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背景下的文化遗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03-08胡思琪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文博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32期
关键词:景德镇试验区文化遗产

胡思琪 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文博学院

围绕文化遗产专业发展现状与社会需求分析,就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背景下的文化遗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通过分析国家陶瓷文化创新试验区以及景德镇陶瓷大学的优势,构建创新性文化遗产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陶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景德镇拥有悠久的制瓷历史和丰富的已经挖掘和待发掘的陶瓷文化遗存,具有其他地区无法比拟、异常丰富的陶瓷文化遗产资源,在世界陶瓷史上具有突出地位。围绕建设国家陶瓷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基地,着力推进陶瓷文物与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但是,现有的文化遗产队伍无论是人才总量,还是能力素质,都难以满足当今文化遗产事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新的发展、新的形势对陶瓷文化遗产保护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对具有专业素质的从业人员的需求更加迫切。

文化遗产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鉴于国家急需文化遗产专业人才,2005年以来国内高校依托历史学、考古学等专业招收文化遗产方向的本科生,同时招收文化遗产二级学科硕士生和博士生。但是截止目前,成功开设文化遗产专业的高校只有包括首都师范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等在内的六所,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在内的国内30余所高校,只是在历史、考古、美术学等本科专业设置了“文化遗产”的专业方向。可以看出,我国文化遗产专业化教育才刚刚起步,处于草创阶段,文化遗产专业发展还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

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关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培养》中指出,我国现有的文化遗产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式和方法,难以培养出能应对今后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长远发展的专业人才。仝艳锋也在《文化遗产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探讨》中提出了,文化遗产专业教育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专业技术人才成长渠道不畅。随着文化遗产事业的快速发展,文物博物馆、文化馆等单位对文化遗产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表现为原有的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传授,实践训练较弱;专业设置上相对单一,学科建设门类趋同;专业人才培养滞后于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新需求等问题。

基于上述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文化遗产专业作为国家文化形势发展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出现的新兴专业,目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社会企事业单位都对文化遗产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因此,探索和拓展适合当前我国文化遗产专业化教育的发展策略和具体实施路径也已成为近年来该研究领域的焦点问题。如刘黎明、龚坚在《论文化传承视域下的大学遗产教育》中指出文化遗产本科教育总是与地方性的文化遗产资源密切相关,这也是各高校凝练和培育专业特色的重要路径。对于具有独特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而言,高校文化遗产教育对于培养地方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郑静静也在《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中提出了地方高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文章中指出只有将地方高校文化遗产人才培养与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机结合,才能使得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让城市在发展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保留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在这种现状下,如何依靠地方文化传承优势制定针对性的文化遗产专业化教育是现阶段高校面临的迫切问题。

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对文化遗产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2019年11月,江西省出台《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2020年前工作要点》,主要围绕建设国家陶瓷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基地,着力推进陶瓷文化遗产与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活化”利用,进一步建立健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系。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建设,给陶瓷文化遗产事业带来前所未有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会带来空前的挑战。

当前,随着试验区建设的需要,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和范围不断深化和扩展,御窑厂遗址、十大瓷厂工业遗产、陶溪川文化线路、瑶里文化景观等文化遗产保护新领域不断涌现,文化遗产规划人才需求巨大;随着国家古陶瓷研究修复中心的建设,陶瓷文物鉴定和修复专业人才需求巨大;随着景德镇御窑厂等重要遗址的考古和研究纳入考古中国项目,考古与历史专业人才需求巨大;随着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急需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需求不断增加;随着各类型陶瓷博物馆建设及升级的需求,博物馆学专业人才需求巨大。综上所述,景德镇对各类型的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与管理人才都需求巨大,然而,目前景德镇文化遗产的从业人员无论是在总量还是总体素质方面,都无法满足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发展的需要,他们大多不是科班出身,许多是从其他岗位引调进来的,这使当地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无法得到有效开展,大大限制了景德镇文化遗产事业的长远发展。因此,文章旨在研究在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背景下,高校如何利用原有优势学科,凭借景德镇丰富的陶瓷文化遗产资源,将地方性文化遗产资源整合融入文化遗产专业化教育发展中,使得其既满足专业建设中实验实训的需要,又能服务于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构建有地方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景德镇陶瓷大学文化遗产专业以陶瓷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为特色,不同于西北大学等理工科院校以文物保护技术为主的专业特色,又区别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老牌以考古学和历史学为依托的文博专业。还因为景德镇陶瓷大学是全国唯一一所以陶瓷命名的综合类高校,又位于拥有丰厚陶瓷文化遗产资源的景德镇,我们的文化遗产专业与中央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艺术类院校的文化保护专业既有共同点,又各具特色。因此,景德镇陶瓷大学文化遗产专业依托景德镇丰富的陶瓷文化遗产资源,提出与上述院校都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

建设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

景德镇陶瓷大学文化遗产专业要凭借景德镇丰富的陶瓷文化遗产资源,将地方性文化遗产资源整合到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使其既满足专业建设中实验实训的需要,也为今后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打下坚实基础。本专业在课程建设上必须抓住文化遗产保护学科交叉的特点,充分发挥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全学科优势,充分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积极吸纳社会力量,走协同发展之路。

文化遗产专业要依托学校作为综合性大学各学科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与陶瓷美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信息学院等其他学院在教学团队、课程安排、项目建设等方面相互合作,弥补专业建设之初师资与经验不足的问题,使学科建设迅速成长。加入若干个与其他学院优势学科相关的实践课程,以选修的模式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或多个课程,可以与陶瓷美术学院合作,增设艺术展览与策划模块,主要为博物馆、美术馆、文物馆等培养诸如策展人、经纪人之类的展览与策划人才;与设计艺术学院合作,增设文创设计模块,主要为文化遗产相关单位、文化遗址等培养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利用人才;与信息学院合作,增设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模块等,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手工制瓷技艺数据库建设服务,健全陶瓷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培养能够服务地方的文化遗产专业人才

文化遗产专业人才培养总是与地方性的文化遗产资源密切相关,这也是各高校凝练和培育专业特色的重要路径。景德镇作为千年“瓷都”,具有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异常丰厚的陶瓷文化遗产资源。据第三次文物普查核算,景德镇共有不可移动文物770处,其中古遗址81处,有52处古瓷窑址,陶瓷文化大遗址片区规模约20.87平方公里,古墓葬9处,古建筑476处,石窟石刻16处,近现代重要史迹188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43处。针对如此丰富的文化遗存,结合景德镇陶瓷大学自身优势,本专业应该抓住这一机遇,加强与政府、企业之间的联系,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层次,努力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发展做出贡献。如我校学生可以根据陶瓷企业的具体项目要求,撰写文化创意策划文案、广告文案、展览文案等;推荐选拔学生自愿者参加每年一度的陶瓷国际博览会;为景德镇御窑厂、中国陶瓷博物馆、十大瓷厂博物馆、陶溪川美术馆、皇窑等相关机构的各项展览服务等。学校可将这些参与实践工作的成绩纳入学生“评优创先”的重要条件之中。

创新教师聘用制度

除了丰富的物质陶瓷文化遗产遗存,景德镇还拥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景德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主要包括手工制瓷传统技艺、民间美术、民俗、民间音乐及民间文学等。截止目前,共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4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4项。同时拥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包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1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58人,市级268人,还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37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43人。但是,一批早年出生的传承人均为家族传承,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只是单纯的手艺人,现在还在沿用传统的师徒制传承模式,致使某些小众的项目濒临失传的窘境。

景德镇陶瓷大学作为以陶瓷为特色的综合类大学,不仅需要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陶瓷艺术人才,还需要培养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者。因此,学校可以聘请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等来作为校外导师和兼职教授,为本校文化遗产专业的学生服务,以提升本专业的办学质量和层次。首先,根据他们各自擅长的领域和手工技艺,安排相应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可以在课程学习中,掌握手工技艺和培养实践能力;其次,定期安排讲座,使得学生可以在掌握实践技能的同时,了解非遗的文化内涵,传承非遗文化。但是,以目前学校引进教师的制度,这些手艺人很难达到原有的标准。因此,学校需要创新教师聘用制度,不完全以学历为主,同时,制定有效的管理机制,对其工作成效进行定期考核。

建设特色教材

文化遗产专业作为新兴的本科专业,本校的文化遗产专业又开设了极具特色和新颖的陶瓷文化遗产、民俗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与文创设计、文化遗产与文化传播、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陶瓷史文献选读课程等课程,因此,现在市面上并没有合适的教材使用。针对这一情况,本专业应该根据景德镇陶瓷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情况,汲取近些年文化遗产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包括一些新思想、新观点、新材料和新方法等,以本专业教师团队为主,同时聘请文化遗产相关专家、教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结合本专业的学科特点,针对性地编写课程教材,保证教材的新颖性、地域性、传承性和可读性,填补本专业课程教材编写的空白,之后逐步形成一套特色鲜明的陶瓷文化遗产教育系列丛书。

综上所述,文化遗产专业是一门在国内外都具有发展潜力和探索空间的新兴学科,有着广阔而迫切的社会需求。因此,高校需要根据所在区域的文化遗产资源,积极调整自己的教学课程体系。充分利用学校的专业性人才培养资源优势,相应的调整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经得起市场考验的文化遗产专业人才。目前,在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大力支持下,基于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背景下的教学改革,非常需要推广、应用到与景德镇一样的自身定位非常鲜明、具有特色的其他区域。

猜你喜欢

景德镇试验区文化遗产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与文化遗产相遇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18个自贸试验区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活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