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匠精神”视角下的高职“双创”人才培养的机遇和挑战

2021-03-08何芳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江苏南京21000

文化产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双创工匠

何芳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

一、引 言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创新创业发挥了巨大作用,它是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党的十九大当中,多次强调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思想,工匠精神也受到了更高程度的重视。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当前我国经济体制出现了深入的革新,经济结构也进入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各行各样对于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提高。现阶段,我国正着手于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进,不但提倡发明创造,同时也支持将好创意变为高质量的产品,而这些方面的实现,都依赖于创新人才以及工匠人才,因此,怎样才能够做好对创新人才及工匠人才的培养,成为了高职院校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为此,本文立足于工匠精神,结合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对工匠精神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深入探讨。

二、工匠精神的内涵

就工匠精神来,它主要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爱岗敬业以及诚信友善的集中体现,也就说,工匠们需要对自己的职业有足够的敬畏与热爱,在产品当中,倾注自己独特的匠心,必须要以精益求精的端正态度来确保产品的质量,在实践当中,不断提高技艺水平,并坚持自己的品牌。工匠精神主要包括了以下精神特质:

(一)一丝不苟的制造精神

在科技水平取得突破性发展的今天,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已经逐渐更加的高端化、精细化。在此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现代的工匠精神,必须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技能水平,从而在高端制造业迅速发展的过程当中,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发挥自身价值。

(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无论是对于哪个人而言,对于自己的工作、学习,都必须要有一心一意的态度,应当对工作与学习保持足够的敬畏之心。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知识与技术的更新速度加快,须要提高自我,积极探索更多未知领域。

(三)精益求精的严谨精神

就精益求精来看,它表现为一种端正的职业态度,是从业者必须要无时无刻的以精品意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增强自身技能水平。

(四)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

在实践当中,知行合一是非常重要的哲学思想,知、行与其造诣的高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工匠要想充分发挥自身的技艺水平,创造出完美的作品,就必须要在技艺的实践操作当中,尽可能的做到知行合一。

三、高职院校培养“工匠精神”双创人才的必要性

(一)是我国经济转型对人才建设的客观要求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最为主要的一个教育任务,是要为社会培养出既有一定道德素养、又有一定专业才能的人才。要利用专业知识来对岗位技能进行塑造,以此来培养出充分结合了“术业有专攻”和“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将“大国工匠”作为发展目标,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价值。

(二)是高职教育改革对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创新创业精神和工匠精神都是重要内容。两者都是必不可少的。尽管它们彼此独立,但彼此互补。创新创业精神是学生通过专业学习,技能储备,行业认可,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来实现学校知识学习,技能掌握,社会就业和职业发展的过程。 这就需要不断积累行业经验,对行业有更深刻的理解以及对行业机会价值的更深刻理解。

(三)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素养

对于高职学生,其职业技能的培养有两点:一方面,他们必须掌握职业技能;另一方面,他们必须塑造自己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的特点是专业实践和应用,而专业素质的特点是开拓进取的精神,支持专业技能向更深远和长期目标的发展,从而使人们形成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并且还可以树立敬业的态度追求完美。

四、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双创”人才培养问题

(一)缺乏工匠精神理念与政治制度

在高职院校当中,培养理念主要包括了两点,即教育性与职业性。对于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而言,他们更加注重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在办学过程当中,提高学生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重视学生的“技能成才、技能创业”,在实践过程当中,学校缺乏对工匠精神的培养,许多学校把工匠精神纳入到人才培养技术,也过于形式化。

(二)缺乏对工匠精神、双创人才培养相关课程的设置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工匠精神,必须有一个健全合理的课程体系。 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高职院校利用教师的理论解释,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灌输专业讲师和工匠精神,使学生无法得到足够的专业实践教育,无法建立起制度化、系统化的体系。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具有自己的特色,并充分发挥其理论体系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三)课堂教学活动没有充分体现工匠精神,理论和教学体系缺乏支持

在许多高职院校当中,都并不会对学生详细讲解敬业、诚信等和工匠精神相关的知识内容,或是完全不讲解。在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这样就会逐渐落后于时代。导致学生在实习实训的过程当中,无法灵活的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对应,缺乏对创新创业理论的了解与掌握,没有科学可靠的理论来作为支持,也没有相应的实践经验。

五、基于“工匠惊魂”的高职“双创”人才培养模式

(一)转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思想观念

对于高职教育而言,对创新创业人才所进行的培养,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内涵之一,对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能够在促进就业的同时,实现对就业的创造。高职院校应当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起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尽可能的增强学生的德美品质,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与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二)构建符合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课程知识体系

在高职院校当中,必须要深入优化相关的课程体系以及课程结构,同时还要进一步改革教学的内容以及方法,潜移默化的实现对基础文化教育、专业课程教育以及双创类课程的有机结合,从而为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三)实现校企研三位一体的融合,落实协同育人的理念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的主要阵地,而企业则是用以对理论知识实践的地方,科研理论则是在理论以及实践的基础上,实现进一步的创新。所以,要对创新创业的人才进行培养,高职院校就一定要实现对校企研的充分结合,以此来开展融合性的教学。

(四)建立创业实践平台,给学生带来实践机会

为了培养出有足够综合素养的创业型人才,就应当给学生带来可靠的创业实践平台,对于学生而言,创业实践是非常有必要的。必须要经过足够的实践,才可以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检验。所以,高职院校一定要建立起创业实践平台,让学生能够得到有效的实践,确保学生可以在创业实践基地当中展开实训。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应当进一步深入的和企业进行合作,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进行创业创新的机会。

六、结 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工匠精神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了当前最为重要的一个职业精神。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要在双创人才的教育工作当中,充分融入“工匠精神”,把握工匠精神的内涵,推动高职教育的深化改革,顺应时代发展。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双创工匠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工匠神形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工匠赞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