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菇生产季节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讨

2021-03-05伍淑树

现代农机 2021年5期
关键词:越夏菌棒反季节

伍淑树

(竹溪县水坪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442300,湖北十堰)

香菇是食用菌大家族中的一员,生物学分类归属微生物,不同于归属植物的农业作物。由于二者在行业领域都归属农业,因此生产术语常常通用。从近几年来我国香菇商品的质量情况来看,造成我国香菇生产出现质量较差、周期较长、对自然气候依赖性较大等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栽培技术和生产条件的局限。虽然目前我国的香菇生产技术走在世界前列,在产量上已经超过日本,但由于香菇品质的问题,我国香菇的商品价格远远低于日本。近两年,我们在开展技术指导服务的过程中发现,不按季节安排香菇生产的问题在竹溪县比较普遍,增加了香菇生产的技术风险,而且还降低了香菇的品质,因此香菇生产季节和提高香菇质量的问题亟待解决。

1 香菇生产季节的分析

农作物生产是有季节性的。譬如“小满前后,种瓜种豆”,意思是说小满前后是种瓜种豆的季节,过了这个时节,种瓜种豆就不合时宜,要么产量不高,要么品质不好。类似的表述还有“芒种不种,过后落空”“小暑不种薯,立秋不种豆”等等。

包括香菇在内的食用菌生产也是有季节性的,要适时接种。在香菇生产实践中,有春栽香菇、秋栽香菇和反季节香菇的分类,分类标准就是接种的季节。所谓春栽香菇,是指春天接种的香菇;秋栽香菇,是指秋天接种的香菇;反季节香菇是冬季接种的,出菇时间正值高温季节,违背了香菇子实体发育需要低温变温条件的生物学特性。但在山区,尤其是生态环境好、海拔600 m 以上的地方,昼夜温差大、绝对高温天气少、白天温度经常在26 ℃以下,是理想的出菇环境,这样的地方接种反季节香菇,出菇季节正是其他地方没有香菇产品的时候,物以稀为贵,鲜菇价格远高于春栽、秋栽香菇,于是反季节香菇应运而生,如0912 等品种。

2 香菇生产季节的安排

我们推荐的香菇接种时间,春栽接种时间1—4 月初,秋栽8 月中旬—9 月中旬,反季节10—12 月中旬。其中秋栽对接种环境要求较高,原因是刚刚经过高温季节,杂菌势力较强,加上接种前期正值夏秋相交时节,温度相对较高,感杂几率增加。所以,我们推荐秋栽香菇采用封闭式接种方式。

在进行香菇接种季节选择的过程中,我们推荐的接种时间,避开了高温高湿季节,其意义在于,为接种提供了杂菌基数较小的环境,实现了生产季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我们推荐的接种时间,符合香菇的生物学特性。譬如春栽香菇,按照我们推荐的时间接种,正好在高温季节来临之前可以完成菌棒转色,也就是说,菌棒进入到了壮年状态,具备“越夏”的“体魄”,如9608 和135 等品种。在生产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到了高温季节,有的基地春栽菌棒还没有完成转色,甚至还是白棒,不仅难以做到安全越夏,甚至还容易出现烧菌、烂棒的问题。即使越夏了,因为菌龄已到,不得不白棒出菇,其产量、品质可想而知。譬如秋栽香菇,按照我们推荐的接种时间,年前可以出两潮菇,品质好、产量高、菇价高。年后再出两到三潮,高温季节来临之前菌棒就下架了,如401 等品种。在生产实践中,有的制棒厂推迟接种时间,年前不能出菇,年后高温季节来临之前菌棒不能下架,造成菇价好的时候没有菇,不能下架被迫越夏,增加管理成本。如果没有专门的越夏场所,还要在出菇棚里越夏,增加成本,不但增加风险,而且出菇棚夏季还得不到晾晒机会,又给下一季生产增加防治杂菌的难度。再譬如反季节香菇,按照我们推荐的接种时间,在其他产地还没有鲜菇产品的时候,你正好可以上货赚钱;如果把时间推迟了,就会跟春栽、秋栽香菇同时上市,这样就失去了竞争优势。至于不按季节生产导致积温不够、早熟、烧菌等问题这里就不详细论述了。

3 香菇生产季节的合理调整

3.1 牢固树立科学种菇意识

竹溪香菇生产发展过程中,老产区的技术人员对我们帮助很大,但也带来一些经验主义的方法和操作,把经验当科学,把偶然当必然。我们好多基地之所以毫无顾忌、毫无根据地安排香菇生产季节,与有些所谓行家的盲目指挥和承诺有密切关系,当然也可能有利益驱使,有些制棒厂只图多生产菌棒,不考虑菇农是否有效益。什么是科学?科学具有可重复性、可检验性。所谓经验,往往不具备这样的特征。就全县当前的食用菌生产而言,要回归到《竹溪县代料香菇生产技术规程》上来,回归到十堰市农科院、县菌办每月给出的“生产要点”及针对问题印发的解决方案上来。食用菌生产入门容易精通难,我们的管理者、从业者及业主都要严格遵循食用菌生产技术的科学性,不能盲目和自以为是。

3.2 确定符合生产环境的生产模式

在确定生产模式时要根据当地的生产环境确定一种主导的生产模式。成功的食用菌产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形成了自己的主导生产模式,譬如随州模式,是以秋白花菇生产为主导模式,西峡模式是以春栽香菇为主导模式,远安则以春栽为主、反季节为辅模式。竹溪当前还没有确立主导模式。我们认为,竹溪地域广阔、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所以主导模式应该采取分片确定的办法。南部山区,建议以春栽为主,海拔600 m 以上的地方,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植被良好,可以适当发展反季节香菇,放弃秋栽。南部山区中处于十八里长峡自然保护区的地方,可以适当发展平菇等对木材资源依赖较小的品种,根据市场控制规模。北部地区湿度较小,建议以秋栽为主导模式。县城附近可以审慎试行工厂化生产模式。我们之所以提出生产模式问题,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要从香菇周年生产的误区中走出来,这既是生产要素休养生息的需要,也是适应香菇生产科学性的需要;二是不同的生产模式,决定了出菇棚的技术标准,包括配套设施的技术标准,譬如春栽出菇棚,因为有越夏需求,所以在通风、降温上就会有更高的要求。

3.3 加大对菌棒厂的技术改造力度

生产季节安排与菌棒厂生产能力、条件有密切关系。有些菌棒厂也知道延后或提前生产菌棒的潜在风险,但由于生产能力、条件的限制,只有选择延长生产时间。譬如有的菌棒厂生产秋栽菌棒,却没有封闭式接种条件和能力,只好把本应8 月就开始的生产延迟到9 月甚至更晚,为了完成生产任务,起码也要达到盈亏平衡点,就只有往11 月以后推延。养菌棚面积缺口太大、养菌车间严重不符合养菌条件,是制棒厂目前最突出的问题。这里面一方面与养菌棚、出菇棚兼用的错误指导有关,另一方面是制棒厂业主对养菌车间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建议对菌棒厂养菌车间进行专项检查,确保香菇生产季节在菌棒生产环节得到有效保证。

3.4 加强对出菇管理技术的培训

之所以要强调出菇管理技术的培训,是因为没有一支熟练的出菇管理队伍,也会导致生产季节的错乱。理论上讲,每一潮菇完成一个周期大约需要一个月,但在生产实践中,由于管理水平低下,出菇管理不合格,人为地拉长了每一潮的时间,最终导致季节错乱,增加管理成本,影响经济效益。专家们的意见是要通过出菇管理水平的提高,提高出菇的一致性水平,确保如期转潮。

4 提高香菇质量关键技术

4.1 做好准备工作,科学配制养料

在进行装袋之前,要将灭菌灶、装袋机、接种箱及灭菌室等准备好,并将菌种和原辅材料购置好,合理选择菌袋,荫棚搭建的地方要选择阴凉通风、无污染和靠近水源的地方,不能靠近禽畜栏舍。袋栽香菇朵形大、肉质厚的主要原因是培养基的营养成分比较充足,主料和辅料的配比科学合理。原材料应该选择质地坚硬、含木质素较高的优质原材料,已经霉变、腐烂或者经过特殊处理的碎屑和木屑不能使用。麸皮的添加量也要足够,应在20%左右,这不但可以使生长的菌丝粗壮洁白,而且还可以降低污染率,出菇早且产量高。

4.2 因地制宜选用优质高产菌种

如今不同地区所栽培的香菇品种各有不同且种类繁多,型号不一,在进行菌种的选择时,并不是哪种菌种产量高选择哪种,而是要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在进行菌种的选择时要将地理环境、海拔高低等因素考虑进去。除此之外,菌种质量也是提高香菇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要严格做好菌种质量管理。制种工艺要严格按照三级制,为了避免降低菌种的适应能力和纯度,不能以栽培种扩大栽培。在进行栽培的过程中要合理控制温度和湿度,控制好菌龄,合理调节营养成分及含水量。

4.3 加强管理,适时采收

即使菌丝长满了也需要继续进行培养,待接种穴周围部分呈棕褐色、菌丝生长成熟后再进行脱袋。在脱袋后,进行保温保湿培养,菇床温度不宜过高,以25℃左右为宜,应该加强通风和光照。在子实体生长阶段,控制好室内温度和保持湿度,湿度不能低于80%。当菇体长至七成熟(菌盖展开,边缘内卷)时即可采收。

5 结语

香菇是食用菌的一个重要品种,虽然目前我国香菇产量比较大,但香菇品质却不够高;因此在进行香菇栽培时要因地制宜地选择香菇生产模式,合理安排香菇生产季节,做好质量把控,在提高香菇产量的同时提高其质量。

猜你喜欢

越夏菌棒反季节
香菇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要点
果树安全越夏四注意
李子树采后的越夏管理方法
果园反季节抽水贮存
夏季高温期香菇菌棒间歇养菌三步走
陇西县香菇出菇管理规程
越夏茬蔬防虫工作要赶早
越夏黄瓜坐果难 巧用措施多坐瓜
香菇注水时间怎样掌握
长根菇反季节设施栽培技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