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禹州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2021-03-05邢聪珂宋晓星

现代农机 2021年5期
关键词:禹州禹州市中药材

邢聪珂,宋晓星

(洛阳理工学院,471023,河南洛阳)

1 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1.1 中药材种植

禹州市的中药材种植逐渐呈现规模化和标准化。依据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禹州市2020 年中药材种植面积总计约3.3 万hm2(50 万亩),为继续改善中药材种植结构,全市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的种子种苗基地,实行圈地种植连片发展,打造禹州白芷等中药材原生态培育基地,运用标准化的管理,达到标准化初加工率与标准化种植率80%的目标。

1.2 中药材生产

当下禹州中药材继承传统的“浸、泡、煅、煨、炙、炒、蒸、煮”等独特技法,付诸于机械化生产与加工,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1]。禹州市现各类中药企业达56家,有中药饮片企业、中药保健花茶企业等,这些企业因地制宜生产出了当地的特色产品。

1.3 中药材贸易

禹州市的中药材交易中心——药行街市场可以入驻300 多商户、2 500 余个摊位,如今北京、广州等知名医药企业和650 多家药草交易行入驻禹州中药材市场。目前该市场上总经营品种超过2 600 种,每年成交额在20 亿元以上[1]。

2020 年,为加快中药材的流通,河南华夏药材有限公司申报禹州区域中药材物流基地建设,为中药材贸易发展奠定了基础。

2 禹州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优势和发展困境

2.1 禹州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优势

2.1.1 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禹州市是中国中药材发源地之一,见证了从起源到变革的中药材种植、采集、加工、销售的历史,以遵古炮制、加工精良、改制创新而声名赫赫。自2002 年起,禹州市已成功举办了八次中医药交易大会,第八届“药王孙思邈医药文化节暨2010中国禹州中医药交易会”成为中药系列活动的里程碑,充分展示了“中华药都”的风采。

2.1.2 自然环境得天独厚 禹州市位于许昌西部,是中原腹地,主要地形有山区、丘陵、平原,整体地形从西到东顺次变化,以颍河为主的50 余条大小河流自西向东贯穿全境,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3]。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禹州中药材种植独占天时地利,禹州的地道药材丹参、金银花等远近闻名,而禹附子、禹南星等都被列入李时珍《本草纲目》。

2.1.3 政府支持锦上添花 依据禹州市编制的《禹州市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禹州市主要扩大本地区的中药材种植,丰富资源品种,通过创建中药材专业市场示范区,加速中药材品种的流通,逐步转变销售模式,因地制宜建立禹州市现代中药材交易模式。

2.2 禹州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困境

2.2.1 现代化生产困难 古法成就了禹州中药材产业,同时也限制了禹州中药材产业,中医体系化和变革化的传承断裂,紧紧地限制了禹州中药材生产的现代化转型。虽然禹州在中药炮制和加工理论技艺上独树一帜,但是在这几道程序的背后,是大量人力的付出,现代化专业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现在市场上主要流通的中药形式不是单一的中药材,而是已经配置好的中成药,中成药需要对所用药材的配比等进行研究,利用多种科学手段开发出高效、优质的新型中药[4]。但是中成药的研发需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制药并建立完善的现代化工艺体系。显然,禹州的中药企业建立完善的工业化现代化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2.2 缺少有竞争力的核心产品 禹州市的中药生产企业主要利用当地药材代理加工中药产品,生产的产品虽在市场上有一定的消费群体,但由于没有自己的核心产品而缺乏市场竞争力,无法带动整个产业链加速发展。现阶段禹州中药材市场仍主要以销售中药原材料为主,并且中药材种植极易受环境和市场的供求关系影响,整个产业生产总值较低。

2.2.3 专业人才缺乏 如今,中医养生逐渐成为社会新潮流,而禹州现有的中医药人才和师资较少,加之高校培养的中医药专业人才学习年限较长,未来供给数量远远低于需求量。另外,因为待遇较差、发展空间较小等,大多数专业人才并不愿意在基层艰苦工作。专业人才缺乏成为目前制约禹州中医药行业变革升级的现实因素。禹州是河南省的一个县级市,经济体量还无法与发达地区相比,禹州的中医药专业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这严重阻碍了产业的发展。

2.2.4 销售模式单一 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可知,禹州市中药材销售规模最大的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其传统线下交易(即有固定上下家)占60%~70%,通过电商平台完成的交易仅占30%~40%,即销售模式以线下为主,并以门店销售为主,销售模式单一[4]。在禹州举行的“药王孙思邈医药文化旅游节暨中国禹州中医药交易会”虽极大地促进了禹州市中草药的交易,但是从长远看无法形成一个稳定的交易模式,其交易效果极容易受到市场行情波动的影响。

3 禹州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加速转型,破解发展困境

禹州中药材行业的根本问题在于受到市场规模的影响。中药市场的萎靡导致整体行业市场的需求降低,行业前景不太景气导致形成产业内部竞争。为保证一定的利润,产业的上游会向下游施加压力,但是对于下游来说,上游提高利润的本身就是对下游利润的挤压,因此在市场萎靡时上游挤压下游,导致下游的生产利润低下。而禹州的中药材种植及生产加工都处下游地位,在上下游产业形成的闭环中,破局关键并不在于个别企业或上中下游的合作与竞争,而在于提高市场的整体需求规模,这才是破局之道。需要从产业内部变革、恢复产业活力、应用互联网技术、加强宣传推广等角度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慢慢打开行业市场,提升中药材的整体市场需求规模。

3.2 引进技术,推动企业创新

当地政府应该制定引进技术的各种优惠政策,利用网络等媒体宣传推广,引进有实力的企业,改进加工工艺,改变目前中药材附加值低、限于原材料买卖的现状。中药企业要引进和应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对人员强化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完善企业生产体系,推动企业创新。

3.3 打造“中药材+文化”网络销售新常态

当今社会已是互联网普及、信息资源共享的社会,当地可以以两年一次的“药交会”为契机,提前策划网络营销模式,当天采用互联网直播方式,运用多种方式吸引消费者眼球,让消费者充分感受到禹州中医药文化的魅力,从而吸引消费者下单。除了直播形式,当地建设的网络销售平台应该实时更新中药材的最新信息,及时发布和更新网络平台信息,加强运营管理,为客户浏览信息、获取资料、下单提供便利。通过多种推广宣传渠道,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积极推进线上销售,使得线下线上相辅相成,提高产品销售额。

3.4 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

引进和培育中药专业人员,加强与河南中医药大学、新乡医学院等大学的密切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为禹州的中药材产业出谋划策。只有全面建立多元化与多渠道的中药人才资源开发保障机制,才能为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保证人才资源的稳定供给[5]。

4 结语

禹州中药材产业的困境已经持续了很久,既有受制于河南本身的经济发展速度的原因,又有受制于中药材市场发展局限及中医药行业内部变革的原因。对于中药材产业来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若想打破这种困境,既需要政府的宏观支持,又需要行业本身的努力。中药文化源远流长,在拥有强大文化底蕴的情况下,只有寻到问题的本质,发展起来才会潜力无限。运用互联网思维,结合当地发展优势,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相信未来困难会迎刃而解。

猜你喜欢

禹州禹州市中药材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禹州市夏都中心学校表彰优秀学生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禹州市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昆仑寺壁画的揭取与修复
“五项举措”做好新时代禹州人大工作
共同建设美好禹州新家园
走千家、解“五难”的实干家——追记禹州市老促会会长马庚全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