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融入高等卫生职业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

2021-03-06刘碧静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24期
关键词:革命红色思政

刘碧静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0)

在素质化教育和新型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新时代,国家在宏观上对学校教育提出的要求相较于以往而言,有了更加明显的调整和转变,不再以简单的理论知识背诵为本位,而是更加强调思想和言行的引导。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是启发学生情感、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基础,因此,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就实践教学来讲,要尤为强调与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结合。

1 红色文化资源的基本内涵

红色文化涉及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两个方面,都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创造产生的,印证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脉络,反映了党和国家在改革实践中做出的努力和探索,凸显出中国民众对革命精神的当代追求,延续着党的优良传统,是对红色经典的怀念与传承,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鲜明产物。同时,红色文化资源也能够以特定的物质形态展现出来,包括有革命先辈印记的历史博物馆、纪念场所、烈士陵园、历史遗址等,非物质形态主要表现为革命传统、革命精神、革命事迹、革命思想等,凝聚着先辈的智慧和精神。

惠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一方红色热土。惠东县高潭镇是全国最早成立区级苏维埃政权的地方之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惠州市东江纵队指挥部所在地;叶挺将军诞生于惠州,惠州也是民主革命先驱廖仲恺、农工党创始人邓演达的故乡,如今,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历史翻开新的一页,在注重保护和利用红色文化遗址,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的惠州,“红色基因”早已融入城市血脉。

2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实践教学中的意义和价值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思政课是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大学生的法律道德修养和思想品德素质,让大学生积累更多的理论知识,锻炼自身的实践技能,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同时,红色文化资源是跟随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发展应运而生的必然产物,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中趋于成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这也与教育中立德树人的目的不谋而合,能够丰富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以更加鲜明的历史去警醒学生,珍惜现代生活,帮助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提供更加原生态的素材。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作用的有效发挥,不仅可以让大学生掌握更多的历史素材资源,而且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红色文化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筑牢自身的理想信念,紧跟社会主义发展的主流趋势。

另外,高校思政实践课教学在本质上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论认识水平,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而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入,能够让实践教学更加真实,让大学生更加确切地感知到历史的厚重,深刻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中所经历的苦难,分析革命事迹,感知革命情感,植根于历史,关切社会现实,放眼未来的国家建设,提高自己的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红色文化,让原本抽象且枯燥的思政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让学生以更加包容和开放的态度去审视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高校自身的发展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导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红色文化资源本身就可以传递出党的信念和理论,也可以构建社会主义的舆论阵地,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所以,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实践课的融合,也与高校自身的发展方向不谋而合,符合高校承担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3 红色文化融入高等院校思政实践课中的方法及策略

3.1 建设现代化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校应当注重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并以此为基础,建设红色文化资源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同时,卫生职业教育本身就是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毕业之后,会在各自的医护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潜能。高校也应当结合卫生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运行机制,要根据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甄选红色文化实践教学基地,教师要认真提炼思政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的课时数,适当提高实践课程所占的比重。高校应当做好经费预算及落实,注重实践课程的日程安排,要让学生在学习红色文化的过程中,把积累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专业实践中去。

3.2 设计多样化实践教学专题

学校应当以每个学期为单位,组织各个专业的思政课教师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集体备课工作,根据思政课程的教学主题,确定实践活动的目标,这样可以推动教材体系向着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凸显出红色文化的时代感、形象性和具体性。教师也应当以教学内容为主线,从不同的渠道收集文化资源,做好资源和信息的整合工作,要设计出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介绍毛泽东的诗集,让学生进行朗读或者是背诵,也可以为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红色革命歌曲,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制作以革命历史为主题的微电影,让学生自行搜集素材,并拍摄作品,在课堂上展示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总结,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也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1]。

3.3 拓展实践教学方式

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当正式开始实践活动之前,要组织学生阅读与红色文化有关的经典著作,然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想,借鉴彼此的经验,充实知识体系和框架。同时,教师也可以以课堂为单位,让学生通过红色文化设定主题开展演讲,让学生自由发挥,选择特定的主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除此之外,影片赏析、情景剧点评,都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视听体验,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感悟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而且,学校也应当为学生构建更加积极向上的红色文化学习氛围,如举办红色文化艺术作品展,或者是召开红色故事会,举办红色文化征文比赛,让学生能够铭记历史。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观看红色电影,参观红色文化发展基地或者是革命遗址,增强学生的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2]。

3.4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已然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网络教学也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对此,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挖掘红色教学资源,增强大学生的课堂体验和情感认知,突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让学生感受到文化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而且,教师也可以利用声光等形式塑造出真实的革命情景,让学生置身于其中,与先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红色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政实践课中的应用是极其重要的,这是宣传红色文化精神的应有之策,也是营造浓厚文化氛围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队伍的优化、教学专题的设计、方式的延伸、技术的运用这几个角度,论述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的方法及策略,充分结合了思政实践课的基本特点,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在未来,高校也应当构建红色文化资源实践教学平台,建立育人基地。

猜你喜欢

革命红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追忆红色浪漫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