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在文旅融合中的影响及作用

2021-03-08肥城市图书馆

文化产业 2021年36期
关键词:旅游事业文旅数字

闫 丽 肥城市图书馆

近几年,文旅融合逐渐演变为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中华文化传播与发展的基础途径。公共图书馆是新时代极具公益性的文化传播机构,应以更好的传承文化和传播文化为目标,借助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升,将数字资源与旅游实践相结合,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旅游,利用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为当地旅游事业注入鲜活生命力。文章围绕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的重要意义展开研究,浅论数字资源在文旅融合中的影响及作用,希望能够为我国的旅游事业以及公共文化事业提出一些有用的建议。

公共图书馆作为我国贯彻文化旅游融合战略的重要平台,自国际文化和旅游部成立以来,各区域内部的图书馆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不少地区在原有基础上开办了特色主题图书馆,如:“图书馆+酒店”“图书馆+公园”“研学旅游图书馆”“民宿图书馆”等新兴的文旅融合模式,在自媒体的大力推广中,“网红图书馆”映入了大众视野。

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与旅游事业融合,不仅能够拓展传统的文化服务,也是新时代文化传承的必然要求。面对“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相关部门必须清晰认识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与旅游事业融合的重要性,进而助推文化事业与旅游事业的双向发展。

现阶段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在文旅融合中的新趋势

2018年4月8日,新组建的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从此我国真正实现了“诗和远方”的完美融合,开始深入贯彻落实非遗文化、特色旅游、乡村文化等产业的推广工作,积极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旅事业[1]。在相关政策颁布之后,各地区的公共图书馆迅速响应国家的号召,掀起了一股研学旅游的新型文旅事业。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各地出现了大大小小的“网红图书馆”。比如,浙江丽水创新的“民宿图书馆”,让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既发挥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职能与社会职能,又推动了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大数据”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进入了新的阶段,对公平、公正、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加。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和个体选择在空暇时间外出旅游。据相关统计显示,某旅游APP每年服务的旅游用户将近十亿。

因此,为积极推动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在文旅工作中的融入和服务,国家开启了“黄河文化旅游带”,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的双重优势,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文化振兴的战略部署。同时,结合各区域内的特色,有针对性地举办京剧、昆剧等文艺活动,深入推进公共图书馆与旅游产品的采购大会以及红色旅游文化线路。除此之外,根据我国将要举办的北京冬奥会,推出了冬奥主题旅游线路,建设冰雪主题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逐步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文化旅游事业。

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在文旅融合中的影响和作用

优化数字资源的价值和服务职能

公共图书馆中的数字资源,能够为文化遗址、人物传记、历史事件及文化主题公园等文旅建设提供有利的数据凭证,使读者和游客能够清晰掌握真实的史料、视频、文字等信息,进而为旅游景点注入一定的文化内涵。利用公共图书馆中的数字资源,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数字文献的服务职能,还能丰富游客的文化体验,增强游客的文化内涵。

例如,河北境内发现的古“中山国”,由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的游牧民族鲜虞部落建立,当地的公共图书馆对出土的“中山篆”进行梳理、归纳并构建了数字档案,用于《中山国王陵文物陈列馆》的展陈,让外来游客既能了解河北地区相关的历史文化遗产,又能带动当地的旅游经济。

资源信息的共享与便捷

将公共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应用于文旅融合工作中,有利于资源信息的共享与共用。由于不同地区的旅游景点有着特殊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整体的旅游资源十分庞大,如景区简介、历史起源、实物资料以及文献等,充分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手段,将这些资料整理为数字资源,可以供游客随时随地查阅和观赏,使其能够实时、全面地了解景区的相关资讯[2]。

丰富当地的旅游信息

在文化旅游事业的建设中,公共图书馆应尽可能地收集和整理具有本地区文化特色的文献史料,详细记录当地的民风民俗、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将地方文化旅游资源融入到公共图书馆中的数字资源里,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战略合作关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资源整合方案,积极构建特色旅游文献数据平台和数据库,高效整合本区域内的旅游景观和文化内涵,丰富当地的旅游信息资源。

同时,最大限度罗列现有的文献资料,由专业人士提取有价值的旅游信息,如民间传说、特色文化资料、特色小吃等,开发和挖掘具有代表性的旅游信息,不断丰富公共图书馆中数字资源的内容,实现资料信息的多样性。

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在文旅融合中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

自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国家部署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计划并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指出公共图书馆应加快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步伐。

首先,完善内部的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的公共图书馆运行管理制度,使其具备公益性、基础性、均等性以及便捷性。在2018年,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公共服务走向高潮,实现了文旅事业发展的产业融合、市场融合、职能融合、服务融合以及与港澳台的交流融合,为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制度支持。

其次,在“一带一路”的倡议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借助双多边机制和区域合作平台,在国际交流合作、数字人文资源建设与利用、文化遗产保护与宣传及特色资源建设等方面大展拳脚。

另外,5G时代的到来,使数字阅读、“云计算”等数字阅读被广泛普及和应用,为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挑战

基于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由原来的读者转变为“读者+游客”。在原有资料信息传播的基础上,还应致力于旅游事业的发展与推广,公共图书馆中的资源逐渐加入了社交媒体、网络媒体以及信息化网站、视频等,在游客旅游的过程中,给予全方位、多层次、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进而增加了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整理的复杂程度、难度系数,具体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第一,有些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较为薄弱,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所需的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较为落后,随着各类文献、资料的售价上涨,用于专项建设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资金不足。

第二,公共图书馆中的专业性人才稀缺和配置不合理。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使很多地区的图书馆缺乏高素质、高水平的馆员。由于缺少能够整理数字资源的专业人才,极大地影响了数字资源整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无法为文旅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三,内部电子资源的质量有待提升。部分公共图书馆缺少专业的管理人员,造成内部数字资源的管理环节比较混乱,无法简化和统一检索的程序和格式,限制了数字资源的利用和共享。

第四,传统的借阅模式有待优化。受群众借阅模式和阅读习惯的影响,不少公共图书馆仍采用传统的借阅方式和服务模式,造成了大量书籍在借阅环节中丢失或损坏,从而制约了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完整性。

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在文旅融合中的创新发展策略

开展文化旅游智慧窗和文史地脉展示厅

一座公共图书馆对于一个城市的意义,不仅仅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场所,还是推动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由于我国拥有大量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公共图书馆必须肩负起传承和传播的重任。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平台,开发和挖掘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资料和代表性作品。

坚持“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开设文化旅游智慧窗和文史地脉展示厅,一方面充分展示各区域的文脉、地脉、人脉;另一方面利用数字资源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自由、高效的智能化服务[3]。优化公共图书馆的内部环境和外部设施,采用通透式的大开间设计,按不同功能划分借阅区、自助区、服务区和休闲区,实现人、机、书一体化,为游客提供全天候开放、一站式服务、无障碍式阅览的现代化服务。

强化数字资源建设的资金投入

在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融入文旅事业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必须强化数字资源建设的资金投入,在保证公共图书馆服务职能的基础上,定制与本地旅游信息有关的图书宣传册,加大对当地旅游景点的宣传力度,拓宽宣传途径。

积极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开发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创意产品,完善公共图书馆与旅游事业的融合,大力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全面发展。面对资金投入紧缺问题,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招商引资,充分宣传自身优势和特色,解决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资金问题。

创新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模式,深入研究读者喜爱的阅读类型,精准定位读者服务体系,利用在线平台开展续借或预借服务,广泛收集读者对公共图书馆运营和文旅融合的意见与建议,提升内部数字资源的质量和利用率。

构建公共图书馆数字信息平台

如今,我国的信息技术水平和科技实力有了显著的提升,各行各业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适应时代的必然要求,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也不例外。为了满足当下读者的阅读需求和阅读习惯,各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开展智能化、数字化建设,构建公共图书馆数字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收集、融合、整理、发布与共享的一体化服务,并通过该平台对当地的旅游资源加以宣传和推广,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的新媒体平台、网站、公众号、论坛等,实时推广本区域内的旅游景点、旅游文化以及特色的文旅活动。

在节假日和休息日编辑相关的旅游信息,定期举办“数字资源展示会”“数字主题旅游观赏会”“特色旅游周”等活动。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向群众征集具有历史内涵的老物件、老照片、文献资料以及民间故事传说,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数字化整理,再利用数字信息平台进行宣传。或者不定期举办“数字风光展览会”“文化旅游博览会”等,吸引更多的读者和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组织相关人员开展特色旅游在线研讨会,采用公共图书馆与地方旅游事业相结合的方式,推出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服务,为广大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文化旅游方案,进一步提升公共图书馆和文旅事业的认可度和参与度。

创新和优化本地特色旅游和红色文化

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有关部门应深入创新和开发本地特色旅游和红色文化,公共图书馆可选取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旅游经典作为宣传重点,搜集整理周边的民间艺术与地方特色,探寻是否存在可利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利用图书馆数字资源,积极规划与旅游项目有关的内容,改革传统的旅游模式,凭借多元化、现代化的介绍方式,向大众讲解当地的旅游景点、旅游特色,不断提升景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着重开发本区域内的红色旅游文化,针对红色旅游景点特点,制作数字馆藏资源数据库,循环播放有关战役或会议的文字、图片、纪录片等,拓展红色文化的传播渠道和传播范围,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

加快公共图书馆人员的专业性

目前,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已经开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必须加快公共图书馆内部馆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注重在职人员的培训工作,组建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双向发展的人才队伍,着重培养精通网络信息技术和预警管理的尖端人才,合理规划科学的招聘方案,引入更多的高质量人才。

相关人员必须掌握先进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增强与用户的互动性,采用多媒体互动投影、VR技术、3D建模等技术,使大众切身实地感受数字资源对文旅融合的作用,大力推进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进程。另外,打造传统文化活动品牌和设计相关文创产品,如“故宫文创”“兵马俑雪糕”“旅游明信片”等周边,将传统商品融入符合大众口味的文化元素。

综上所述,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对文旅融合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在国家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事业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必须肩负起文化传播和传承的重要使命,积极参与到本地区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活动中。

针对本区域内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创设完善的资源数据库,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馆藏资源。借助互联网平台的优势,加大对旅游信息和本土文化的宣传力度,主动探索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策略,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全面了解相关的旅游文化信息,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中的纽带作用。

猜你喜欢

旅游事业文旅数字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生态文化建设研究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答数字
文旅照明的兴起
让民间艺术与旅游事业比翼齐飞
试论文物保护与发展旅游的关系
学讲话谋发展创新我市旅游事业振兴新模式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