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游泳教学安全的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研究

2021-03-07孙治国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42期
关键词:游泳高校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大众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自身的健康意识也越来越强,在一定的程度上推动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各大高校体育教学中都开设了游泳课程,并且受到了大部分高校学生的喜爱。但是因为高校有云运动与其他运动项目的载体不一样,经常会出现安全的隐患。基于此,本文针对高校游泳教学安全的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研究进行简要分析并阐述,以下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游泳;教学安全

引言:随着素质教育时代的到来以及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很多高校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加强了对高效学生的体质,为学生建立了游泳池,并且为学生开设了专门的游泳教学课程。游泳运动是一种利用自身肢体动作在水环境中能够前进或者后退的技能运动,长期的进行游泳锻炼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还能够调节生活、缓解学生的压力、磨炼学生的意识、减肥健美等良好的作用,掌握游戏的专业技能也是增强自我生命安全的一种生存技能,因此,相对于其他的体育项目而言,游泳的实用价值存在着一定的优势[1]。

一、高校游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

教师是学生在学习游泳过程中的组织者也是主导者,学生完全的按照教师的一步步指导来进行游泳活动的,因此,高校的游泳教师的工作态度以及责任感,对于游泳教学的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相关数据表明,每一节游泳课,只有百分之20的高校游泳教师会对游泳过程中的安全进行强调,这种问题的出现主要是两个方面:首先,高校游泳教师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识以及责任意识,认为高校中的学生已经成年,对于自我保护意识以及保护能力有了一定的认知,因此,学生的人生安全问题,没有受到高校游泳教师的重视。不仅如此,高校游泳教师在上课之前并没有对学校的场地、水温、水质等器材进行全面的排查,没有对学生明确的要求那些行为允许哪些行为不允许的要求。游泳课教师没有为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教学观念;其次,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学生会因为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过于饱或者过于饿、游泳时间太长亦或者動作不正确等缘故,常常会出现学生呛水、抽筋、头晕等安全事故,因此,高校的游泳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教师具备一些有关运动的急救能力、医学常识等。但是常常因为高校中的游泳教师并不是非常的专业,综合素质水平不够高,导致高校游泳课中所发生的突发情况不能进行及时处理以及有效的急救,进而导致造成更大的安全事故。

(二)学生方面

(1)游泳专业知识缺乏。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识

学生的高校游泳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为学生树立安全意识能够有效的避免游泳事故的发生,但是大部分学生对于游泳知识了解的不够全面,不识睡醒,缺乏一定的自我保护意思以及急救意识,在游泳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课堂激励,不注意行为的安全性以及规范性,个人擅自的进行活动,不听从高校游泳教师的安排、上课的过程中没有集中注意开,与同学进行打闹、嬉戏,将教师所强调的安全行为视而不见,都会溺水或者其他安全事故的发生。

(2)准备活动不够充分

大部分的学生都没有重视游泳课的课前准备活动,认为准备活动与游泳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大,甚至有的学生会认为准备活动就是浪费自己的时间以及体力,只是为了应付教师随便的做一下,导致下水活动的时候肌肉并没有完全的舒展开,关节活动能力也大大的削弱了,进而造成各种安全以外事故[2]。

二、提高高校游泳教学安全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课前认真讲解相关的安全事项

高校游泳教师应当为学生认真病详细的讲解游泳相关的安全知识以及课堂常规,例如学生在进行水中练习之前,应当经过教师的批准,严格禁止跳水以及水中嘻嘻的情况发生;其次,在游泳开课之前,游泳教师应当要求每一名学生到医务室进行常规的检查,如果学生出现某中隐患或者疾病时,禁止下水,可以为无法下水的学生安排一些陆地即可练习的活动,基于此,高校游泳教师应当针对班级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摸底,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做到未雨绸缪。

(二)认真点名并且做好准备工作

高校游泳教师应当严格执行点名制度,在点名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的了解,询问学生的身体是否适宜游泳,不过不适宜游泳,那么应当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分型,让学生做一些其他陆地上能够运动的联系,巩固游泳技术中的基本动作。同时,高校游泳教师应当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安全监控。

(三)加强游泳课堂组织纪律性

游泳教师在课堂中应当实行令行禁止,严密组织教学,在上课的过程中应当穿游泳衣服以及游泳裤,随身佩戴口哨,要求学生能够严格的遵守游泳教师的各项规定,让学生能够按照规定的时间,准时的到游泳池,集体的下水以及起水,要求学生必须在教师制定的区域进行练习,务必服从教师的手势以及口令,禁止学生在水中进行冲撞以及打闹,在课堂中一旦出现问题,游泳教师应当第一时间给予处理。

(四)加强体育课堂管理

在体育教学活动当中,高校体育教师必须要按照相应的规范,来帮助学生进行热身运动,让学生能够在运动之前做到四肢的有效舒展,然后将肌肉活动开,以免学生身体受到伤害。在教学活动过程当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活动空间,还要做到对学生的有效管控,针对出现危险的情况和有可能会出现隐患的活动,教师要第一时间进行制止,并且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在体育活动中要确保学生通过正确的姿势来进行运动,以免身体受到伤害,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确保身体学生身体的健康。

(五)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参与

因为学生的成长环境、自身体质、生活背景不同,所以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为其制定合适的体育教学计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能够自主的选择那个层次学习。不仅如此,高校体育教师在辅导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不同的辅导方法。比如,对于身体较差的学生,可以延长辅导时间,让学生们通过简单的训练模式提升自己的体能;对于中等生,体育教师主要的规范学生的动作;而对于层次较高的学生,体育教师可以多为他们提供一练习的时间,让他们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法可以充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取更加丰富的知识[3]。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通过上面的探讨以及分析,能够充分的看出,高校的游泳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非常多的安全风险因素。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就需要高校教师贯彻并且落实安全第一的基本原则,将安全防护以及安全教育放在第一位,为学生营造出更加安全、健康的游泳教学环境,从根本上消除了安全隐患,同时高校游泳教师应当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以及业务能力,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人身安全,同时不断的创新以及晚上教学模式,保证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相对应的游泳技能。

参考文献:

[1]周博洋.我国高校高水平游泳运动员竞技能力早衰现象原因探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2(01):93-94.

[2]左宇飞,叶东惠.“合作学习教学法”在普通高校游泳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1(07):125-126+67.

[3]商圆圆.我国高校游泳竞赛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第十九届中国大学生游泳锦标赛为例[J].体育视野,2021(15):16-17.

作者简介:孙治国,1977年11月,男,汉族,硕士,游泳轮滑。

猜你喜欢

游泳高校
听说你要去游泳 “妆”一下吧!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游泳时小腿抽筋了
一天到晚游泳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