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企业化助力农产品品牌化建设探究

2021-03-05

新疆农业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企业化品牌化农户

陈 晨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

1 引言

目前,我国农产品供需存在农产品需求主体对优质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各地区间农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态势。近年来,农产品品牌化培育建设,逐渐成为关注热点,各地积极努力培育本土化、品牌化农产品,不断地以品牌化培育促进农业发展,以农业发展谋求成规模的组织化、企业化的生产经营,并通过农业企业化的经营模式保证农产品生产的产业化、链条化,提高农产品的数量与质量,进而不断拓宽市场,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农业企业化,就是指农业经营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利用现代化的企业经营管理方式,进行农业日常生产经营的管理模式。在我国,由于资源禀赋差异过大,单纯依靠农户的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是难以为继的,而走上农业企业化发展道路,不仅是当前农业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更是农户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相互选择。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对农业企业化经营带动引领农产品品牌化打造的路径探索也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能够对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带来新思考,以农业企业化视角探寻农产品品牌化创新建设路径;另一方面,更为实现产业振兴提供帮助,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2 农产品品牌化建设的困境

2.1 农产品生产不规范

一方面,由于农产品生产会受到自然环境、传统工艺及人文因素的严重影响,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往往难以描述,更无法统一。另一方面,同工厂化制造的产品相比,农产品很难实现标准化生产。其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农产品的生产仍旧进行小规模的分散化经营,在经过非标准化的生产及加工环节后,其质量参差不齐。不仅是不同地区提供的农产品差异性较大,就算是同一地区的不同农户所提供的农产品品质也存在着较大差异。与此同时,随着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有一些农产品可以不受区域条件限制而跨域种植。于是,人们便开始建设异地生产基地,利用现有的农业生产技术去模仿生产市面上的热销产品,给原本具有特色品牌产业的区域经济发展造成冲击甚至是破坏,更使得消费者心中的品牌概念模糊,从而助长了假冒伪劣产品的盛行。而农产品生产的不规范不标准也直接动摇农产品区域的品牌根基,使其难以保持持续统一的消费体验及市场评价。

2.2 专业人才严重缺失

就农产品行业的从事主体而言,各地都会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但职业农民多为农业种植、农业运营管理方面的人才,而真正懂得品牌打造、品牌营销及质量提升的人才却很少。也正是由于严重缺乏农业品牌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的人才,才导致农产品品牌建设期间,难以形成完善、全面的农产品产销体系,从而不能较好呈现出特色农产品品牌特色。再者,多数的农户对农产品品牌没有较为精准的认识与定位,片面地认为“农产品品牌化”只是一句漂亮的口号,无法透过打造农产品品牌化而看到其带来的持续增收效应。也正因如此,农产品品牌打造的相关专业人才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农业品牌化的发展。

2.3 品牌创新要素缺乏

目前,农户的小农思想仍较为严重,对于大多数的农产品仍采用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难以推动农产品生产经营的优化升级,更难以实现创新性、特色性的品牌打造。与此同时,缺乏足够的技术创新也是制约农产品发展的又一要素。仅依靠区域化差异的农产品特色难以得到创新,总得说来农产品的差异性不强,市场的竞争性不强,缺乏活力,无法有效推动农产品的品牌化培育打造。首先,对于农产品的重视程度不够,农产品的品牌化培育建设过程中技术创新因素投入较少,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产品品牌打造的差异性不强,经常会出现农业企业品牌文化雷同现象。其次是农产品品牌特色创新的内生动力不足,缺乏品牌打造的长效机制。最后,依靠单个农业企业往往难以建设出多区域、多特色的全产业链式农产品品牌,后期的农产品特色的品牌化标准也难以形成。但值得说明的是,品牌化建设本身就很复杂很困难,不仅需要前期的特色农产品研发创新,更需要后期的品牌维护推广及市场拓展等多方面规范化运行,而尚未实现企业化的农业经营主体更是没有突破农产品规模化生产难以实现及质量难以达到标准的自身局限性。

3 企业化助力农产品品牌化建设

3.1 以市场为导向,推动品牌农产品品质提升

质量一直以来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核心,也是打造品牌农产品的基础。农业企业化,主要是以市场需求变化为引领,及时调整农产品的种植结构,保证不同农产品均有供应,通过专业化、商品化的模式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同时,通过专业组织对市场信息进行有效捕获,并结合对龙头企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学习,应加强对农产品行业的生产标准的认知与了解,增强农产品生产的技术开发。在蓄力攻克绿色健康产品、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等关键技术的同时,应着力实现农产品的全产业链生产,加强对生产加工环节的全过程透明化把关,强化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助推品牌农产品的进一步提升。

3.2 构建现代化管理机制,促进农业经济组织有序发展

只有实现规范化的生产经营模式,才有可能实现农业的持续长久兴旺。农业企业化的本质就是在小农户传统生产方式的基础上进行的现代化优化转型,以谋求经济利润为生产经营目标,以市场需求变化为风向标,实现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同传统农业的“牵手”,并逐步实现农业规范化经营的过程。通过构建现代化管理制度,同时对农户所生产的农产品实行最低保护价,保护小农户群体,降低农户因市场波动而遭受的损失。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农户同当地的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合作,走上农业企业化发展轨道,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努力建立起稳定高效的购销合作关系,进而推动农业经济组织的有序发展。

3.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植农业品牌化发展有生力量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农业领域人才的匮乏是严重制约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难以踏上农业企业化发展道路的重要因素。然而,究其原因,我们会发现,我国的农业生产经营中小农思想依然存在,反映在农业方面,不单是生产方式的落后,更表现在家庭生产经营模式,大一点的农业企业同样大多采用的还是家族化管理方式,人才理念淡薄。而加强农业企业管路人才队伍在现在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对传统进行变革,对农业经营过程中重视人才,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内外发力,广聚农业人才,共同推进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一方面要激发内生活力,通过发挥各级农广校的主体支撑作用,加强同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专业农业组织联系,完善多方参与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对农户的指导培育,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应积极加强对与农业振兴相关的人才引进,提高人才的待遇薪资,完善对人才落户、晋升等相关机制。

4 结论

农产品品牌化建设是农业企业化的重要目标,更是农业企业实现农产品增值的有效保障。所以,产业要发展,产业要振兴,必须要积极推动农业企业化,必须要对品牌农产品进行推广。本文主要是对当前农产品品牌化建设的困境进行分析,再以农业经济组织企业化经营入手,尝试通过规范化、企业化的生产经营,盘活农村各项资源,充分利用各方力量,为农产品品牌化建设输血赋能,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进而优化我国农业品牌化建设的实现路径。

猜你喜欢

企业化品牌化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中药材种业品牌化战略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山西省功能农产品走向品牌化
国企党建如何防止“空泛化”——陕煤党建工作引入现代企业化管理理念
论民办独立院校的“企业化经营”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高校行政管理现状及其仿企业化路径探索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