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探索

2021-03-09傅吉麟

考试周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小学融合信息技术

摘 要:素质教育要求在基于教学改革的背景下,现代化信息技术快速进入了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作为教师,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来优化教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引导学生不断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提升和培养他们的思维创新意识,通过网络渠道不断扩大学生获取信息的范围。文章围绕小学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探索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几点思考,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融合;课堂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教材、新思想、新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这一系列变革正在被我们的教师逐步应用到实际教学工作当中,而在这其中首当其冲的应该就是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一、 传统学科教学模式特征分析

(一)信息技术处于工具地位

基于信息技术教育变革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教育部门和政府相继给出了有关文件,指导教育工作者被动化慢慢接受信息技术,各个院校逐步对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硬件设备等进行了完善,大多数教师开始能够初步掌握一些基础的技术操作软件。在这种情形下,信息技术甚至多媒体技术仅仅只是服务于教学工作,并没有发展成为各科教学的必要内容,对此,它的出现和应用基本上只是为了具体迎合信息化教育改革的需求,所以这个时候信息技术还只是停留在工具地位而已。

(二)信息技术处于边缘状态

在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已经突破了十年之久,但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却依然还可有可无,紧接着就是投影和电子白板以及iPad等一些电子产品所带来的表面上的喧嚣和热闹。这些东西被当成是一种饰物或者表象的点缀,基于这种状态下,学科科学仍然和信息技术维持着一种边缘化的状态。

(三)教学模式处于封闭状态

那些教学课件、文稿以及教学动画或者视频音频等,这些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当下的教学内容从表现方式上发生了改变,但却没有使以往传统的知识教学导向发生改变,教师开展教学的目的始终都是为了服务高考,应试制依然作为主导在各学科教学工作中穿梭。而主导性教学手段也依然是教师、黑板、粉笔和教材。从学生学习方面看,也依然与丰富多变的网络资源产生隔阂,并且还是以教材为主展开教学活动,不仅如此,在教学评价机制和教学工作展开的本质方面,同样没有发生任何的变化。

(四)师生处于被动状态

表面上看来,信息技术已经步步深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工作中,但毕竟它带来的是一种对以往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革新的学习方式,因此要接受它势必需要一定的时间。换言之,它的出现并没有使得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从本质上发生改变。

二、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信息应用能力不足

即使学校方面开展了有关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探索活动,但从教师本身而言,却还存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缺陷,技术操作水平依然高低不平,部分教师只会简单的教学辅助软件的使用,而另外部分也仅能够掌握一些简单的教学软件的操作方法和丰富的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但都是一些较为常用的操作。在新课堂技术和新的教学方法面前依然还不够热情,无法立刻适应,种种的这些都提高了教师在摸索信息技术手段融合教学学科的难度系数。也有一些处于偏远农村地区的学校,由于条件受限,这些学生能够和信息技术接触的时间比较少,因此他们的技术学习素养不足,面对这一系列问题,都成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的一大绊脚石。

(二)软硬件条件待改善

许多学校所处地区在乡镇,受到条件的限制,没有办法使这些设备技术的应用建立在教育教学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并且教师所掌握的信息化技术都还停留于班班通的电子白板上,这就在一定意义上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工作的融合形成了一定的约束。长期以来,因为在技术应用方面没有专业的教师做指导,很多教师在技术手段应用过程中丧失了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的信心。

三、 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实践与方法

(一)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相结合

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融合的过程中必须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对此,要求教师方面一定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及必备的实践操作技能,积极参与到学校组织的技术培训学习工作中去,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并使其更好地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去。另外也需要结合不同的学科需求展开相应的培训工作,保证各科教师可以掌握有关学科软件,同时又可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不同学科的教育工作。实际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师的技术操作水平,并且实际应用于教学中,不断地提升教学质量。

(二)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意识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各院校的教育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教师方面除了要学习,要进步以外,还要创新,要发展。什么意思呢?即教师绝不能仅仅只停留在一些比较简单的技术软件操作上面,还应该切实地掌握利用好软件资源的优势,并且凭借优质的资源共享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克服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方式在不斷改变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可以借此机会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的能力。显然,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实现部分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突破,比如,PPT教学、微课教学等。这些教学方式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拓展学习途径,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致使他们在不断地探索改进当中,创新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

四、 小学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实践应用

(一)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极大地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开始时,教师先提示学生日常生活中人们是怎样辨认方向的?以什么方法进行的?提示过后,学生三三两两地陆续说出一些答案,但都不太准确,接下来我们给学生播放课件,学习的第一个模块是“东、南、西、北”,该环节让学生意识到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方向,北斗星的朝向,以及指南针的方向朝向有什么科学依据,另外对于树的年轮问题等,教会学生初步认识到方向与我们实际生活联系的部分的紧密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能简单地辨认一些方向指标。接下来进入到第二个模块,即想做环节,让学生列举出一些周末想去干的事情,比如购物、去敬老院、去动物园等,但是去这些地方一定要乘车,乘车路线怎么确认呢?是不是应该首先确认方向呢?经过一连串的询问练习之后,学生基本就可以辨别出路线的始发方向,对前面一个环节了解的内容进行更深入的巩固。最后一个环节,教学生趣味性联想,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都有哪些事物能和方向指标搭上边呢?例如,看地图,出行走路,商场里面楼层之间有方向标示,公路上有路标等,可以教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也可以教学生几个人就近形成小组,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讨论之后,教师让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陈述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然后教师再把他们讨论得到的结果在课件上面通过幻灯片进行演示确认,幻灯片能将实物的形状、颜色、声音等综合起来,然后以动画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大脑中联想的事物有一个动态化的确认过程,更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记忆,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借助网络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搭建一个由不同的资料组合起来的有机、整体的数字化学习环境,自然而然地,其学习效果也会比较理想。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力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运用多媒体技术,大部分教师都特别喜欢实物投影这个功能。为什么呢?这个功能它可以将事实和具体的过程呈现出来,给学生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并附之以不同的文字叙述,以及在各种创新变换的过程中行成一系列学习资源。

素质教育应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更多的是将教育教学的侧重点放在学生操作能力、探索能力和估测能力的培养提升方面,而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主阵地,学生除了可以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能以外,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取得新的学习方法,并且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不断在教师的指引下借助多媒体实物在投影当中的科学应用,获取到更优质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三年级数学课本中有一节内容是“认识几分之几”,该小节内容要求学生持一张长方形纸张对折,表示1/4这个分数。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个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最后形成了12种方法,之后教师在展示台上将这12种方法分别展示给全班学生,并且获得学生的认可,实际上,不同的方法表现出来的是学生不同的思维,在这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并能够明白长方形是如何被分成四份的,以及1/4可以表示这四份当中的任意一份。

另外,在“圆的认识”一节内容教学当中,教师要求学生用圆规画出一个直径为4cm的圆,而且要求他们在画的过程中不用橡皮擦。之后将学生的作品收集起来在展台上给大家展示,这时要求学生思考,这个圆是怎么画出来的?为什么会有大圆、小圆之分,那么画圆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经过讨论,对于这些大大小小不同的圓最后发现有的是因为学生粗心导致,有的则是方法不对所致,但基于特征上的差异和情感上的善意,出现错误并非是因为有意,而是在认知、感知或者思维上出现了偏差导致,这小小的探寻过程,似乎也乐趣无穷呢。学在其中,也乐在其中,何乐而不为呢?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今天这个教育信息化时代发展形势下,信息技术融合现代化学科教育似乎已经成了一种时代发展的趋势,那么对于今后应该如何确切地掌握信息化时代下的发展机遇,并且竭力去迎接信息技术融合学科教育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和工作目标,借助信息技术来推进学校发展,并且同时助推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当之无愧地成了现阶段小学信息技术融合学科教育的一大主要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1]孟潜,陈增照,李静,何秀玲.浅析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20):8-11.

[2]刘锐,王莹.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融合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电教,2019(12):51-53.

[3]李岁岁.信息技术和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融合的实践[J].家长,2019(12):102-105.

作者简介:

傅吉麟,一级教师,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后标营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融合信息技术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融合》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