比如,在一次过家家游戏活动中,有一个幼儿并不愿意与同伴分享活动材料,甚至还直接出手推倒了对方。对此,笔者就及时与幼儿沟通,先是批评了幼儿推倒对方的行为,告诉幼儿要懂得关心同伴、爱护同伴,不应该制造矛盾。但是,这个孩子一直噘着嘴,神色也显得十分委屈,所以笔者就猜测是否有隐情。于是,笔者就耐心安慰幼儿,轻轻拍打幼儿的背部安抚对方,让幼儿的情绪快速平稳下来,接着便耐心询问幼儿为何单单对这个同伴抱有敌意。原来,在区域活动中,被推倒的孩子经常会拒绝这个孩子,从来不分享自己的物品,还经常抢其他孩子的玩具、零食,让其他幼儿十分受伤,所以这个幼儿开始拒绝分享。对此,笔者就认真询问了其他幼儿,确定了事情真相。于是,笔者就严肃批评了幼儿霸道蛮横、自私、不懂分享的错误行为,告诉幼儿分享与付出都是相互的,一味自私、蛮横不讲理的要求会让他渐渐被其他幼儿抗拒、反感,希望幼儿能够反省自己。

(三)丰富家园合作机会

家园合作是优化品格教育质量的基本方式,应该切实引导幼儿实现健康成长,也是全面优化幼儿成长环境,使得品格教育落到实处的基本策略。对此,幼儿教师便要及时组织家园合作活动,既要科学介入家庭教育指导,不断改善家长的教育态度、教育理念,也要通过家长的科学监督、积极配合去落实品格教育计划,全面优化幼儿的德育认识情况,为幼儿的长远发展做准备。如此,则可进一步改善幼儿的道德认识效果,更易于健全幼儿的品格意识。

在品格教育活动中,笔者会尽量引导幼儿去分享自己的活动体验,也会尽量与家长合作,共同推进品格教育活动,同时也会深入介入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比如,为了让幼儿学会负责、服务于他人,笔者会让幼儿在园内打扫卫生,整理活动材料,且为此组建了卫生小组,希望幼儿能够为集体、为他人、为自己负责。但是,要想真正改善幼儿的行为习惯,使其形成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还需引导幼儿在家中承担一定的家务工作,使其能够切实实现健康成长。因此,笔者就与幼儿家长合作,分享了责任教育计划,希望家长在家中懂得放手,让幼儿独立整理个人物品,且要让幼儿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以便切实优化幼儿的行为习惯,使其能够真正懂得幸福家庭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共同创造。另外,笔者每个月都会组织一次家长会,汇总幼儿的品格发育情况,认真聆听家长所遇到的教育困惑,通过丰富讨论确定可行的品格教育计划,通过家园活动共同落实,以便逐步健全幼儿的品格意识。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全面实施品格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既要做到理实结合,也要关注幼儿个体需求,全面豐富家园合作活动,全方位地改善幼儿的品格发育情况。因此,幼儿教师要积极渗透品格教育活动,组织综合实践,落实因材施教思想,科学介入家庭教育指导,与家长共同推进品格教育计划,从而真正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做准备。

参考文献:

[1]赵宁.幼儿在生活中的品格教育与学习策略探讨[J].汉字文化,2018(22):149-150.

[2]蒋亚娟.以绘本为载体开展大班幼儿品格教育的行动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3]蒋亚娟.浅析家园共育视野下的幼儿品格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7(30):212-213.

[4]王蕊华.学前儿童家庭品格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

黄瑞菡,福建省莆田市,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常太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品格教育改善策略现状分析
21世纪美国品格教育改革再出发:走向课程为本
关于高校行政管理现状的思考与研究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善策略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