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G时代商业银行的挑战与变革

2021-03-03纪瑞朴

银行家 2021年1期
关键词:银行

纪瑞朴

2019年6月,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标志着我国正式跨入5G新时代。同时,中国也成为继韩国、美国、瑞士、英国后,第五个正式商用5G的国家,且在5G的主要技术领域中保持领先地位。

从1G到4G,既是一部科技进步史,也是一部金融进化史,我们深切感受到了4G给金融业带来的颠覆式创新,特别是4G催生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推动了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科技的异军突起。未来,随着5G技术的广泛应用,凭借其高速率、低功耗、低时延、广联接等超强特性,将为银行业带来全新的服务手段与交互方式,催生金融服务新业态,重塑服务模式、运营模式乃至金融场景生态圈,赋能银行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转型升级。但挑战与机遇并存,5G商用也将给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组织架构、营销模式、风控模式等带来全方位冲击与挑战。因此,洞察利弊、谋篇布局、抓住风口、乘势而上,已经成为5G时代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

5G的技术特点及应用场景

5G的技术特点

自20世纪80年代1G诞生以来,每十年便出现新一代的移动通信革命性技术,推动产业和应用持续革新,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与4G相比,5G具有五大技术特点。

高速率。4G峰值传输速率为100Mbps,而5G速率则可达到10Gbps,是4G的100倍以上。高速率是5G带给人们的最直观体验,可消除信号传输卡顿,让人们尽情享受3D通信、8K超高清视频、360度全景VR游戏的畅快与“任性”,银行转账结算中常见的“业务正在处理中,请等待”这一恼人难题将迎刃而解。

低时延。时延是指数据(报文、比特)从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耗费的时间,它由发送时延、传递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四部分组成。4G通信网络的时延约为50毫秒,而5G的空口时延可控制在1毫秒以内,时延降低约50倍,远优于人体的应激反应,可以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领域。

广联接。4G网络连接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万个终端,而5G每平方公里则可连接100万个终端。这意味着万物互联成为可能,海量的物品和设备将连入5G网络,从而搭建真正的物联网。从1G到4G,移动通信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通信,而5G凭借广联接的特性和优势,通信范围将向人与物、物与物全面扩展,身份标识、状态感知将延伸到每个物品、每个角落,从此迎来万物互联、万物智联的新时代。

泛在网。“泛在”源于拉丁语Ubiquitous,原意是“神啊,无处不在”。从字面上看,泛在网是指像神一样广泛存在的网络,它以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能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物品都能顺畅地连接和通信为目标。泛在网的国际标准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广泛覆盖,凡是人类足迹延伸到的地方都需要被覆盖,纵然是高山、峡谷也不例外;另一方面是纵深覆盖,是指人们生活中虽然已有网络部署,但需要进入更高品质的深度覆盖,包括信号不好的卫生间、地下车库等狭小深层空间。在3G和4G时代,网络信号传输使用的是宏基站,功率高、体积大,无法密集部署,导致距离近信號强、距离远信号弱。5G时代将广泛使用微基站,即小型基站,能覆盖末梢通信,使得任何角落都能连接网络信号。

低功耗。在5G技术的加持下,可以彻底打破智能终端由于高功耗而几乎每天都需要充电续航的困扰,大部分接入5G物联网的智能终端一周只需充电一次,甚至每月充电一次,可以大幅节省能源、降低成本、提升续航能力,从而极大改善用户体验,促进物联网的快速推广普及。

5G所汇聚的超强特性与优势,主要得益于幕后的极化码、新型帧结构等一系列黑科技的支撑,其中业界公认最具影响力的黑科技有五大类:一是大阵列天线的波束赋形,二是微基站密集组网,三是新频谱毫米波,四是网络切片,五是边缘计算。如网络切片技术就是根据不同业务应用类型对网速及时延的不同要求,将网络资源从逻辑上切分成多张相互独立的专用网络,即“虚拟专用网络”。每个切片完全独立定义,用户可以快速灵活地部署网络。这如同将一条公路划分为人行道、快车道、慢车道一样,既可有效避免交叉混行而导致的网络拥堵,大幅提升传输速率;又可减少信道频谱资源占用,确保5G网络容纳海量链接。

5G的应用场景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规划愿景,5G有三大应用场景:一是大规模物联网场景(mMTC),主要应用于智慧城市、智慧校园、智慧网点、智能家居、智能风控等领域。二是高可靠低时延通信场景(URLLC),主要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自动驾驶、远程医疗、车联网等。三是增强型移动宽带场景(eMBB),主要应用于云办公、VR/AR、超高清视频、远程教育等。

综合上述特点及应用场景可以预见,5G对于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打造智慧社会,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特别是对于与信息技术结合最为紧密的银行业,5G更将与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VR/AR等前沿科技深度融合叠加,释放出具有乘数效应的技术支撑潜力,为催化银行业的变革与转型带来无限想象空间,促使其加速走向Bank4.0新时代,从而以金融视角完美诠释“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这一科学论断。

5G为商业银行转型升级带来新动能、新契机

全面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升级,创造全新用户体验

打造智慧网点。在5G新时代,5G将与人工智能、生物识别、机器人、全息投影等各类“黑科技”深度融合,应用于银行网点的迎宾识别、互动体验、营销展示、刷脸支付等客户全旅程服务,从而简化网点高频、耗时长的业务流程和操作模式,为客户带来无介质、无接触、无延迟的金融服务体验。特别是随着5G泛智能终端的普及,形态多样的5G终端设备将无限扩展银行服务的连接范围及服务能力,客户通过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移动智能终端,可随时随地与银行进行服务交互,从而使金融服务更具科技感、未来感和温度感。

建立远程虚拟银行。5G以及全息投影、机器人等新技术,为远程虚拟银行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与云计算共同构筑云端之上的新型网点,实现线上线下渠道互补融合,进一步突破物理空间距离对银行服务的限制,减少银行网点服务的盲区。未来,银行可运用“5G+全息投影”,为服务较难触达、人员稀少地区的客户提供全息银行服务,客户与银行服务人员在不同地理空间,通过全息影像可实现面对面的自然交谈和业务办理。客户在全息银行中实时创建、查看、处理、分享虚拟的3D全息金融数据,完成金融交易,让银行网点真正实现本地和远端实时办理金融业务,达到“连接无感、服务无界、体验无限”的场景效果。

变革支付模式。继二维码支付、云闪付等迅速普及之后,VR/AR支付等更为先进的支付方式正在逐渐开发和萌芽,但却遭遇网络带宽不足、时延较长、卡顿严重等瓶颈制约。而5G时代10Gbps的高速率、毫秒级的低时延将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大大缩短交易时间和操作延迟,VR/AR支付将得以迅速推广。同时,5G融合生物识别技术未来或将涌现脑电波支付、微表情支付、声纹支付等形式多样的新颖业态,赋予人们既简约便捷又极具科技感的支付体验。此外,基于5G万物互联的特性,未来通过在每个商品上安装传感器,客户在选择商品的同时即完成了商品的识别与款项支付,无人值守、无感支付的超市和银行将犹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助推传统银行向开放银行转型,拓展金融场景化生态圈

以数据共享、融入场景、构建跨界生态为核心的开放银行模式,是传统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新趋势。但开放银行得以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是万物互联,而5G技术恰好会开启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在5G赋能下,银行通过开放API,可以将各类金融产品、服务乃至数据信息向企业客户、电商、科技公司、金融同业机构全面开放,将银行服务广泛植入到客户端、机构端和政府端,无感融入所有人的生产生活场景,从而为客户提供无处不在、无微不至的综合服务解决方案。

未来,借助“5G+物联网”,可以将银行账户直接与居民家庭的水、电、气、热力表等相互连接,实现远程查询和自动缴费;银行与用户、医疗保健机构三方互联,可以使医生借助可穿戴设备实时追踪用户的身体健康状态,而银行则可根据用户的健康数据精准营销保险、贷款、支付等业务。

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实体流三流合一,加快供应链金融智慧化转型升级

未来5G深度融合数字化技术,将彻底打破传统供应链金融线下人工操作的服务模式,实现从客户营销、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到风险评估、贷后监管等全流程的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

打造批量式、定制化的智能精准营销机制。相较于过往以名单式、推荐制形式开展的粗放式营销,5G时代更多的是利用供应链上合作伙伴开放共享的多维度信息资源,通过构建智能化数据模型、优选算法和程序敏锐洞察客户需求、拓展细分市场、为客户量身定制并推送综合服务。

构建智能化、嵌入式风险防控机制。5G时代,作为银行业经营重心的风险管控环节,将引入和开发多类型的数字化技术,可远程实时获取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水电等能源消耗数据、物资仓储、抵押品状态等信息,从而更加精准地识别和评估企业的经营风险、智能筛选目标客户,并对贷后异常行为自动跟踪预警。

5G赋能客户简约、极致的金融服务体验。“5G+生物识别”可实现更加便捷的身份认证;“5G+AR/VR”以沉浸式、场景化方式打破时空限制,创新与客户的交互模式,實现视频面签、视频开户及视频授信;“5G+区块链”将以独特的智能合约方式带来触发式、自动化金融服务,从而引领客户充分体验更具现代科技感的智慧金融新生活。

延伸服务,降低成本,拓展普惠金融的深度与广度

受限于物理网点、技术系统、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长期以来传统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举步维艰,无法做到人群的广覆盖。随着5G应用的普及,依托“5G+物联网”,能够让银行与客户更加便捷地连接,通过万物互联产生的真实物流信息、经营信息,可为小微企业进行风险定价,破解其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引领客户结构向长尾化升级。同时,借助5G高速网络,还可突破农村偏远地区的地域限制,结合生物识别、无人机等技术应用,让农户的身份识别、财产鉴别、征信鉴别更加便捷高效,让普惠信贷风控管理更加智能,从而使农村普惠金融在5G的沐浴下绽放光芒。

打造智能风控系统,推动银行风险监控更全面、智能、高效、精准

5G提升风险管理的基本路径是依托与金融科技的叠加效应,强化“技防”机制,并深度嵌入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的全链条,进而实现从“人控”到“数控”“智控”的跃升。一是借助“5G+大数据”,建立产业信息化入口。作为连接各种信息的中枢,银行系统可获得范围更广、速度更快、真实有效的数据沉淀,后台可根据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开展数据深度挖掘,提供多维度、立体化的客户精准画像,进而更深层次地洞察和揭示风险特征。二是借助“5G+物联网”,重构智能化、嵌入式风险管控机制。银行可将中台市场环境分析、业务风险评估以及金融产品开发的关口前移,深度嵌入产业供应链以及企业生产链中,为强化风险管理提供数据参考及决策支持。三是依托5G协同,推进实体经济产业数字化。银行可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整合企业数据资源,缔造数据价值,优化企业内部流程,从而打破数据“烟窗”、消除信息不对称,进而降低信用风险。

5G时代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银行业5G应用紧锣密鼓,相关政策法规与技术标准亟待跟进。在总体制度设计上,5G面向银行业的跨界融合应用存在两大空白:一是政策法规缺位。5G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生事物,如何规范5G应用属于世界性难题,特别是在5G商用初期探索阶段,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困难重重,因而5G行业应用缺乏规范有序、包容审慎、鼓励创新的外部环境。同时,5G属于底层基础技术,无法单枪匹马开展跨界应用,需要与新兴金融科技融合叠加才能有效服务于银行业,然而金融科技在银行业的应用同样缺乏法律许可与支持。如我国法律至今尚未明确声纹、虹膜、指纹等生物特征信息可作为身份证明,致使刷脸支付、指纹支付等法律效力存疑,法律风险突出。此外,“5G+大数据”“5G+云计算”涉及跨区域数据服务,与现行的数据本地化、银行核心业务不得外包等监管政策相悖。二是缺乏统一的技术应用标准。目前,我国银行业对5G的应用规划、应用设计、网络架构、网络应用适配缺少主流技术路线引领及金融行业技术标准规范指导,严重拖累了“5G+物联网”“5G+大数据”在银行业的布局应用,进而影响了银行与各行业的跨界融合、互联互通,使5G的催化变革效应大打折扣。

5G加速了传统银行向开放银行转型,网络安全管控难度倍增。相比现有的相对封闭的移动通信系统,5G对通信技术的颠覆性体现在用户、设备终端更为开放,传输速度更为迅捷,数据安全性和可靠性风险也随之叠加。在开放连接的5G网络环境中,伴随客户对转账结算、信贷融资便捷性和可得性需求的期待升级,金融服务将打破传统壁垒,在众多终端开放互联,银行所面临的大规模、高频次恶意网络攻击的风险将显著增加。同时,未来5G网络将连接大量存储资源有限的终端,因其无法部署较为复杂的安全策略,一旦被攻破,形成僵尸网络,势必会引发网络中断、银行业务系统瘫痪。

5G带来的万物互联使客户信息量呈指数级增长,隐私保护及合规操作管理承压。未来5G应用大量上线后,“5G+物联网”支持的银行服务将汇集大量用户隐私数据,如用户身份信息、家庭住址、资产状况、行为偏好等。同时,随着“5G+音视频”在银行业的广泛应用,场景化将带来种类繁多、规模空前的视频数据信息,如开户视频、面签视频、认证视频等。在银行业日益追求数据开放共享的背景下,如何有效防范隐私数据泄露将成为严峻挑战。

5G衍生新型风险,传统风控手段与机制亟待创新升级。5G将催化银行业创新变革的新浪潮,金融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将层出不穷,与之伴生的新型风险也将快速演化升级。一是操作风险。5G时代银行业由封闭走向开放,借助物联网,银行与供应链上的企业、电商、物流公司、仓储公司乃至科技公司、同业机构全面互联互通,极易导致合作方的操作风险间接传导至银行。二是市场风险。随着5G驱动银行数字化转型,市场风险模型更加依赖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模型构建更为复杂,模型验证更为困难,输出结果较难解释,导致模型应用产生不确定性。三是信用风险。5G催生的开放银行生态合作模式可能导致部分银行过度依赖助贷、导流等合作机构,银行将授信审查、风险控制等核心环节外包,成为单纯的放贷资金提供方,从而弱化了自身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

商业银行5G布局策略

聚焦5G商用动态,加速推进传统银行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升级。一是在5G商用化之际,银行应明确数字化、智慧化战略发展方向,紧密跟踪各行业5G应用的发展趋势,特别是5G与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融合的应用动态,充分发掘拓展金融服务的机遇和切入点。二是银行要科学制定数字化、智慧化发展策略与路径,包括目标定位、技术架构、业务架构、风控机制、数据治理等。根据业务属性和经营模式,为5G在银行业的应用制定清晰的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有方向、有计划、分层次推进5G应用落地。三是依托5G技术的金融创新项目应用在推广前要先行试点,避免一哄而上而引发重大风险。

加强外部合作,系统谋划5G终端应用。商业银行要选择适合的5G战略合作伙伴。随着5G泛智能终端的普及,银行网点将会日渐收缩,而具有实时在线、快速便捷优势的移动金融将成为未来银行发展的主攻方向。商业银行要加强与运营商的深度合作,共建“金融+科技”新生态,培育5G背景下的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网络银行、远程银行、自助银行一体化的新模式。同时,还要系统谋划5G终端应用。商业银行要加紧布局与5G手机厂商的合作,进一步丰富手机银行功能,提前将金融服务嵌入5G手机终端。此外,还要积极探索5G泛智能终端的金融应用,将金融服务网络向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仪表、无人机等终端无限延伸,不断扩展银行服务的连接范围和服务能力。

培育5G应用架构体系,打造5G金融生态圈。一是在硬件方面,银行要紧跟5G的发展脚步,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引入机器人、超高清投影以及VR/AR设备,加快推进智慧网点建设,为5G智慧金融发展提供必要的硬件载体。二是在软件方面,基于5G带来的数据流量和边缘计算技术,银行要持续改进升级应用工具的智能化水平,为智慧金融服务工具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提供保障。三是在业务运营方面,基于5G技术扩展金融服务边界,银行应主动参与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校园、在线医疗等场景的创建,重构场景化金融生态圈,让“无感金融”深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

搭建智能风控平台,有效防范5G应用的衍生风险。一是打造标准化的智能风控平台。商业银行要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银行风控智能化的成熟经验,强化与科技公司的协同联动,引入机器学习、遗传算法、知识图谱等新兴技术,不断扩展数据信息维度,优化数据风控模型,通过将宏观因子、行业及周期性因子、区域及产品因子等纳入大数据风控模型,重构多维指标评价体系、实时动态管理分析模型以及智能风控决策引擎,全面提升风控智能化水平。二是借助大数据的互联互通,实现预警情报共享。商业银行要充分借助外力,通过政策层面有效感知社会安全数据,借助电信运营商把控网络流量端动态,联合工控系统集成商获取优质安全服务。三是健全数据治理制度规范,合理界定数据开放范围及使用权限,强化客户数据和隐私保护。四是审慎评估5G、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等各类新技术的安全性和适用性。合理设定合作方的准入条件和门槛,坚决守住安全关口与风险底线,从源头上遏制由新技术应用衍生的跨界风险。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丹东市中心支行)

商业银行月度资讯

《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落地

12月3日,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并将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该办法从规模、关联度、可替代性和复杂性四个维度确定了银行系统重要性得分计算方法。

《中国影子银行报告》发布

12月4日,中国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课题组发布《中国影子银行报告》,提出界定影子银行的四项标准,并将我国影子银行分为广义和狭义两大类。

银保监会通报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

12月10日,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关于2020年第三季度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通报了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接收并转送的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

邮储银行获批筹建直销银行

12月21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上交所发布公告称,其拟全资发起设立子公司,名称拟为“中邮邮惠万家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拟为人民币50亿元,注册地拟为上海市,邮储银行持股比例为100%。

适当延续普惠小微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期限

12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并对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发放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继续按贷款本金40%给予优惠资金支持。

谷澍将接任农业银行黨委书记、董事长

12月24日,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谷澍到任中国农业银行,接任到龄退任的周慕冰出任党委书记一职。在经过董事会、股东大会及监管批复等程序后,谷澍有望出任农行董事长一职。

村镇银行资产负债规模增速居银行业首位

12月24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中国村镇银行行业发展报告2019~2020》指出,2018、2019年,全国村镇银行资产负债规模增速居银行业首位,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银保监会发布银行理财子公司销售管理暂行办法

12月25日,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开展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销售业务活动需要遵守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理财子公司办法》和《办法》等制度规定。

猜你喜欢

银行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银监会再批三家民营银行
第三家互联网银行创立 四川新网银行于近期开业
幽你一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