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平台下的中职机械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2021-03-05倪姗姗

现代农机 2021年5期
关键词:机械基础中职

倪姗姗

(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214100,江苏无锡)

基于信息化平台的中职机械基础教学改革指的是利用IT 技术、网络资源、数字软件等条件开展育人活动,使教学内容更为多元、教学方法更加高效、教学思想较为先进。然而,有些中职存在轻视信息化平台建设与教学改革的问题,无法高效驾驭IT 技术,缺乏信息化教改经验,师资力量匮乏,并不能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完成教改任务。因此,为提高中职机械基础教学质量,研究信息化平台下的教改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1 信息化平台下的中职机械基础教学改革价值

1.1 统筹机械基础教学资源

传统的机械基础教材以文字为主,虽然配以部分图片介绍机械基础教学内容,但存在趣味性、互动性、多元性欠佳的问题,并不能有效优化教学效果。信息化平台的引用可解决上述问题,可利用IT 技术模拟凸轮机构、轮系、铁碳合金基本组织及其他结构,同时可保障三维模型生动、精准、客观,这便于学生理解机械基础知识,虚拟模型还可根据教学内容作出调整,发挥信息资源教学作用,使知识更为鲜活,弥补传统教材的固有缺陷,凸显基于信息化平台的机械基础教改的价值。

1.2 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目标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主要利用信息化平台集聚丰富学习资源,在雨课堂、智慧职教、超星学习等平台的助力下为信息化教改提供保障。教师可根据机械基础教学内容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引领学生在线浏览教师推送的学习资源,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有所了解,同时可提出问题、明确难点,为课上师生互动及学习实践做准备。在课上教师可将学生预习成果转化为生成性资源,并选择短视频、动画、图片作为载体输出新内容,结合问题探究、例题分析、实践创新拓宽机械基础教学途径。课下教师可利用信息化平台设计练习题,指导学生自测并检验学习成果,达到复习机械基础知识的目的。还可借助网络进行师生交流,创建开放、自由、民主的学习空间,继而通过混合式的线上线下教学联动提高中职机械基础教学改革的有效性。

1.3 利于学生提高核心素养

信息化平台为学生提供自学载体,学生通过自学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等。基于信息化平台的中职机械基础教改还为学生交流互助提供支持,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能力,引领学生学会交流、倾听、协作,继而助其逐步健全人格,通过中职机械基础教学获得全面发展[1]。

2 信息化平台下的中职机械基础教学改革要点

2.1 提高技术水平

一方面中职需与技术水平较强的企业合作搭建专业的信息化教学平台,经由网络教学把课前预习、课后巩固、课上讲解、课下实践教学活动有机联系起来,用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媒介替代单一教学表现形式,使机械基础信息化教学成为可能,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深入学习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中职需遵照任务驱动、项目主导、岗位技能为核、学生为本、加强实训的思路设计信息化平台,凸显中职育才特色与优势,基于信息化平台达到理实一体及职业化育人的目的,继而用信息技术为中职机械基础教学改革赋能。

2.2 将信息化技术渗入机械基础教学各个环节

信息化平台为中职机械基础教学改革拓宽渠道,为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需增强该平台的渗透性,使其在机械基础教学各个环节发挥作用。第一,在课前教师可制定机械基础相关专业视频,用动态模型、实例、实物、前沿资讯等内容扩充育人内容,为学生认知迁移、课前预习、掌握新知铺平道路;第二,在教学实践中利用信息化平台布置任务,如金属工艺性能(焊接性能、铸造性能等)分析、铁碳合金基本组织(渗碳体、珠光体等)分析等,同时给出相应的学习资料,在此前提下创建机械基础翻转课堂,为学生课上自学提供条件;第三,在学生自学进程中教师利用信息化平台提问,如“铁碳合金如何分类”“概述热处理”等,旨在引领学生反观学习历程并发现自学盲区,达到纠正自学偏差的目的;第四,在课后教师布置线上作业,同时推送机械基础相关学习资源,亦可根据学情规划设计微课,学生可有选择性地浏览微课并充分运用课余时间,继而提高机械基础有关知识学习效率。

2.3 循序渐进完成信息化教学改革任务

基于信息化平台的中职机械基础教学改革无法一蹴而就,在技术革新、经验积累、系统升级进程中固有信息化平台将存在不适性,学校需及时跟进教改脚步,将信息化资源引入机械基础教学领域。因此,中职机械基础教学改革需循序渐进,根据本校实力加强顶层设计,保障信息化教改有据可依,信息化教改资源充足,满足现阶段机械基础教学需求[2]。

3 信息化平台下的中职机械基础教学改革路径

3.1 基于信息化平台改革教学理念

首先,中职机械基础教学需解决“为何改革”“如何改革”“为谁改革”等核心问题,为信息化平台创建指明方向。在此基础上转变教学理念,接纳信息技术并积极运用数字资源,为信息化平台渗入教改全过程奠定基础。其次,中职机械基础教学需用“学生为本”理念替代“教师主控”理念,搭建民主、自由、活跃的信息化教学平台,为学生自学、实践、探究提供条件,使学生通过信息化平台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最后,中职机械基础教学改革需彰显特色,发挥中职院校与企业合作育才的教改作用,在企业用人需求驱动下创建信息化平台,将企业实例、企业文化、企业技术等内容视为扩充性育人资源,助力中职“信息化+机械基础”教改活动高效开展。

3.2 基于信息化平台加强课程改革

信息化平台下的机械基础课程除文本外还包含海量视频、真实案例、图片、模型等内容,这就需要针对课程加强改革。从教学目标来讲,要满足当前人才培育的需求,践行新时代教育方针,完成立德树人任务,根据专业人才培育要求筛选线上内容;从教学内容来讲,信息化资源的选用需严谨,机械基础课程要具有时代性、思想性、合理性,遵循专业发展、学生发展、行业发展乃至社会发展规律;从教学组织及其实施来讲,要突出中职学生核心地位并注重教学反馈、教学互动、教学考评,优化教学方式及教改效果;从信息技术应用角度来讲,需加大物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云计算等技术利用力度,同时及时更新软硬件,赋予智慧校园发展性,确保新技术能顺利引入课程开发领域,继而保障中职机械基础教改方法独特、理念先进、值得推广[3]。

3.3 基于信息化平台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创新是信息化平台在中职机械基础教改中起效的直观体现,通过应用新方法可优化整合平台上的资源并为中职科学育人提供条件。例如,中职可在机械基础教学实践的同时基于校企合作创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平面连杆设计、凸轮机构设计、轴的创新应用等服务,搭建“线上工坊”,参与企业机械制造,在此进程中了解行业走势、企业用人要求、专业特点,加之教师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的针对性讲解,达到理实一体化的信息化平台教改目的。再如,中职可采用“微课+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讲解“轴系零件”“液压元件”等理论知识前规划设计微课,引导各组浏览微课并学习探究,为使合作学习质量更高,微课可划分为若干单元,如理论讲解单元、实例探究单元、观察实践单元、能力自测单元等,依托这些单元聚合数字资源并挖掘信息化平台机械基础教改潜力,为小组成员互助共进提供支持,使中职机械基础教改效果更优。

3.4 基于信息化平台注重教学评价

评价在中职教学与人才培养中经常被忽视,主要是由于教师混淆了考试与评价的功能作用。考试可以视为结束性评价的一种表现形式,用以了解学生专业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基于以考促教为教改活动持续推进提供抓手。评价除了解学情外还可加强师生交流互动,为学生全面发展并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提供支持。中职在积累信息化平台下的机械基础教学经验前提下要创建数据库,在此基础上打造多维评价模型,从学生专业素养、个人能力、创新精神、道德修养等角度切入进行全面评价,同时可剔除教师偏好对评价结果产生的不良影响,确保评价结论客观且科学,通过以评促学发挥教学评价改革的作用,使学生能根据评价结论优化机械基础学习对策,继而提升学生机械基础自学水平,保障机械基础教改事半功倍。

4 结语

信息化平台下的中职机械基础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并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目标。这需要中职教师提高技术水平,将信息化技术渗入机械基础教学各个环节,循序渐进完成信息化平台下的教改任务,还需改进教学理念、方法、课程内容及评价举措,从而提高中职机械基础教学改革质量。

猜你喜欢

机械基础中职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调试机械臂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简单机械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按摩机械臂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