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侗族农民画元素在中国青绿山水画中的运用

2021-03-08石昌鼎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广西南宁530000

文化产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农民画青绿侗族

石昌鼎 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0

侗族主要聚集在桂、湘、黔三省的交界处,优美的自然环境与浓郁的民俗文化孕育了侗族农民画独特的艺术风味,契合了中国青绿山水画在构思、表现形式和审美特质,将两者置于一体进行的研究,实质上推动的是两种绘画形式的繁盛,这在一个多元包容且文化自信的时代,是具有多重意义的。

一、侗族农民画的艺术元素

(一)题材广泛,包罗万象

农民画记录了农民们生活和生产的场景,反映的是农民们的衣食住行,因此题材非常广泛。在画作中可以看到三江土地上世代繁衍生息的场景,感受到四季的神奇变化,如《高山稻鱼》中描绘了三江县的农民在高山丘陵上开辟稻田、梯田,种上稻米和茶叶,又利用水田养鱼养鸭的场景,自然风光和人们的辛勤劳作融于了一体。作品《长桌宴》描绘的是侗族特有的民俗--长桌宴的来历,画面中侗民热情款待着打败洪魔的英雄,村寨里的各家各户都拿出了自己的拿手饭菜,在长桌上把酒言欢、对歌、唱多耶。还有记录宗教祭祀活动的《讲款》、反映劳作民俗的《春耕》、展现侗族美食制作的《腌酸鱼》等等。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侗族民众对题材的选择并不是刻意为之,他们只是忠实的记录下自己的生活,让我们看到了其中蕴含的侗族独有的文化与艺术特征。

(二)构图求全,崇尚饱满

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侗族农民画在构图上一致追求饱满。因为圆满既是人生和生活美满的追求,也是最美好的祝愿,在氏族血缘的连接下,人们必然追求的是父母双全、儿孙绕膝、几世同堂的生活。这种愿望反映到画面中,就会呈现不同形式的“饱满求全的构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风雨桥的天顶壁画,它结合壁顶本身的方型,以中心画圆,再将人物呈矩形排列环绕,体现了侗族人民对太阳和月亮的崇拜,又为“天圆地方”的传统思想注入了艺术内涵,它为人们完满的生活理想注入了神秘的力量。《歌唱和谐新侗乡》中,火塘是画面的中心,人们围坐火塘唱歌跳舞,再加上围观的人群,让整幅画作充满了艺术张力。《果香引鸟来》《喝油茶》等等也都是这些美好愿望的具体体现。

(三)造型多变,装饰细腻

少数民族的壁画、剪纸、刺绣等艺术,为美术创作提供了无尽的素材和丰富的灵感。《月地瓦踩红布》描绘的是侗族青年男女在月地瓦娱乐交友的画面,其中既有庄重的仪式,还有活泼的抢福糖,人们穿着各色的服饰、摆出各种身体形态,这种质朴天真的构思正是取自于侗族剪纸。《对山歌》取材于侗族的民俗。作品的造型倾向于写实,配以繁复的装饰,又表现出浓郁的少数民族气质。还有《节日盛装》,运用夸张的方式,但是在造型上选择了细腻的描绘,例如人物配饰上侗族纹样的细节描绘,展现出浓厚的侗族风情。让侗族所有文化艺术能够融于一体加以展现,也表现出侗族农民画善于取长扬长的优势。

(四)色彩丰富,和谐艳丽

侗族的农民画作为中国民间绘画,不可避免地在色彩的运用上倾向于高浓度、高对比的“中国式”色彩。但是在这种共性的基础之上,又有侗族自己的特色。例如在建筑的颜色多用高纯度的三原色产生富丽端庄的视觉感受,服装服饰多使用青、蓝、紫等显得清丽明快的颜色。在三江侗族农民画中,红色、黄色、蓝色、黑色、白色、青色、紫色等都是常用色,这些色彩虽然饱和度都比较高,但是在使用的时候注意色彩冷暖、色彩明暗的搭配,给人的视觉感受是非常舒适的。以《讲款》为例,运用了红色、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等,红色又分为大红、朱红、暗红等,表现生命的不同状态,也象征着太阳的颜色。这在作品中不仅搭配艳而不俗,还寄托着文化内涵。

二、侗族农民画元素在中国青绿山水画中的运用

(一)取材与色彩

作为中国山水画一个重要的脉细,青绿山水画重视的是工笔重彩。自隋唐发展至今,其绘画体系已经非常纯熟。将农民画的元素带入到中国山水画里,等于是把两个已经独立的画种,在绘画原则和绘画要求上进行融合。这个运用就一定要先抓住农民画的整体基调。在这里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一个概念是,青绿山水画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内涵和外延上有了更为广深的意义。它不再只是描绘自然风物,而是需要从“庙堂之高”转向“寻常人家”。例如《侗乡闹春》是画家观察记录侗族过年的场景的一幅作品。这个作品包含的人物众多,画家需要在此之前先确定取景地大小和藏露的程度,然后运用散点透视法对画面中的各个内容进行布置。这些都是典型的青绿山水画的创作方式。但是表现的内容和营造的气氛则是更为偏重农民画。由此可见,青绿山水画在加入了农民画的元素后,外部形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而这种变化需要找到一个具体的切点进入。如上所言,农民画的色彩艳丽、丰富,他们描绘生活、节日、祭祀活动,这里就找到了可以运用的第一个切入点--色彩。在山水画中运用一些浓重的色彩描绘山水,让山水的色彩样式先丰富和多样起来,是山水画区别于写意画的一个重要特征。而农民画使用的色彩和基于色彩的搭配都非常的纯,这就使得对比色变得很鲜明。山水画如果想要借鉴这种鲜明性,需要先对两者的材质、颜料、绘制方法进行比较,找到山水画的特点,然后再引入色彩关系,尝试建立和谐统一的画面。例如在《红火迎整年》中,整幅画面都使用了红色调,和《千里江山图》中以绿色调一样,它意在渲染画作所描绘的场景的氛围,开创了一种与传统青绿山水画迥然不同的尝试。这种基于色彩的运用研究,再搭配上农民画广泛的取材,给人们带来的艺术感受,告诉了我们,青绿山水画对农民画元素的运用,并不影响其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画种的独立性,相反,对农民画艺术元素的运用,也让农民画能够以更加生动的面貌呈现出来。

(二)文化符号

文化符号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的确是一个比较深入的要素了,它总是和地域紧密相连。在侗族农民画中的很多表象,都可以被看作是文化符号:山水、树木、房屋、梯田……甚至连太阳、白云,侗族人都有着自己的解读。这种朴实无华的认知和表现,在已经发展了千余年的山水画中运用,是极为值得倡导的。首先,对侗族农民画中的文化符号根据题材进行整理和归纳,看一看哪些符号可以被融入到山水画中,尝试着进行替换。在替换的过程中,画面的整体和谐度不能发生改变。例如农民画中有很多圈圈结构的物象,它们象征着“天圆”,是自然崇拜的一种,山水画对其进行借鉴时,可以把一些自然景物有意的进行“圆化”的处理,如山石的形状、河水的波纹等,产生了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也更容易被人解读和欣赏,这对山水画来说,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但是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为了使用农民画的元素,就去生搬硬套某些元素,让青绿山水画和农民画呈现出一种对立的状态。

实际上,山水画从诞生到现在,已经和很多艺术形式发生了融合,它更善于吸纳完善自身绘画语言的要素。为此,画家还是很有必要对侗族特有的民族风俗进行深刻的了解,然后转化成为绘画语言。例如农民画为了表现事物之间的关系,常常会打破现实固有的形貌,做一些夸张的处理,人物、动物、事物会进行任意的组合与安排,意在将主题明显而强烈地呈现出来,让人感受到一种艺术的张力。在创作青绿山水画的过程中,了解到这是一种源自于古代社会的意识崇拜后,青绿山水画可以把这种表现形式借鉴过来,同时辅以立体渲染的装饰效果,实现保持自身体系的特点和顺应时代审美特点的双向兼顾的目标。

结 语

探讨侗族农民画元素在中国青绿山水画中的运用,实质上是在探讨传统艺术形式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1+1>2”的目标。综上可见,侗族农民画题材广泛,构图饱满,造型多变,色彩和谐,在不同人生经历和天资禀赋的农民笔下,农民画的艺术本质在不断地精进,为日渐式微的青绿山水画带来了勃勃生机。而青绿山水画对农民画中艺术元素的借鉴和运用,也无形中提高了农民画的艺术地位,让传统文化绽放出了璀璨的光芒。

猜你喜欢

农民画青绿侗族
山河间的一抹青绿
南京六合:农民画绘出“国际范儿”
代县成立农民画促进会
金山农民画
快乐童年——榕江侗族儿童
凡设青绿 体要严重 气要轻清 青绿山水画法探源
仿古脱古 清代青绿山水画
墨色清趣 明代青绿山水画
侗族建筑博物馆——大利村
当农民画“恋”上漆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