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数字媒体专业课程设计研究

2021-03-08徐达娜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

文化产业 2021年32期
关键词:职数手段信息化

徐达娜 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教学领域带来了新的变革。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职数媒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也更加强调信息技术的运用。文章针对中职教学中的特殊性问题及优势进行阐述,试图构建符合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职数媒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以期提高今后信息化教学的实用性及有效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教学模式的变革,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设计就是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资源,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信息化背景下数媒专业教学设计的特殊性

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合理配置各种信息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职数媒专业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教学目标的特殊性

中职学校不同于以升学为目标的普通高中,中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它是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职业综合能力人才为最终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更加专业的职业教育能力及技能水平,才能保证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教学对象的特殊性

中职学生是学生群体中一支比较特殊的队伍,普遍年龄在14-18周岁。这个阶段的学生独立意识、竞争意识和自我意识比较强烈,不希望家长和老师再对自己进行监管和约束。

相较于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中职学生大多是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而进入中职学校学习。学习成绩差的原因也并不是他们的智力比别人差,更多的是学习目标不明确、知识的迁移能力不够,亦或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其他方面。但这个阶段的学生接受能力强、领悟力高、记忆力好,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的特殊性

中职数媒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艺术与技术的双重培养,以提高专业技能、夯实理论基础为导向,关注专业发展前沿,能够灵活运用PS、AI、Pro E等设计软件,结合理论能够设计出符合市场标准的产品。无论是理论、软件或是其他技能课程的学习,其内容都与学生未来的职业素养与情境息息相关,帮助学生在学校就可以完成作业、作品、产品之间的转化。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时,教师应充分考虑以上的特殊性问题,针对中职教学及学生的特殊性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数媒专业教学设计的优势

信息化背景下,数媒专业的教学设计,不是对其他学科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简单模仿,也不是单纯地使用PPT进行授课,其教学环节的设计要符合数媒专业课程学习、课程特点及职业特性的规律,更要符合市场的专业性要求。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展示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深度融合的过程,有了信息技术的帮助,教师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数媒专业的教学设计有几个优势,结合这几点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完成教学设计。

拓展资源更快捷

信息化的教学设计,改变了传统在课堂上推送纸质学习资源的不足,同时在学生学习的任何阶段都可以进行延伸教育,极大地增加了课堂容量,在时间和空间上打破了限制,脱离了原先枯燥的学习环境,寓教于乐,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创设学习情境更优化

信息化的教学设计,可以结合微课、动画、视频及虚拟技术等多种信息技术手段来创设情境。例如,数媒专业软件课程中的实训环节,教学设计中可以利用动画、视频或VR技术模拟真实项目场景,利用角色扮演方法帮助学生更快融入其中。此外,教师也可以连线企业设计师,帮助学生解决现实项目中的疑难问题。这些学习情境脱离了理论知识的限制,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企业对设计师的要求、工作环境的氛围、与客户沟通的技巧等等。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本专业,学生还能更加专注于课堂内容,高效完成课程任务。

解决重难点更有效

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重点方向。在设置教学重难点时,可以针对不同难度的内容进行不同活动的设计,结合图片、视频或其他信息手段,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突破重难点。例如,视频制作课程设计,让学生自主发挥,小组协作。根据企业文化、定位、展示内容等要素,确定视频风格、提取元素、时间分布等等,根据整合的材料,结合PS、AI等软件进行图片、文字效果的处理,利用3ds max完成模型的创建,最终完成视频的制作。老师可根据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及帮助,针对不同软件的制作可进行课外知识扩充,进一步提高学生制作视频的能力。

开展学习评价更全面

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比较单一,信息化背景下的评价主体、形式也更加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以增强多个评价主体之间的联系,更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课堂上的掌握程度及薄弱的地方,教师可以适时调整后续的课堂内容及课后任务布置的难易程度。评价形式的多元化,可以让更多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其中,更有利于教师把控学生整体情况,保证后续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活动的开展。

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数媒专业课程教学设计的策略

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数媒专业教学设计提升方法

1.教师需要不断更新信息化教学理念

信息化背景下,也需要教师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桎梏,不能再将老一套的教学方法使用在现在的教学设计中。他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将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融入教学环节中,才能更好地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活动。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到信息化教学比赛中,说明教师们的信息化意识在不断提高。

2.学校应多方面提高信息化教学设计实力

(1)学校信息化平台应完善

学校信息化硬件条件越好,越有利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开展。没有硬件条件的支撑,教师在相关专业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上较为困难,这会影响实际的教学实践和教学质量。只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建立专项教学资源库或完善信息化平台,才能为信息化教学设计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应加强

教师的信息化掌握程度直接影响了教学设计的水平。实际教学过程中,简单地运用PPT教学已不能满足现代信息化教学的需要。这需要教师应结合本专业课程的特点,加强对各种教学软件的学习和应用能力,能够根据具体的学科内容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教学设计及教学环节的布置,才能够更好地处理教学中的重难点,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3)学生要进一步引导

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信息化背景下,学生是完成教学设计目标的重要主体。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手段,引入市场需求,根据实际工作流程,灵活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在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紧跟老师步伐,用好信息技术工具。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中职数媒信息化教学设计原则

1.适用原则

信息化手段是当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手段,但并不意味着任何教学内容或教学环节都要使用信息技术。也就是说,一堂课中并不是信息化技术运用得越多就越好。一味地追求信息化,而忽略教学本身,这就违背了信息化教学设计本来的目的,可能会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可以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课堂及集中注意力,较好地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

2.便捷原则

信息化的教学设计可以在课前帮助教师完成问卷调研,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特点,帮助教师更好地做好教学设计。课中可以利用信息手段进行情景模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专注力。课后是课堂的延伸,教师可以把学习内容细化为多个模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选择模块。通过各个模块的学习,帮助学生查漏补缺,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但是,操作过程的设计过于复杂,也可能会引起操作者的反感,甚至放弃使用这个信息技术平台。因此,在选择信息技术平台时应遵循便捷的原则,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师生。

3.创新原则

除了以上原则外,教学设计中还要有一定的创新性。开展教学活动,不是机械的、被动的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而是一种创造性的理解和再开发的过程。每位教师都有自己对教学内容独特的想法,学生也是一个不断成长、充满各种可能性的独立的个体。教学环节要富有趣味性、创造性、挑战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挑战欲。

信息化教学设计内容

1.分析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分析包括教材分析、教学对象的分析、教法学法的分析及教学重难点的分析。教学内容是围绕本专业总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科学地组织和实施教学内容,可以实现高效率知识传授。

解决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是信息化教学设计要研究的重点。当前,信息技术手段在不断更新,信息化平台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趣味性越来越强,功能也越来越多。例如,借助情景模拟教学,结合图片、文字、视频,或者角色扮演等方式,由浅入深,由抽象到具体,可以营造出一种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学生也自然愿意积极投入到学习中。

2.分析教学对象

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设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构成了这个群体所具有的特殊性。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注重教学对象的分析,分析他们的学习习惯、专业方向、心理特征及年龄特征,分析他们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对信息手段的接受程度。如所授对象是中职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年的专业基础,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或活动设置时就应考虑任务的难易程度。同时,可以根据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学生的竞争意识,布置不同难度的任务。

3.确定教法和学法

教法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的方式方法。以中职数媒软件教学设计为例:在Ai软件课程学习中,可采用任务驱动法、问卷调查法、课堂提问法及情境教学法,学法中有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自主探究等方法。这些方法既可以帮助教师高效完成教学任务,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不同难易程度的任务。同时,教师还可借助视频、虚拟信息化手段或网站平台,帮助学生模拟情境,帮助学生在校能够完成学生和设计师身份的转换。

4.设计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运用到的教学材料,包括纸质材料和电子材料。合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做好教学设计和组织高质量的课堂,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也有重要意义。例如,可以借助学习通、云班课、问卷星等教学APP,调查学情、发布学习任务或者推送拓展资料,学生可借助这些平台,课后及时巩固复习、拓展内容及进行预习。

5.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形式比较单一,信息化手段可以帮助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便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学生也能及时对课堂进行反馈,确保了教学服务的个性化和规范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可以帮助师生更好地开展今后的教学设计和学习活动。

当前,信息技术手段渐渐普及,它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手段和重要手段。总之,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职数媒专业教学设计应加强与信息化手段的结合,引用多媒体技术,建立专业的信息化平台和资源库,有效整合各项资源,才能更有利于专业教学设计和课堂效率。

猜你喜欢

职数手段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中国联通管理人员平均退出率为14.3%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甘肃省兰州市:为乡镇设立262名科级非领导职数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濮阳市局人员、职数、内设机构三增加
临机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