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中医专业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路径与机制研究

2021-03-06任小宁郭晓黎王凯涛庞鹏宇杜雪萌崔淑兰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24期
关键词:德智体美劳动育人

任小宁 ,郭晓黎 ,王凯涛 ,庞鹏宇 ,杜雪萌 ,崔淑兰

(1.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3;2.宝鸡市中医院,陕西 宝鸡 721001)

高职院校中医专业以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服务地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仅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临床诊疗技能有较高要求,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应该不断适应社会、行业、岗位需求,追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到立德树人、知行合一、以美育人、崇尚劳动,不断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探寻适用于高职中医专业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路径与机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不断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1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育人模式的时代背景

新时期,人们越来越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至此,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育人模式正式在国家教育层面予以确定。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加注重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最新要求,是育人的成熟阶段,亦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内在要求。

2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育人模式的时代内涵

(1)德,是“大德”,包括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等,涵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各个领域[1],适用于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需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可见,高职院校要以德立学,医学类学生更要有医者仁心,以德为先,以德为本。(2)智,是指“知行合一”,是智慧与能力的统称[1]。生命所系,性命相托。中医学生更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临床诊疗技术,同时,要争取外出实践机会,开阔视野,巩固技能,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3)体,是以“健康”为第一要素[2]。健康的体魄是人全面发展的最基本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因素,也是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宅男”“宅女”逐渐增多,导致健康问题成为当代大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中医专业学生要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影响患者,用健康的身体胜任高强度的工作,满足行业的岗位需求。(4)美,是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1]。美育是对心灵的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中医从业人员要带给患者美好的心情、美好的态度、美好的仪表,带给患者正能量,帮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战胜疾病。(5)劳,就是要弘扬劳动精神。幸福生活靠劳动创造,美好人生也要靠劳动创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教育就是要为国家发展培育一代又一代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1]。医疗行业人员劳动强度大,岗位工作压力大,更要发挥劳模精神,坚守岗位,服务群众。

可见,德育教人以德为先,智育教人追求真知,体育教人强健体魄,美育教人发现美、认识美,劳育教人在劳动中体验快乐,收获幸福。德智体美劳各有丰富的内涵,只有深入分析、认识各自的内涵,才能有效把这“五育”融入高职中医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中医人才。

3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医专业学生的路径

3.1 以高尚的品德立人

品德教育是引导高校学生成长成才的首要环节,对于中医专业学生更要以德育为先。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中有“见彼苦恼,若己有之”,要求医者有高尚的品德修养,能对患者感同身受。如今,《大医精诚》已成为中医人的医学誓言,是中医行业从业人员的道德规范。学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可以通过在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教会学生以仁爱之心对待患者,以高超医术救治患者;可以开展道德讲堂活动,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

3.2 以扎实的知识育人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国传统文化,更待传承与发展。新时期,医学模式已经由传统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的新型医学模式,随之而来的是对中医人才要求的全面提升,显然,传统单一的育人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医学模式的要求。当今社会,要求高职院校引导中医专业学生在学习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操作技能的同时,还要广泛涉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才能满足人们对医疗行业的新要求,才能满足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岐黄杯”中医知识竞赛等竞技性比赛,引导中医专业学生在活动中提升专业素养,开阔眼界。

3.3 以强健的体魄育人

新时期,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享受高质量物质生活的同时,身体和精神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使学生能够适应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在校学生体育锻炼和身体素质的提高,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同时,在校园内加强体育教育宣传与实践,既可以增强学生体质,又可以让学生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引导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健康理念。

3.4 以全面的美育教人

高职院校通过改进和完善学生的美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在教育中融入真善美,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学会用美来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也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农户家里,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活动,通过奉献爱心加深学生对于美的认知。中医专业学生只有具备了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觉用美好而善良的心去面对生活和工作,才能帮助患者通过认识美、欣赏美建立积极心态战胜疾病,促进患者疾病恢复。

3.5 以崇高的劳动塑人

高职院校中医专业应该坚持专业课教学与劳动教育课相结合,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通过理论课丰富学生对于劳动本质的认知,深化对于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的理解。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要强调“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是医疗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和行医的标尺,让学生在劳动实践、出力流汗中接受锻炼,磨炼意志,茁壮成长。劳动结束后,班级内组织学生开展劳动课分享会,每个学生畅所欲言,表达对开展劳动课的认识和收获,让学生在劳动中收获成长,在劳动中启迪智慧,在劳动中培养情怀,用劳模精神感化自己,用工匠精神充实自己,努力成长为一名德才兼备、医术高超的“大医”。同时,德智体美劳不能分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对我国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普遍性要求[3],只有“五育”并举,相互融通[4],形成一个整体的教育理念,并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提升学生整体素质,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大师潜质的高质量技能型中医人才,才能培养出切实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综合型中医人才。

4 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机制

4.1 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体,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其主体性。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模式等客观因素都发生了变化,使学生容易缺乏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失去主观能动性,在丰富的校园生活中迷失自我,失去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因此,要不断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教会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将时间和精力放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提升上,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中医专业人才。

4.2 以教师为主导

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5],担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是学生的榜样。尤其对于高职院校学生,他们离开父母、离开家,教师就是最亲近的人,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好的教师可以培养出好的学生,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做一名好教师提出4点要求: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高职院校要着力于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紧紧依靠优质的教师队伍,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不断深化高职院校教师的主导作用,为人民培养可靠的中医人才。

4.3 以学校为育人保障

高等职业教育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在其个人成长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载着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职能。因此,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围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一切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一切人力、财力、物力的配备和使用,务必紧紧围绕这一核心任务进行,为学生搭建成长通道。学校要以育人为本,尤其是中医专业,要为基层医疗行业培养专业人才,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老病死,更应该为学生培养提供坚实保障。

4.4 以家庭为后盾

家庭是社会中最基础的成员组织,家长是学生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由于受到家长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做人做事的原则、方式方法都与父母十分接近[6]。高职院校中“问题学生”多数背后是“问题家长”“问题家庭”。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父母应该配合教师、辅导员,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助并参与学生的培养工作,最大限度发挥家庭在学生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取得事半功倍的育人成效,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中医人才。

4.5 以社会资源为大平台

在中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优化整合社会中的医疗行业资源,搭建更大的育人平台。学校要紧密联系医院、药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中心、诊所、药店等医疗服务机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校企共建育人平台,增加学生行业见习、实践的机会,熟悉医药人员在诊疗服务工作中的岗位需求,促进学生成长;加强与中药种植基地联系,了解农户需求;加强与周边社区、乡村联系,了解中医人才需求;加强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合作,挖掘其红色文化育人功能。学生、教师、学校、家庭、社会在高职中医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每个方面都有其明确的职责。只有共同协作,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好青年,才能为基层医疗行业培养出优秀的中医人才,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为人才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德智体美劳动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本期话题: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热爱劳动
谈职高音乐与素质教育之间的联系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试析高中政治思想品德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