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虚无主义的原因、表现及应对

2021-03-08白东阳兰州大学甘肃兰州730000

文化产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历史观虚无主义思潮

白东阳 兰州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00

历史虚无主义依据历史的“边角料”,采取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曲解历史,妄图冲击我们的历史观和“虚无”正确的历史。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采用新的形式重新沉渣泛起,大肆制造不实言论,对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认识产生了极坏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警惕历史虚无主义借助社会出现的新变化趁虚而入。了解历史虚无主义出现的原因、表现形式、应对方法对于抵制和回击历史虚无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历史虚无主义出现的原因

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历史因素、现实因素和国际因素,它的出现与当代中国的历史发展、中国社会心理、中国与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思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考察历史虚无主义的成因,对于消弭历史虚无主义及其影响,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和防范错误思潮意义重大。

(一)历史因素导致错误思潮泛滥

中国曾经创造过辉煌的历史,中国的发明创造和灿烂的文化曾经引领过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但是,当西方人大力开辟新航路时,中国却在守护着封建社会最后的虚假繁荣。中国的闭关锁国和盲目自信在1840年英国军舰的炮声中被击的粉碎。在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无数苦难的同时,也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消灭殆尽。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前仆后继地探索现代化的道路。这些为中华民族寻找出路的运动,无一不是主张中国学习西方,走西方资本主义的道路。但这些阶级都未能超出自己的阶级局限性。中国一再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败,使中国的统治阶级和普通民众对西方产生了一种恐惧和盲目推崇的心理。虽然中国人民经过70多年的努力奋斗,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历史因素造成的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依然存在。总之,中国近代的落后是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出现的重要原因。

(二)现实因素导致错误思潮泛滥

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虚无主义出现新的变化。首先,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逐渐增强,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力下降。其次,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外国思潮的不断涌入,经济发展带动了社会思潮的变化。“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必然会引起人们精神世界的深刻变化。”部分人打着“客观”“中立”“创新”的旗号,挖掘甚至虚构历史的“边角料”,冲击现有对历史进程、情节和人物的评价,企图否定中国的革命史,否定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必然性。总之,当代中国社会处于深刻变革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依然存在。在这一历史关键时期,必须警惕部分历史虚无主义者利用社会矛盾制造不实舆论,防止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

(三)国际因素导致错误思潮泛滥

正当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阶段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走出“滞涨”状态,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西方国家借此大肆鼓吹自由主义,攻击社会主义。西方反华势力积极利用互联网传播虚假新闻,挑起社会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国内不免有一些人受到蛊惑。总之,国际反华势力为肢解中国,在外交、经济、军事等方面打压中国,抹黑中国的形象;在国内,他们利用互联网和历史虚无主义者向中国输入错误价值观,扰乱中国人民的思想。

二、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

历史虚无主义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历史观上的错误思潮,这一思潮将虚无历史的重心逐渐转移到“虚无具体历史进程、情节、事实和人物[2]”上去,企图以主观代替客观,以支流代替主流,采取唯心主义和“有意的无知”的方法,“以所谓‘重新评价’为名,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历史、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3]”。

(一)主观代替客观

以主观代替客观是历史虚无主义者的惯用手段。他们从唯心主义历史观出发,对历史进程、情节和人物采取主观臆断的评价方法。在对待历史进程上,他们否定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否定历史合力论。一些人鼓吹清末新政,为国民党喊冤叫屈,否定革命而鼓吹改革,片面夸大革命的破坏作用。其次,历史虚无主义者在历史情节上采取主观臆断的方法。他们对历史采取艺术化的处理,将个人的情感、偏好加入其中,随意虚构历史情节,片面夸大或贬低历史人物。对于历史人物,历史虚无主义者采取“人性论”的评价方法,脱离具体历史时期,将英雄人物拉低到普通人的高度,否定信仰的作用,对他们大肆攻击。历史虚无主义完全从唯心主义历史观出发,不是依据客观事实,而是依据他们的价值观和主观想象评价历史。这种历史观是经不起科学推敲的。

(二)支流代替主流

历史虚无主义者采取孤立、静止、片面的眼光看待中国的历史,尤其是中国的近现代史。他们采取唯心主义历史观,抓住一个历史事件不放,只看现象而不去思考事物的本质,只看部分而不看整体。他们采取“有意的无知”的态度,片面而非辨证地解读历史进程、情节和人物,混淆视听。一些人宣扬侵略有功论,无视帝国主义是造成近代中国苦难的根本原因,为侵略者歌功颂德,片面夸大殖民主义对被殖民国家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历史细节上,他们断章取义,无视事件发生的历史条件,用部分否定整体。总之,他们完全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强调的观点,即“整体是部分合成的整体,部分是整体的部分……只能以整体来界定部分”。在对待具体历史人物上,历史虚无主义者采取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对待一些负面人物,他们片面夸大这些历史人物的功绩,不去思考这些人的阶级本质。对待正面人物则是关注次要方面,夸大正面人物的缺点,对他们的伟大功绩则是“选择性失明”。对待历史虚无主义,必须坚持斗争与建设并举,坚定人民的正确历史观和信仰。

三、对待历史虚无主义必须破立并举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凭借“三衣”、“三化”,即“学术外衣、艺术外衣、言论与舆论外衣”、“学术化、日常生活化、网络化[4]”将自己包装起来,让人难以分辨,必须认真对待,精准打击。反击历史虚无主义必须加强历史观方面的教育,用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反击错误思潮。

(一)加强群众历史知识及历史观教育

历史虚无主义就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它违背了客观、公正的历史研究方法。为了消除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必须加强群众的历史和历史观方面的教育。面对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的情况,首先要对群众进行历史知识的普及,用全面、可靠的史料回击历史虚无主义的进攻。其次,历史虚无主义充斥着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采取的是“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型一切”的判断原则。因此,要克服历史虚无主义就要进行正确的历史观的教育。要通过多种形式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评价方法,科学、准确地认识中国的近现代历史。

(二)用新中国的成就回击不实言论

历史虚无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西方创造并掌握了世界话语体系后,对中国在历史观上的进攻。历史虚无主义的沉渣不断泛起,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在近代史上落后于西方,投降主义、“全盘西化”思想依然存在。我们要用新中国的成就回击这些不实言论。新中国的人民群众用了7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中国社会的巨大飞跃,而西方国家贫富悬殊依然巨大,百分之一的人口掌握着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财富。事实胜于雄辩,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不容否定的。中国的伟大成就是在党的领导下,靠中国人民的双手奋斗出来的。

猜你喜欢

历史观虚无主义思潮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历史观
举旗亮剑遏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坚定道路自信 理直气壮 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大历史观”与历史思维培养——以《洋务运动》为例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必须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
习近平的历史观
维新思潮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
颠覆与重构——当代新历史小说的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