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检出栖稻假单胞菌1例

2021-03-04符晓莹朱雄麦珍王立程王崇圳韩丽梅李欢陈海

微生物与感染 2021年3期
关键词:琼脂单胞菌菌落

符晓莹,朱雄,麦珍,王立程,王崇圳,韩丽梅,李欢,陈海

三亚市人民医院检验科/中心实验室, 海南 三亚 572000

栖稻假单胞菌(Pseudomonasoryzihabitans,P.oryzihabitans)是一类非发酵的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该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稻叶上定植,通常存在于水、泥土和潮湿环境中,包括医院环境中的下水道、呼吸机、含水的医疗器械和洗手盆等[1-2]。1977年,Pien[3]从1例硬膜外脑出血患者的血培养中分离发现该菌,这是栖稻假单胞菌作为致病菌首次被临床报道。目前,栖稻假单胞菌作为条件致病菌和院内感染菌,多分离自免疫功能低下、肝脏损伤、肿瘤或慢性肾脏疾病患者[4],在软组织感染、肺炎、心内膜炎和菌血症等[1-2, 5-6]中常见,偶见于特殊病例如假体周围关节感染[7]等。目前,国内外对栖稻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病例报道相对较少,导致临床医务人员对该菌的认识不足。本文对就诊于三亚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1例患者血培养中分离并鉴定出的1株栖稻假单胞菌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

患者男性,33岁,黎族,公司职员,家住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该患者于2019年11月17日就诊于陵水县人民医院,就诊前半月余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未予注意;就诊前3 d出现全身乏力、气短、尿少,伴恶心、呕吐等症状,仍未予注意。就诊当天以上症状进一步加重。生化检查:肌酐234.0 μmol/L,血钾6.89 mmol/L;胸部、腹部CT:左肺上叶炎症、心包少量积液、右侧胸腔积液、左侧胸膜增厚、脂肪肝、肝脏形态增大、腹腔积液、双侧肾周渗出改变。县医院考虑患者病情极为危重,于就诊当日便将其转入三亚市人民医院抢救,急诊科以“肾功能衰竭、高钾血症”收入ICU。

入院查体:体温35.8 ℃,脉搏94次/分,血压107/83 mmHg(多巴胺维持下)。双下肢中度水肿,双小腿见散在色素沉着。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7.23×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 81.9%,血红蛋白 137 g/L,血小板200×109/L;生化检查:肌酐281 μmol/L,降钙素原3.98 ng/mL,谷丙转氨酶996 U/L,血钾7.06 mmol/L;心肌钙蛋白I 1.33 μg/L。患者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病史。

入院诊断:急性肾损伤;肺部感染;脓毒性休克;脂肪肝;肝功能不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治疗:入院后告病危,给予静脉滴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1.0 g,每8 h 1次,联合莫西沙星 0.4 g,每日1次,加强抗感染;并加强炎症因子清除、补液抗休克以及纠酸对症支持治疗,但预后极差。患者入院立即送检做血培养,24 h后报告阳性,涂片染色镜检可见革兰阴性杆菌。回报血培养危急值时,临床告知患者已出院。出院原因系患者家属因自身因素主动要求。出院时患者呈昏迷状,血压 83/45 mmHg(去甲肾上腺素3.0 μg·kg-1·min-1、肾上腺素3.0 μg·kg-1·min-1维持下),血氧饱和度96%。双侧瞳孔等大等圆2.0 mm,对光反射稍迟钝。

1.2 材料与方法

1.2.1 主要试剂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嗜血巧克力琼脂平板、中国蓝琼脂平板和水解酪蛋白琼脂(Mueller-Hinton, MH)培养基购于广州迪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血液增菌培养瓶购于美国 BD 医疗器械公司;质谱专用基质(一般细菌)购于生物梅里埃公司;药敏试验纸片购于Oxoid Limited公司;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购于北京天根生化科技公司;PCR Master Mix和2000 Marker购于上海翊圣科技有限公司。质控标准菌株大肠埃希菌 ATCC 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 15442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检验中心提供。

1.2.2 主要仪器全自动血培养仪(BDBACET/FX/200)购自美国 BD 医疗器械公司,迪尔细菌鉴定系统 (DL-96Ⅱ)购自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全自动快速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VITEK MS IVD V3.2)购自生物梅里埃公司,PE基因扩增仪(PE-9700)购自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高电压电泳仪(PowerPac HV)购自美国Bio-Rad公司,紫外线透射分析仪(UV-3C)购自珠海黑马医学仪器有限公司。

1.2.3 细菌分离培养按照《临床微生物检验标准化操作程序》《实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图谱》等权威著作和执行标准提供的方法[8-9]进行。采集后的血培养标本立即置于全自动血培养仪中35 ℃孵育,24 h后需氧瓶报阳性,立即取出置于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分离培养。用无菌注射器抽取需氧瓶中血液标本适量,分别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和中国蓝琼脂平板,同时进行涂片及革兰染色镜检。

1.2.4 质谱仪鉴定依据制造商说明书和《中国临床微生物质谱应用专家共识》[10]进行质谱操作和结果判读。分离菌在血琼脂平板生长24 h后,用一次性无菌接种环挑取单个适量菌落,均匀涂布于靶板,用1 μL基质液封板,置室温干燥后使用VITEK MS IVD V3.2对分离菌进行鉴定。以大肠埃希菌 ATCC 25922进行质控。

1.2.5 生化试验分离菌在血琼脂平板生长24 h后,挑取单个菌落溶于无菌生理盐水,配置成0.5麦氏浓度的菌悬液,选择迪尔96NE鉴定板,经迪尔细菌鉴定系统 DL-96Ⅱ进行生化试验。

1.2.6 药物敏感试验(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AST)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 )M100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2019版)[11]中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标准,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取0.5麦氏浓度的菌悬液均匀涂布于MH平板,每个平板贴的药敏纸片不超过5个,并将平板置于35 ℃普通培养箱中,24 h后测量抑菌环的直径进行结果判读。以铜绿假单胞菌ATCC 15442进行质控。

1.2.7 16S rRNA测序分析分离菌TS383在血琼脂平板生长48 h后,使用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细菌基因组DNA;实验所用16S rRNA通用引物为27F(5′-AGAGTTTGATCCTGGC-TCAG-3′)和1492R(5′-GGTTACCTTGTTACG-ACTT-3′),引物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体系为:25 μL PCR Master Mix,上、下游引物和模板DNA各2 μL,加无核酸水补足至50 μL;反应条件为:94 ℃,30 s;52℃,30 s;72 ℃,90 s,30个循环。扩增产物送北京睿博兴科公司研发部进行TA克隆测序。

1.2.8 系统发育树构建根据16S rRNA测序结果,运用在线Blast软件进行序列比对,选择同源性较高的假单胞菌属部分模式菌株,以醋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calcoaceticus,A.calcoaceticus)ATCC 23055作为外群菌株,运用Mega 7.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所有菌株16S rRNA序列均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 GenBank获取。

2 结果

2.1 细菌培养特征及生化特征

分离株TS383经35 ℃ 24 h培养,在血琼脂平板上可见圆形、皱纹菌落,直径1~2 mm(见图1A);在中国蓝琼脂平板上为光滑菌落,微凸起,边缘整齐(见图1B);在巧克力琼脂平板上可见明显的异质性菌落特征(见图1C);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都具有典型黄色色素。进行涂片染色镜检,显示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无芽孢,大多散在或成对排列。该菌氧化酶试验阴性,触酶试验阳性,其他生化特征如表1所示。

A: Cultured on blood agar. B: China blue agar. C: Chocolate agar.

表1 分离株TS383的生化特征(DL-96Ⅱ鉴定)

2.2 质谱检测系统鉴定

经质谱仪VITEK MS IVD V3.2鉴定,分离株TS383为栖稻假单胞菌,置信度为99.9%。

2.3 药物敏感试验

分离株TS383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均敏感,对氨曲南、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呋辛耐药。

2.4 16S rRNA测序结果

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为约1.5 kb的单一条带(见图2),与目的条带相符。经北京睿博兴科公司研发部进行TA克隆测序,将序列递交GenBank,获得序列号MN911431.1,并运用在线Blast软件进行序列比对。经比对,分离株TS383与GenBank中耐冷假单胞菌(Pseudomonaspsychrotolerans,P.psychrotolerans)C36T和P.oryzihabitansNBRC 102199T(LMG 7040T)的同源性最高,分别是99.79%和99.73%。

图2 分离株TS383的16S rRNA扩增产物电泳图

2.5 系统发育树分析

系统发育树如图3所示。目前假单胞菌属中的有效命名成员多达212个,因此只选择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较高的部分假单胞菌构建系统发育树。模式菌株序列从GenBank获取,选择A.calcoaceticusATCC 23055作为外群。使用软件Mega 7.0比对序列,手工编辑去除不明确的核苷酸和缺口,并采用最大似然法(maximun likelihood)建树。系统发育树显示,分离株TS383与P.psychrotoleransC36T以及P.oryzihabitansNBRC 102199T(LMG 7040T)进化距离最近,自展值为99%,结果可靠;且P.psychrotoleransC36T与已鉴定的5株栖稻假单胞菌归为同一个集群,距离P.oryzihabitansNBRC 102199T(LMG 7040T)分支长度为0,距离P.oryzihabitansIAM 1568T分支长度<0.001,可见亲缘关系十分相近。

Maximum likelihood was used to build the tree based on 16S rRNA sequence analysis. The number in the node i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bootstrap test for 1 000 times.

3 讨论

3.1 命名与鉴定

由于分类学上存在争议,栖稻假单胞菌命名经过多次修改。1985年,因该菌形态学上类似于假单胞菌并可从稻谷中大量分离得到,Kodama等[12]提出命名为栖稻假单胞菌。1987年, Holmes等[13]基于该菌与假单胞菌DNA杂交的同源性较低,提议新属名黄色单胞菌属,即栖稻黄色单胞菌(Flavimonasoryzihabitans,F.oryzihabitans)。1997年,Anzai等[14]通过16S rRNA系统进化分析方法,发现假单胞菌属、黄色单胞菌属和金色单胞菌属同源性>93.9%,提议三者列为同一属,并入假单胞菌属。原核生物有效命名表(List of Prokaryotic Names with Standing in Nomenclature,LPSN)[15]上注释该菌的正确命名为P.oryzihabitans,F.oryzihabitans为同模异名(homotypic synonym)。

栖稻假单胞菌与假单胞菌属中大部分菌种差异最为显著的一点是,其氧化酶试验阴性,这值得微生物检验人员注意。将本报告分离的TS383株与P.oryzihabitansHainan[16]和P.oryzihabitansNBRC 102199T的生化特征进行对比,部分酶类如鸟氨酸脱羧酶、赖氨酸脱羧酶、尿素酶,部分糖类如麦芽糖、蔗糖等项目,生化反应结果都不尽相同,有时传统的细菌鉴定仪无法准确鉴定。国外有研究者认为,栖稻假单胞菌属于罕见致病菌,各分离株之间的表型特征差异难以鉴定到种的水平,建议采用16S rRNA测序等分子鉴定技术[5,17]。

3.2 与耐冷假单胞菌(P. psychrotolerans)的亲缘关系

耐冷假单胞菌是需氧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菌落呈黄色,氧化酶试验阴性、触酶试验阳性,生长温度4~37 ℃,由Hauser等[18]在2004年发表有效命名。Tran等[19]在2017年对373个假单胞菌属细菌的全基因组DNA-DNA杂交进行计算机模拟,将有效模式种的基因组两两比对后发现,P.psychrotoleransDSM 15758T(DSM 15758T=C36T)和P.oryzihabitansNBRC 102199T存在于同一个基因群(genospecies)中,2个菌株全基因组平均核苷酸一致性(average nucleotide identity,ANI)高达98.5%,意味着这两种菌亲缘关系密切。鉴于P.oryzihabitans发表时间早于P.psychrotolerans,本文提出P.psychrotolerans作为P.oryzihabitans的次定同物异名(junior synonym)。以上结果与本例分离株的系统发育树中所揭示的P.psychrotoleransC36T与P.oryzihabitansNBRC 102199T(LMG 7040T)的亲缘关系结果一致。本例分离株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仅基于16S rRNA序列,难免有局限性。而ANI分析基于所有直系同源蛋白编码基因比较,克服了DNA-DNA杂交的繁复性和16S rRNA序列分析的保守性,成为目前原核生物分类的金标准[20],以ANI值的95%~96%作为分类阈值,被广泛应用于细菌种属的重新分类以及未知菌的鉴定。

3.3 耐药性

本例分离株TS383的AST结果显示对大部分抗菌药敏感,包括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而对氨曲南、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呋辛耐药。这与大多数文献报道的结果相似。需要注意的是,国内发现对3代头孢菌素耐药的栖稻假单胞菌分离株,其中头孢曲松和头孢他啶耐药率分别达50%和37.5%[2, 6],因此治疗期间应根据AST结果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有报道指出,栖稻假单胞菌并非人体正常菌群[5],根据本例患者的个人信息、入院时的感染指征、血培养分离得到纯菌落以及AST结果,推断该患者社区感染栖稻假单胞菌的可能性大。目前,栖稻假单胞菌感染的病例报道中甚少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本例患者临床给予泰能联合莫西沙星治疗,但预后极差,可见感染早期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性。本报道结果提示,微生物检验人员应关注栖稻假单胞菌的案例报道和相关研究,以获取更多资料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琼脂单胞菌菌落
琼脂基环保包装材料的研究进展
消除国产琼脂磷酸盐沉淀的工艺优化及设计
辽中区患病草鱼体内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测定
基于图像识别的菌落总数智能判定系统研制
不同emm基因型化脓性链球菌的菌落形态
牙龈卟啉单胞菌口腔感染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研究进展
马传染性贫血琼扩试验中琼脂配比浓度及温度因素对琼脂板制作的影响
有效选择沙门氏菌培养基
免疫球蛋白IgY对牙龈卟啉单胞菌诱导的牙周炎大鼠模型的影响
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活菌的方法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