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育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以机电一体化技术现代学徒制为例

2021-03-05杨亚飞

现代农机 2021年5期
关键词:机电校企院校

王 力,杨亚飞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225300,江苏泰州)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愈加重视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尽快培养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有关院校需要摆脱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院校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与企业深入合作,采用现代学徒制,加强对学生的培训与指导,同时还需要采用育训结合方式,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真正达到考核要求,学校取得理想的专业人才培养成效。

1 现代学徒制实施背景

1.1 国家职业教育政策要求

随着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职业教育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等系列文件的颁布,各地展开试点,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加快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

1.2 产业经济结构转型需要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各大产业面临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在“互联网+”“工业4.0”等战略实施背景下,市场需要更为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这极大推动现代学徒制的发展。

1.3 倡导弘扬工匠精神

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是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内容,为继承并弘扬这些精神,各大职业院校着力培养劳动能手,主要打造具备高知识素养、技术能力及创新力的人才队伍,使现代学徒制得到进一步发展。

1.4 师徒关系发生变化

现代教育发展背景下,师徒关系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关系,除了要对学生传授技能外,师傅还应当注重学生人文素质、职业道德素养等方面的培养,满足高职教育的目标要求,达到现代学徒制实施的目的。

1.5 企业岗位人才扩需

近几年,各大企业生产规模扩大,人才需求量增加,对人才技能要求更为严格,尤其是缺乏复合型的岗位人才。为满足这类需求,各大院校逐步实施现代学徒制,促使学生在校内跟着教师学习理论知识,在企业则跟着师傅学习岗位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企业的经营效益。

2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育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意义

2.1 带动育训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层次发展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高职院校常设专业之一,该专业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为此,很多院校尝试创新育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带动育训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层次发展。该模式要求专业教师不仅仅要注重理论育人,还需要加强学生机电一体化技能训练,更好地开展专业教学活动。在育训结合模式下,校企合作是不可忽视的途径,为育训融合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可以更好地开展专业实践实训,达到实践人才培养要求。加强育训结合,有助于该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校企合作根基更为牢固,达到育人和专业训练的预期成效,促使校企合作更为深入,促进双方共赢。

2.2 推动高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活动开展

育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有利于人才培养活动的开展。在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阶段,如何落实人才培养活动是各方关注的问题之一。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机电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现代教育背景下,学生应当具备良好的认知、合作、实践及创新能力等,如果仅仅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教学,将难以培养出复合型人才。所以,构建育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创新举措,可以为这类人才的培养提供场地、师资、岗位实习机会等,帮助学生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及实践能力,强化锻炼,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进而满足市场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的需要。

3 高职院校育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对策

以机电一体化技术现代学徒制为例。

3.1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行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育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并合理应用该模式,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实现育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应用,有关院校与企业应当尝试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加强双方合作,以便开展学徒制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搭建校企平台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校方应当提前做好企业市场调查工作,了解所选企业的经营内容及具体情况,综合各种因素选择合作企业,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搭建平台,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提供育训机会,加强学生各种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其次,在校企合作时,无论是院校还是相关企业,都应该注重以人为本,为学生提供便利,以便提高人才培养成效,帮助学生积累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提高竞争力。

3.2 组建校企专兼职教师队伍

为加快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还需要依托现代学徒制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主要是建设一支素质能力过硬的校企专兼职教师队伍,更好地实施现代学徒制,加强复合型技术人才培养。首先,引进国外优秀的教师,开展国内外论坛交流等,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其次,加强专职教师的理论知识与技术培养,尤其要注重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的培训,满足实践育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最后,采取双导师制,除配备院校专职教师外,还聘请具有丰富岗位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利于学生更快地掌握机电一体化操作技能。

3.3 完善教学管理机制

一是制定反馈机制。要求学校与企业深入合作和配合,加强学生学习成效的沟通和交流,促使双方同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方便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企业也能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顶岗实习的调整。二是建立奖励机制。旨在激励学生加强车辆故障检测维修、数控加工等技术的学习,掌握新的学习技能,利于企业储备有用人才。三是构建现代学徒制体系。通过重新组合教学内容,搭建全新的载体,促使双方人才培养制度更快融合。为此,可以开设座谈会,为培训目标定位,逐步完善现代学徒制体系,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3.4 加强育训结合专业教学

3.4.1 理论知识学习 职业院校要注重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同时聘请企业技术专家来开展相关讲座。学生的实践主要包括校内实践和到企业参观体验。学生通过参观学习,听取企业师傅对企业文化、产品生产过程等内容的讲解,对未来的工作岗位不再感到陌生,在深入学习理论知识、明确学习目标的同时,深刻感受企业文化。

3.4.2 专业技能锻炼 为取得理想的育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用效果,学生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学习,还应当积极进行专业技能锻炼。校方与企业都应当开设相关课程,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学以致用,提高自身技能水平。首先,校方设立培训基地,方便学生进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与基本技能培训,提高实践效果;其次,企业采用岗位轮训方式进行技能训练,促使学生提前熟悉工作岗位,加强关键技能操作的学习和锻炼。

3.4.3 岗位实践实习 育训结合教学过程中,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必须参加岗位实践,进入合作企业学习,完成顶岗实习任务。校企根据实习过程与个人能力等安排学生岗位。首先,在学生岗位实践过程中,企业应当安排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指导,着重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其次,相关院校还需要安排学生到校内实训基地,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特点科学安排学生进行岗位实践。最后,实践学习过程不仅需要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还需要注重道德素质的培养,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以方便日后就业,胜任岗位工作。此外,在安排岗位实践时,要求加强学生各种能力的锻炼,培养出专业素质较好的复合型人才。

3.5 应用现代学徒制调整教学组织

为有效实施现代学徒制,有关院校必须调整教学组织,合理构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学组织。教学组织调整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合理配置技术师傅。灵活应用“一对一”“一对多”及“多对一”这几种模式,防止出现人力资源浪费的情况。二是多个训练模块同时开展实训。实训过程中,学徒制学生被分为5 人一组,在师傅带领下进行轮岗实训。三是顶岗实习尽量一对一。采用学徒制实训过程中,对难度较大项目,可以应用该模式,以便发挥教学组织的作用,尽可能提高实习效果。

3.6 构建完善的教学模式和考核体系

在企业课程中,以企业为评价主体;在学校课程中,以学校为评价主体。形成学校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兼顾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制度。主要考核点包括:学生的出勤率、工作效率、操作流程的学习效果、生产操作的熟练程度、工作态度、与同事的合作态度、遵守企业和学校的管理制度情况、对企业的贡献等。通过构建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得出更为准确的考核结果,并给予学生公平公正的评价,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4 结语

近几年,育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各大高职院校中应用较为常见。采用产教融合方式,落实现代学徒制,加强院校与企业的协同合作,更好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同样需要校方和有关企业加强合作,深化现代学徒制,创新办法,各方都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仅仅要调整教学组织,还需要组建专兼职教师队伍,加强育训结合教学,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达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机电校企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简述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