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生态经济带滩涂资源开发路径探析

2021-03-05徐佳莹朱玥玥

现代农机 2021年5期
关键词:滩涂黄河生态

徐佳莹,朱玥玥

(洛阳理工学院,471023,河南洛阳)

1 滩涂资源开发情况及利用意义

滩涂是重要后备资源,有着极高的经济效益。虽然开发难度大,但各国还是趋之若鹜地在此宝地上不断探索,向陆地发展,经由沿海围垦、引淡洗盐的过程,滩涂可较快改造成农牧渔业用地,可成为开辟海洋的前沿阵地。国内外有着很多可借鉴经验,而相对来说江滩和河滩大部分处于荒废或者低效利用状态,由于河滩面积较为破碎,灾害频繁,很多地区并不重视其开发,导致大片土地受到破坏。目前各国对江淮河滩的利用方案不一,此方面的资料数据也较为稀缺。江滩河滩土质差别极大,不同地区有不同成因,例如黄河滩区与长江三角洲虽然都是河滩,但是利用情况却千差万别,黄河滩涂已经进行种植利用的面积还不到可以种植的1/10。随着黄河生态国家战略的提出,研究这个问题更具有时代意义,在不改变农业主基调的情况下,开发利用滩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最大限度地发展新型现代化农业,创新农业动能转化,使之成为绿色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示范带。

2 国内沿海滩涂发展现状及开发模式分析

2.1 产业商业开发模式

我国海域面积广阔,沿海11 个省市自治区海岸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现有滩涂资源总面积达217.09 万hm2,随着沿海经济发展壮大,需要建设更多的沿海基础设施。沿海滩涂的资源利用采用商业开发模式,建设临港产业综合开发区。利用滩涂地区独特地理位置,发挥沿海交通运输优势,降低运输成本,依托港口发展大型临港产业,提高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率。发挥海岸线优势,发掘扶植深水口岸的前提要求是增强港区装备的配备,高效拓展开发口岸功能空间。上海金山化工的总厂就处于滩涂地区,除此之外,还有从浙江秦山核电站重要能源基地到上海浦东机场、舟山机场等交通中枢,以及众多大中小企业都在滩涂安身,无不彰显滩涂资源的巨大用处。

2.2 农业围垦滩涂牧场

目前主要利用方式为围垦。江苏盐城滩涂利用方案创造性地提出了匡围工程,通过围堤建设、促淤导堤,种植商品粮、盐土农作物、生物质能作物和养殖海淡水产品。我国滩涂农业模式不断延伸产业链,发展农(水)产品加工业。目前,滩涂养殖是滩涂开发主要类型,也是我国水产养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生态学原理,使用各种工程技术手段,建设滩涂牧场,保护和增殖滩涂生物资源。遵循集中连片、规模开发总体原则,合理布局、有序实施滩涂开发,建设特色滩涂牧场,培养海水蔬菜、耐盐苗木、水稻棉花。

3 甘肃宁夏黄河生态经济带滩涂资源开发的作用

3.1 修复黄河生态屏障

自古黄河难治,根在泥沙。治沙,釜底抽薪之举,就是让黄土高原焕发绿色生机。甘肃宁夏等省区紧盯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目标,主动作为,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特别是在推进系统保护治理、提升黄河水源涵养能力上。据中国科学院对三北工程40 年评估显示,三北工程重点治理的黄土高原40 年来水土保持林面积增加约97%,林草植被覆盖率由1978 年的48%提高到现在的59%。三北工程40 年的建设对减少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起到显著作用,贡献率总和为67%。

3.2 “数字黄河”提升管理水平,打造科创生态闭环

新时期,黄河的治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信息化步伐加快,稳步推进“数字黄河”向“智慧黄河”升级发展。“黄河一张图”“一个数据库”等信息化“六个一”工程建设取得明显实效,“大平台共享、大数据慧治、大系统共治”的格局初步形成,有力推动了黄河治理手段的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在水沙调控、水库调度、游荡性河道整治、水生态保护、水文测报等治黄关键技术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振动式测沙仪、堤防隐患探测等一大批先进实用技术和设备得到推广。

3.3 做好绿色发展“文章”

可持续发展理念才是致富之道,失去生态的黄河是没有灵魂的黄河,是不会长久繁荣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始终贯穿所有建设开发规划。大力发展“青山绿水”,创建绿色发展模式,从功能提升到生态修复,不断实施黄河特色生态保护利用战略。因地制宜推动补链项目升级,打造循环经济,以生态改善为支点,撬动生产生活变革。严格遵循黄河生态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指示要求,坚持走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治土治水,全面展开建设生态建设的蓝图。

4 国外滩涂发展现状及典型做法

4.1 建设国家公园、湿地保护区

对浅海滩涂自然保护及保护区扶植研究的国际互助频繁,如有名的“人与生物圈计划”即包含了互助展开岛屿、海滨等地区的自然保护和海洋(含浅海滩涂)保护区扶植建设。德国北海海岸由北至南分成三个国家公园,与此同时他们积极推动申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加大了保护力度。

4.2 引入滩涂管理区制度

根据滩涂管理区的特性和管理目标等,韩国将被纳入滩涂管理法的区域划分为滩涂保护区、滩涂安全管理区、滩涂休息区、滩涂生产区和滩涂体验区等区域,特别在滩涂生产区域,优先采取放流水生苗木、建设产卵场等措施扩大生产。

4.3 建立评价机制

韩国滩涂法规定每五年对滩涂价值和滩涂提供的生态服务进行评价,通过周期评价,滩涂的价值和功能得到了更好认可。以滩涂法实施为契机,韩国对滩涂的保护和管理将发展到新阶段,不仅普通国民能体验和享受到滩涂所提供的价值,也为造福后代奠定了基础。

5 黄河生态经济带滩涂资源开发建议

随着历史和环境的变化,南北经济差异变大,东西发展不平衡,因此要加快构建黄河生态经济,缩小我国南北经济差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黄河生态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展滩涂持续利用战略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自南向北土壤含盐量由小增大,华北地区的土壤表层含盐量甚至会达到5%~10%,在这种情况下,黄河并不能照搬目前的发展模式,针对其独特地质地理,需要更全面考虑,因地制宜提出合适方案。

5.1 加快建设生态廊道,推进“文脉河”旅游发展

以生态保护为先,稳步扶植“生态河”建设。大力实施滩涂生态恢复工程,积极创建黄河经济带,持续推进黄河生态廊道建设,深化拓展全域水体综合治理,加快实现“水清岸绿”。经济发展架构受到宁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黄河下游悬河和黄泛区盐碱地等因素制约,借鉴国外建设国家公园的经验,将中华文化内涵深刻融入黄河经济带建设,以发展旅游交通为主,兼顾沿线基础交通,厚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优化树种结构,合理确定绿化区域空间,使乡村振兴和生态旅游相结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相得益彰。

5.2 升级农业调整结构,创新“种养”提高效能

采取综合性开发措施,种养结合,以种植为主。根据该地区土壤性质选育耐盐碱优质高产水稻、棉花、大麦、油菜等,种植可加工成油料、饲料和中药材的盐生作物。甄选并综合利用滩涂耐盐碱植物,形成耐盐耐旱生物资源库。在养殖模式方面,创建与当地生态系统相协调的区域化养殖模式,着重发展有前景的本地特有种,解决苗种问题与良种问题。对滩涂底栖生物予以保护,开发人工增殖和洁净生产技术,开发蛤蜊、泥螺等贝类的育苗技术,加强对滩涂贝类、多毛类资源保护,建设滩区牧场,将林、草、牧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发挥到最大。

5.3 数智赋能滩涂发展,聚合生态黄河保护

在黄河生态治理过程中,要重视数据的使用。建立养殖环境承载力和容量数据库,研究不同种类生态养殖组合,建立多样联结的复合养殖生态系统,加强滩涂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融合,推动可持续发展。展开盐碱土稻麦油棉高产均衡施肥技术、群体优异量化栽培技术、棉花“双膜”栽培技术等研究和应用。研究滩涂生物资源深加工技术,探寻特产优势种,如蛤蜊、泥螺等洁净生产技术。加快滩区微生物群修复进程,打造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滩区环境监测系统,实现对滩涂环境因子的监测,加强对滩涂水质沉积物污染的监测,建立滩涂环境信息数据库。对目标种养物种进行发展预测,建立滩涂试验品种预警机制与制定应对措施,保障滩涂环境的安全。

5.4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助力“三+”经营模式

“公司+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已具有较成熟的体系和内容,由技术先进及资金雄厚的农业公司带头,通过信息共享及合作经营,与农户联系起来。由公司承担难度较大、较繁琐环节的生产管理,风险低、难度小环节的生产管理交由农户负责,实现农户订单式生产,利于扩大生产规模及减少生产成本,进一步推动产业化发展。从黄河滩区连片鱼塘到西部山区冷水鱼养殖区,稻田养鱼、莲鳅共养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让农户有事可做、有钱可赚,将输血式扶贫改为造血式扶贫,促进黄河经济带联动发展,转化农业生产动能,助力黄河生态战略的实施。

猜你喜欢

滩涂黄河生态
霞浦滩涂
“生态养生”娱晚年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上岸的鱼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黄河』
滩涂上的丹顶鹤
滩涂评估方法适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