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防控背景下公共文化“云服务”探析

2021-03-08王欣然江苏省南京市文化馆江苏南京210005

文化产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云服务云端舆论

王欣然 江苏省南京市文化馆 江苏 南京 210005

2020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快速应对,在短时间内有效控制并遏制疫情在国内传播蔓延,再一次创造出中国奇迹、展现出大国形象。公共文化服务作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重要工作,必须在疫情防控这个重要关头中,发扬攻坚克难的精神,积极开拓走好疫情防控背景下“云服务”创新之路,努力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注入强大动力、汇聚磅礴力量。

一、在强化使命担当中创新“云服务”理念

随着信息网络普及深入,基于互联网等的公共文化“云服务”并不是全新概念,但置身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十分罕见的重大疫情,公共文化“云服务”面临新情况、肩负新使命、赋予新内涵,各级公共文化服务部门和工作人员要用科学和开拓精神思考谋划工作,努力做好疫情防控背景下“云服务”工作。

一要创新树立“战斗员”理念。革命战争年代,形式多样的军事文化活动有效丰富了官兵生活、提振了部队士气,各级军事文化工作者是名副其实的战斗员。如今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那些奋不顾身冲锋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他们就是这场战役中勇敢的战士。相比他们,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者虽没有直接在战斗一线“操枪执炮”,但文化工作直接服务并生产战斗力的本质属性,天然决定了他们是这场战役中的战斗员。各级工作者要把岗位当战位、用战士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使公共文化“云服务”为疫情防控阻击战激发无穷战斗力。

二要创新树立“机遇期”理念。这次疫情直接导致诸多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受众剧减甚至“归零”,“云端”服务速度快、覆盖广、非接触等独特优势,使疫情防控对探索创新公共文化“云服务”形成时间紧、任务重的倒逼态势,冲击中蕴含挑战与机遇。各级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者投入“云端”线上服务,在做好实体暂时关闭的同时,第一时间调整传统服务理念,开启“云端”服务新模式,努力抓住特殊时期的机遇期,提升服务效益提升,共同迎接疫情过后公共文化服务新春天。

三要创新树立“大文化”理念。2020年4月8日,历经76天封城的武汉终于解封,但方方《武汉日记》也于同一天由美国一家大型出版社出版。这本书1月25日到3月24日成文,4月8日上线网站开始预售,6月电子版出版,创造了中国作品在海外出版发行的最快纪录。通观该书,首先是个“毒”字,核心是个“惨”字,通篇是个“虚”字,内容完美符合当前西方反华势力借助疫情抹黑中国、转移国内矛盾的政治需要,也因此促成如此之高出版效率。以此为典型例证,年初以来,历时七个多月的疫情防控实践清晰证明,伴随着新冠肺炎“病毒疫情”,互联网和舆论场还有一场不见硝烟的“信息疫情”。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公共文化“云服务”,要切实树立“大文化”理念,不能局限于“吹拉弹唱”“流量视频”等基础文艺娱乐活动,要承担起宣传思想工作特别是文化工作的大旗帜,展现聚民心、兴文化、展形象的重任,努力打好网络舆论斗争主动仗,确保“信息疫情”和“病毒疫情”两场防控阻击战双胜利。

二、在强化政治引领中守正“云服务”内容

公共文化服务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始终积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是疫情防控中公共文化“云服务”必须坚守的标杆,要立起良好舆论导向,形成积极舆论效应。一要突出学习宣传中央重要指示精神。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增强了信心决心、注入了强大动力。传达贯彻好这些重要指示精神,是疫情防控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的首要之责。要通过公共文化“云服务”把习主席和党中央决策指示迅速传达到大众,让广大群众即使隔离在家也能在“云端”聆听和感受到关怀、增强信心意志。二要引导增强自信。疫情发生以来,党和国家带领全国人民勠力同心、众志成城,取得了这场大考初步胜利,其间也非常清晰再次展现出势不可挡的中国力量,疫情防控本身也是一个难能可贵、形象生动的教育教材。公共文化“云服务”正要抢抓机遇、主动担责,通过一场场“云端”演出、一堂堂“云端”课程、一条条“云端”推文,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坚定中国自信,凝聚力量,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各项任务取得成功。三要助力积极网络舆论引导。疫情以来,国家已构筑起抵御新冠病毒的钢铁长城,战果颇丰;疫情背后,漫天谣言也构建起纷繁复杂的舆论态势,形势严峻。西方反华势力和国内公知美粉群魔乱舞、呛声鼓噪,穷尽阴谋诡计、无所不用其极向我国政府和人民发动攻势凌厉的舆论进攻。在此公共文化“云服务”要充分发挥受众广泛、传播迅速、形式多样等特点,在保障丰富群众基本娱乐文化需求基础上,利用“云服务”连线抗疫一线、讲述中国故事、传递百姓声音,用铁的事实给各类涉疫情谣言以最坚决、最有效回击,牢牢抓住舆论管控和引导主动权,努力为疫情防控营造一片纯洁清朗舆论环境,助力打赢疫情防控中的网络舆论战。

三、在多元路径中提升“云服务”质效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公共文化“云服务”,具有广阔发展前景、深厚拓展纵深。疫情防控大背景在给公共文化“云服务”带来巨大挑战和艰巨使命同时,也为其搭建出更加广阔的展现舞台。要积极研究、充分发挥数字网络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多元路径开展公共文化“云服务”,大幅提升服务质效。一是开展线上“云阅读”。

阅读是放松心情、缓解压力的重要途径,很多地区公共图书馆在疫情期间推出线上阅读模式,给社会公众提供多元化、高质量的文化服务,主力“战疫”。例如湖北省图书馆在疫情期间推出“方舱数字文化之窗”,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给人们提供便捷化阅读服务,在居家隔离期间可阅读中外名著、古今典籍。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图书馆线上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App等渠道,阅览包含中文、外文资源库以及馆藏特色资源库等,报纸、期刊、图书、音视频等多种类出发,给人们提供丰富的数字资源。又如上海图书馆面对疫情,推荐160多种数据库,推出免费电子书单、防疫新动态、微讲座等多种资源,便于人们更好参与到阅读和资讯了解活动中。二是组织宅家“云展览”。

观看展览活动,是社会公众切身感受文化内涵的良好手段。在数字化技术的有效支持下,公共文化服务以新技术推广“云展览”服务模式,突显出文化的“活化”价值。根据国家文物局统计数据,2020年春节期间全国各级博物馆举办了各类线上展览,共展出2000余项展品和藏品,网上展览浏览量人次超过50亿。疫情防控期间,社会公众能够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模式,接受宅家“云观展”,且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接受这一文化生活新方式。国家博物馆也积极推广在线“云展览”模式,推出的“金牌讲解员”在抖音平台直播,给观众带来了良好的文化体验。

三是打造公众“云平台”。微信、抖音等“云平台”成为疫情期间大家最多关注的服务模式,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中最便捷的载体。各地区的文化馆都推出了大量的文化线上专题,“文化微课堂”“‘家里蹲’艺术微课堂”“文化慕课”等,特殊时期为了满足大众宅家期间的文化需求,文化馆老年大学的《停课不停学》公益课程,从舞蹈、乐器、戏曲、非遗、儿童朗诵等多方面多角度多年龄段的覆盖,借助数字化平台服务公众,课程内容生动多样化,完全不输于线下课程,还更便捷,诸多服务内容开启数字化服务新高。w

猜你喜欢

云服务云端舆论
四海心连·云端汇聚
云端之城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云端创意
云服务环境中低碳型教育信息化模式研究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基于云服务的加密式门禁系统设计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在云端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