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生活化教学策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2021-03-08陈满秀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0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策略

陈满秀

【摘要】小学三年级是学生思维提升的关键时期,数学教师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期,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如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只有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充分结合起来,学生才会真正领会到学数学的重要作用。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调动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这一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三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这句话言简意赅地点出了数学的应有价值。学数学的最终目的是服务我们的生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然而当前,很多数学教师一味追求分数,课堂教学采取“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策略,把学数学与应有数学完全脱了开来,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表面上学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碰到问题却不会解决,最终使数学失去了其应用价值。那么,在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生活化教学呢?总的来说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探究:

一、知识与生活融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

《义务教育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又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然而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数学教师却忽略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教”而忽略了如何引导学生“用”,这就导致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存在误区,认为学数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三年级的学生不仅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生活阅历也越来越丰富。因此,身为数学教师要深刻认识到数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要善于把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不仅要让学生觉得数学有趣而且是有用的。

例如,为了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可以开展“生活中的数学”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生活的数学》《好玩的数学》《玩转数学》等有关数学的图书,发现其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能用到数学,然后再召开一个读书交流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并搜集一些生活中自己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实例来谈谈,看看哪个学生谈得最深刻,对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最深,谈得好的进行奖励。如此的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在生活中的认识。再例如,在教学三年级有关《统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零花钱的使用情况绘制出统计图,然后进行统计分析,以此达到发现自己是否合理使用零花钱的目的。这样的教學方式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能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中去,培养学生合理使用零花钱,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二、问题与生活融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借助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展开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进行发现问题。这就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懂得创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情境,多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生活,教会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建立在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基层上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问题与生活融合,慢慢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克、千克的认识》的相关教学内容时,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可以在班里搞一次以“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让班里的学生回到家里后利用相关的测量工具(如天平秤、容器瓶等)记录家里每天要用的油、盐、鸡精等的重量,然后再画出表格记录下来,把一个月总重量汇总起来,最后再让每个学生对照《健康饮食表》发现一下自己家里的用盐、用油等是否存在超标问题。等学生都统计完后,再在班里搞一次科普分享会,让表现比较好的学生上台给大家普及一下健康饮食的重要性。这样一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会很高,他们都会认真地去发现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例如,人体每天要摄入的盐应该在6克左右,人体摄入过多的盐可能导致癌症、高血压、心肌梗塞等疾病;人体摄入盐在5克左右可以有效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而人体每天摄入油的最佳重量是15到20克左右,约两汤匙左右,摄入过多的油容易让人肥胖……这样活动的开展,不仅把数学知识融合到了生活中去,而且培养了学生发现生活中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懂得原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数学的道理。

三、应用与生活融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能够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问题、探究问题,并能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这里就非常明确地指出了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小学三年级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当其时,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探究与生活融合,避免只是单纯地讲授数学知识而忽略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例如,当学习面积计算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出教室,把学生分为几个综合实践小组,如,“花池面积计算小组”“操场面积计算小组”等,通过实地测量,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去,让学生自己亲自测量学校花池的面积,可以种多少面积的花草树木,学校的操场是多少面积,应该怎样测量才比较准确。这种教学活动较好地提升了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再如,为了让学生意识到计数准确的重要性,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计数的时候可以把计算与生活实际融合起来教学。如,周末,到菜市场买菜,你在猪肉档买30元的瘦肉和86元的排骨,那么总共要付多少钱?然后让学生进行列算式计数,在计算过程中总会有学生算多了或者算少了。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数学就是这样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数学不过关生活中可能就要到处碰壁,就像这道题,如果你算多了给老板,那么你就会吃亏,如果你算少了给老板,老板不干,还会在心里嘀咕:这么简单的数都不会算,怎么学的数学。因此,只有把数学学好,我们才能更好地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总之,小学三年级是学生思维发展和提升的关键时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注重问题与生活融合,应用与生活融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要切实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新课程标准中“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理念贯彻到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去。

参考文献:

[1]杜一凡.小学数学新课程中“解决问题”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1):50-52.

[2]尚慧娟.三年级学生“数感”培养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38):79-80.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