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琴艺术演奏发展历程的研究

2021-03-08闫正君刘书君吉林艺术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36期
关键词:板胡胡琴二胡

闫正君 刘书君 吉林艺术学院

中国民族音乐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我国传统文化。由于一些历史影响,胡琴曾经以“低俗”的代名词在民间流传了很长时间,可谓“讨饭胡琴隔壁听”。时至今日仍然让太多人觉得胡琴的曲风很悲凉,它是一件“上不了厅堂的乐器”。基于此,文章将常见的胡琴类乐器进行说明与研究,并详细说明二胡与板胡艺术的改革与创新的历史发展情况,希望能够促进并宣传板胡以及胡琴艺术的发展。

胡琴艺术历史发展概况

民族音乐可以显示出一个民族本身具有的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民族所具有的精神。中国胡琴艺术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过不断发展和演变,从最早的“奚琴”逐渐演变形成了二胡、高胡、板胡、京胡、革胡等几种主要的乐器演奏种类,这一时期也受到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胡琴演奏艺术确立了自身的艺术地位,且不同胡琴乐种之间都有着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关系。其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勿庸置疑当属二胡。

经过上世纪初期刘天华、阿炳、孙文明等几代二胡艺术家近百余年的不懈努力和创新,二胡这件民族拉弦乐器得到了空前繁荣的发展。反观其他几种胡琴乐器,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与进步,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其状态都不及二胡,这也是多种原因导致的。

京胡作为中国国粹京剧艺术的主奏乐器,如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因为京胡的音域较窄,相对于其他的胡琴类乐器来说,音区高,穿透力强,音色更明亮,所以不适于一般的歌舞伴奏和音乐演奏。但是近年来也出现了一批京胡演奏作品,独奏、协奏形式皆有。由于京胡乐器本身依附于国粹京剧,艺术个性独树一帜,所以表现力可能局限于京剧音乐范畴。京胡的代表作有《夜深沉》和《哪吒令》等。

高胡是我国广东音乐的代表乐器。目前大体分为乐队高胡手、广东高胡。乐队高胡已经广泛运用于大中小型民族乐队,其演奏手法、技法与二胡大体无异,所以二胡演奏手兼任乐队高胡完全没有问题。广东高胡属于我国广东岭南地区音乐艺术的产物,形态与二胡类似,多采用夹腿式演奏法,所演奏的技法,包括左手滑音、运指、装饰音等,右手弓法的变化运用上,是极具特点的,不经过专门学习和细致研习是不能够很好掌握的。我国许多弓弦乐演奏者也进行了系统细致的学习,有的音乐院校也相应开展了广东高胡主修或辅修课程,一方面对于广东高胡音乐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广东高胡丰富且细腻,具有多变的演奏技法和艺术特点,对于其他胡琴门类的演奏起到了非常好的借鉴和辅助作用。

中胡包括二泉琴(也有低音二胡),其乐器形态演奏方法,技巧等与二胡基本相同,由于其乐器音色较为低沉,中胡被较为广泛地应用于乐队的合奏当中,充当中音弦乐声部的角色,其舞台独奏作品非常少,大多是以蒙古草原风格音乐为主,以抒情歌唱为主,例如《草原上》。在中胡中又有一种乐器,其名为二泉琴,顾名思义,它的出现是专门为演奏《二泉映月》《寒春风曲》,以及阿炳的其他乐曲,音色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无论是中胡还是二泉琴,对于二胡演奏者来说,操控驾驭都是驾轻就熟的。

革胡是一个中低音的弓弦乐器,因其音色低于中胡,在早期乐队中担任低音声部。其特征是琴筒较其他胡琴大,琴皮面积广,所以制作革胡的蟒蛇皮很难寻找,又由于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革胡的制作难度,所以革胡现如今变得较为罕见。

综上所述,以上几种弓弦乐器:京胡、广东高胡,属于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二胡演奏者必须通过专门的学习,才能掌握其弹奏方法并能够演奏作品。其特有的技法与音乐风格特点对于二胡演奏有着极其重要的拓展意义。中胡、乐队高胡因其与二胡大体无异,一般不需要专门学习就能掌握。

胡琴艺术种类中板胡的发展研究

除上述几种民族弓弦乐器之外,流行范围较广且影响较大的当属板胡。板胡是流行于中国北方的代表性弓弦乐器,因其音色高亢、明亮,是民族乐器中不可缺少的特色乐器。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 这个时期是胡琴发展的巅峰时期。板胡在我国戏剧音乐、说唱音乐等方面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正式作为独奏艺术登上舞台。板胡是随着大量的地方剧种不断出现,且是依托于北方梆子腔以及各种戏曲艺术所发展起来的。板胡声音高亢洪亮、质朴、浑厚、大气且豪爽,具有典型的北方特色。作为戏曲艺术的主奏乐器,每一种剧种的板胡在形制技法上不尽相同,各具特色,具有极其鲜明的风格特征。

建国初期以来通过刘明源、闫绍一等板胡艺术家的不断改革与创新,逐渐形成了独立的舞台板胡艺术。确立了以高音板胡、中音板胡两种主流的歌舞板胡(独奏板胡)形制,同时也产生了一大批富有地方风格特点并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优秀板胡作品。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板胡从一件民间乐器走上了专业舞台,并在音乐艺术院校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被开设,但由于其受到各方面的局限,特别是与二胡相比,其发展状况是较为缓慢的。

当然,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离不开学校的培育。首先,板胡属于色彩乐器,当然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但由于板胡应用范围相对不够广泛,大多为地方民间音乐,这也充分证明了板胡的特性。如果脱离民间音乐,板胡也就无法存在下去。因此,很少有人去专业学习或研究板胡。在教学方面,存在师资不足、专业师生不多、专业教材少、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单一及学术论文储备不足等现象。而二胡的蓬勃发展从一定程度上对板胡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例如从音乐院校的招生培养情况上来看,二胡每年都要招收数十名学生,而板胡仅仅是一两名,报考人数实在少得可怜,从而导致了学习二胡专业的学生,为获得考学就业考的名额,临时转为板胡专业的现象频频出现。

从近几十年弓弦乐器的发展的情况来看,建国初期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左右的一段时间内,不难发现二胡、板胡的作品大多以演奏者创作居多。多数作品取材于民间戏曲、民歌小调等民间音乐素材。而两者从演奏技术上来看,差距并不明显,甚至有的作品互相模仿演奏。由于音色的不同,均取得了让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并且板胡演奏者兼任二胡,这在一般情况下是没有问题的。二者之间演奏的差别就是板胡琴弦张力比二胡要坚硬很多,对于左右两手的能力要求更高,因此一些演奏者感觉板胡琴弦张力大,演奏久会感到疲惫,也就是俗称“功夫不足”。而板胡演奏者在演奏二胡时,会出现琴弦手感过软的情况。只要控制好左手的按弦能力,一般没有较为明显的问题。而二胡演奏者如想演奏好板胡则不然,前者提到过由于板胡琴弦坚硬、张力大(尤其是高音板胡),一般的二胡演奏者如不经过系统练习是无法掌控好板胡的。

板胡与二胡发展状况异同之处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职业作曲家的介入,二胡进入了协奏曲时代。不仅在作品题材等方面有了跨时代的变化,在演奏技术上更是突飞猛进,特别是兴起一股移植潮流,二胡甚至可以演奏世界著名的高难度的小提琴作品。

相比较西洋乐,历经百余年的沉淀和积累,其曲目数量数不胜数,有大量的练习曲、乐曲、协奏曲可供使用。而近几十年来,各大专业院校以及职业作曲家开始创作民乐作品、民乐重奏作品教材。这充分弥补了民族器乐这方面的短板,无疑为二胡演奏的技术发展、胡琴重奏组合甚至民族音乐的表现力拓展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不难发现,板胡创作出来的音乐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受众群体主要是专业领域内的人士,而一些板胡新作品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会产生一种“听不懂”的感觉。毕竟板胡的根源仍然是民间,它与民间艺术歌曲、说唱音乐、民间小调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我们在注重创新的同时,也要注重大众的审美取向,进而使更多的人了解板胡、欣赏板胡。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板胡虽然在发展中出现了种种困难,使职业作曲家不愿意为其创作新的音乐作品,这是板胡发展的一个瓶颈。然而从近些年的发展来看,部分职业作曲家已经着手创作,并且尝试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完成板胡作品,例如我国著名作曲博士王丹红女士创作的民族管弦乐《高粱红了》的第四乐章《秋颂》,作曲家采用了板胡与乐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演绎,保留传统民间板胡的一些技法,在此之上也进行了相应的创新,还有板胡与钢琴《板话》《关东诗篇》等。这些作品为板胡艺术的创作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思路,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板胡的艺术表现力。

板胡在改革道路上的不断发展

说起板胡的改革,这个道路是非常坎坷的,当然这个过程离不开我国著名板胡艺术家张长城先生对板胡做出的巨大贡献。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社会各个方面都需要恢复重建,物质资源极度匮乏的条件下,想进行乐器改革何谈容易。为了完成乐器改革,张长城利用有限的资源,将乐器改革的目光转向了秦胡(秦腔的伴奏乐器,当时也称呼胡),对其进行系统的改进,琴弦采用了中提琴的A弦作为中音板胡的内弦,外弦采用了32号的钢丝。

时至今日,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民族乐器的各个专业纵然都经历了发展过程中的波折与坎坷。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令人印象深刻的成果。因此,对于新时期的专业演奏者,肩上的使命和责任也更加重大,要求我们发现不足,取长补短,在各个专业学科交叉融合的大背景下不断地向前迈进。

纵观民族乐器十几年来的发展历程,二胡已经成为民乐拉弦乐器中的佼佼者,而板胡则略逊一筹。首先,板胡作为典型的北方乐器,只在一少部分的艺术院校作为常规专业开设课程;其次,大多职业乐团极少会为板胡专业单设独立的工作岗位,因其在艺术活动中的使用频率并不是非常高,偶尔需要时,一般二胡演奏者也可以替代,但是其效果可能不尽人意,而且无法演奏出板胡独特的音色和韵味。种种原因导致职业的板胡专业人才就业前景并不乐观,从而也直接影响到了板胡专业人才的培养情况。

多元化的世界文化,现代流行音乐、流行歌手冲击了中国市场,许许多多年轻人的欣赏品味也开始变得国际化、时尚化。板胡无论其思维方式还是创新发展,都未能跟上社会潮流,不能适应现代文化的多样性,它像一个失去方向的孩子在十字路口徘徊着,不知道该怎么走,也不知道往哪里走[3]。

时代的步伐发展至今日,事物的发展规律也促使着世界万物不断地在发展和变化,艺术的发展规律更是每日一新。就二胡与板胡而言,两种乐器本身就互通有无,既存在着很好的共性,又具有明显的差异。在弓弦乐器演奏者中,能同时掌握好几种弓弦乐器的人很少,例如刘明源。大部分演奏者对于自身专业之外的第二种乐器只能学习到一点皮毛而已。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对于各专业学科交叉融合和复合型人才需求,就会觉得完成这项任务越来越迫切。

相比较而言,在民族拉弦乐器中,二胡属于大学科。那么对于新时代人才而言就要尽可能多地掌握几种姊妹乐器,但又不能只学习该乐器的皮毛,务必要求真务实,真正做到“学深、学细、学透”。这样的实际意义从表面上来看,并不仅仅是一种功能性的行为和现象,它的实际意义是:“不同种类的弓弦乐器之间,都有各自明显的特性。在音乐风格、音质、演奏手法等方面都是各具特色。”作为一名演奏者,如能将这些特性有机的联合起来,互相弥补,那对于一个优秀的弦乐演奏者来说是极为全面的。

当前,提高自身的民族文化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且要不断提高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从传统民间音乐的发展来看,传统民间音乐文化能够具体反映人们对生活、思想和情感的执着和追求,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一个中国胡琴艺术的发展,了解当代民族弓弦艺术音乐以及发展情况,并对每一个胡琴乐器进行了分析论述。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国民族弓弦乐器的发展。相信经过中国新一代年轻人的共同努力,板胡以及弓弦乐器的发展会越来越辉煌!

笔者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胡琴教师,有义务让学生去涉及、去学习各种胡琴类乐器,熟悉各乐器的风格特征。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奥秘还需要我们努力地去发掘、去探索,传承传统文化要从年轻人开始。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自己的根,忘记胡琴本身的特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心去把胡琴发扬光大,让更多人来接受学习胡琴。

猜你喜欢

板胡胡琴二胡
二胡奏出精彩人生
洞腔随想二胡独奏
板胡演奏技术中的艺术表现分析
穿越皓月的胡琴声
思乡(二胡短曲)
官中胡琴与角儿胡琴
关于板胡演奏技术和情感联谊的作用探究
探究板胡在豫剧中的主导作用
小议二胡艺术改良创新下的思考与实践
评剧板胡的特色及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