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学生科学素养现状的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

2021-03-07刘智远娄晶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42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科学素养行为习惯

刘智远 娄晶

一、农村中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现状

(一)科学态度现状

农村中学生对科学现象或者科学问题充满好奇,但这个好奇心比较模糊,有很多只是觉得有趣,不能提出相应的问题,根据主动的探究问题的答案。而学生们对于实证的范围多停留在书本阶段,即在教师的引导下,以书本上所规定的研究问题进行证实、证明或者实验,考虑的角度不多,思路也不够开阔。学生能够根据实验或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相应的现象观察,但对事实的评价上不够全面,多停留在对表象进行描述。学生们能够在实验或论证的基础上接受所得到的结论,但有部分学生对于结论的接受仅停留在机械的记忆阶段,同时反思和重新认识的过程也常常被忽视。

(二)科学知识和技能现状

学生在识记的知识、或浅层次应用方面掌握程度较好,但涉及到深入的理解,比如简答题部分,用科学知识来解答一些问题,学生往往会反应不知道怎么答,不知道怎么组织语言;而更能反映处应用能力的综合计算问题,掌握程度不佳。进而反应对科学技能掌握程度的实验题部分,学生能回答较为简单的问题,而不能从实验的整体性方面彻底掌握。

(三)科学方法现状

科学方法的考察也主要体现在相关的科学实验中,如探究实验、演示实验等。在实验中,学生可以按照实验的步骤进行实验,但当被问及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时学生却相对模糊,不能清楚的说出某些实验操作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当被问及这些方法的区别或者这些方法的代表实验时,学生很难答出这些方法的定义和区别,也很难举出对应的代表性实验。

(四)科学行为习惯现状

关于科学行为习惯的界定,因其习惯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和能力。科学行为习惯应该是在具备端正严谨的科学态度、掌握扎实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并在熟练的运用科学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可以科学解答、解释、解决、评价现实问题的这样一种相对稳定的能力。如果在科学态度、科学知识和技能、科学方法三个部分的现状不佳的情况下,是很难形成科学的行为习惯。而从学生们的整体表现来看,极少数学生能够表现出稳定而明确的科学行为习惯。

二、农村中学生科学素养现状的影响因素

(一)学生自身因素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影响

第一,学生自身所具备的科学素养这个概念还比较模糊、真是没有这个概念。对所学习的科学科目更多的只停留在应试的范疇。

第二,学生对所学的科学科目的相关知识与社会现实、自然现象、未来社会发展之间未能建立一个有效的桥梁。

第三,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对待科学科目和科学实验的态度不够端庄,消极怠慢,不能有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

(二)家庭因素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关键。而农村中学生家庭中家长忙于春耕秋收,很少有家长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科学氛围。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家长的整体文化素质已有了较大的提高。但还是存在很多人的教育意识比较落后,观念更新缓慢,对待学生的学习态度比较消极。

有些农村家庭的收入较低,或文化水平较低,从整体上也无法做到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科学氛围的客观条件。

(三)学校、教师因素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影响

因为家庭教育在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上存在很多难以克服的客观因素影响,所以学校教育在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上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均衡发展的角度来看,近些年很多农村学校的科学设施在数量的更新和增设上有了非常大的改善,许多农村学校的科学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安全设备能够满足课程设置对科学实验的要求。

但受制于课时、课程进度、应试的影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课程实验课的开设并不理想,甚至有的根本就不开;有的只开设一部分;有的用教师的演示实验来代替学生的探究实验。

教师是课堂的主要引导者,教师对科学素养的理解,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视程度,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而课堂上教师在学生素养的培养上目标还不够明确,课堂的哪个环节体现出科学素养的哪方面没有系统呈现出来。

(四)社会影响因素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影响

第一,新农村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很多农村地区的房屋的翻新,新建、社区的规划都让农村的风貌焕然一新,文化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方式也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广泛。但较系统的、较广泛、较固定的有关居民的科学素养的宣传还比较少。

第二,农村可供学生参观和学习的科学场馆或者教育基地还比较少。

三、提高农村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建议和策略

(一)学生自身

学生要认识到科学技术在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性,未来的人才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有先进的科学理念。而如何成为符合未来需求的人才,就需要从现状开始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成为一个具备科学素养的人才,要有端正的科学态度。同时要从现在开始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每一门科学课程,上好每一节科学课程。同样也要锻炼举一反三的能力,把学到的科学知识再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去试着解释一些现象,去处理一些问题,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不断的应用科学知识。同时要重视实验课上的每个步骤的操作,都是对我们科学技能的锻炼和科学方法的掌握,长此以往才能形成科学的行为习惯,成为一个具备较好科学素养的学生。

(二)家庭氛围

农村家庭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上除了之前所提到的较难的客观条件的限制,同时也存在一些独特的先天优势,而家长就要利用这些先天优势来为学生营造一个天然的科学氛围。比如农作物的生长与生物学科息息相关。农作物的生长与水分、土壤、阳光、肥料有怎样的关系。种植和收割所使用的机械有哪些,为什么使用它,是省力还是操作方便等等例子,家长都可以让学生们参与到劳动中,引导学生去思考。所以家长要善于发现身边科学素养相关的事物来为学生营造一个简易却高效实用的科学氛围。

(三)学校、教师

学校首先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这个终极培养目标入手,就要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纳入其中,提上计划和日程,要有细致的工作计划和方案。学校对科学素养的重视才会进一步带动教师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步伐,教师才会在课程设置、课程安排、课堂教学中体现出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从而才会激发起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热情与渴望。而作为科学课程的教师,必要的科学实验、科学方法一定要让学生进行操作和学习。只是“讲”实验,“讲”科学,而从没让学生真正的接触科学实验,又如何能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实验原理,做懂实验试题?只有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科学活动中,学生才会领略到科学的魅力,才会感受到科学的乐趣,从而才会促进学生对科学科目的学习兴趣,才会对科学以及科学素养有所认识。

(四)社会影响

从社会影响上来看,农村的主管领导们意识到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哪怕是在农村他们仍然可以成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材。重视孩子们的发展,要尽量在社区规划建设中体现出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方面,利用传统方法如宣传板、广播;或现代化手段公众号、APP等加强对科学知识的宣传和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技新闻的报道,也可增设一些科学设备或模型供学生们参观等。

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9年度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JJB1319067)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智远(1987.02-),女,汉族,讷河,哈尔滨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齐齐哈尔大学,讲师,齐齐哈尔市第七中学校,中学一级,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研究。

娄晶(1984.06-),女,汉族,山东,齐齐哈尔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齐齐哈尔市第七中学校,中学一级,研究方向:科学课程、数学课程。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科学素养行为习惯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蜗牛看牙医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饮料瓶中的云
探析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
梦想中的学校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