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1.5+1.5”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2021-03-01桂文龙刘俊栋苏治国刘晶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畜牧兽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桂文龙 刘俊栋 苏治国 刘晶

摘要 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为例,构建并实施了“1.5+1.5”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实施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推进“双身份”招生招工一体化,完善“双交替”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建设校企互聘共用的“双导师”教学团队,建立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双模式”运行管理制度,落实多方参与的“双评价”考核评价机制,实现了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赢,促进了产教深度融合,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我国高职教育全面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03-0279-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03.076

Abstract Taking the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pecialty of Jiangsu Agrianimal Husbandry Vocation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the “1.5 + 1.5” talent training model was constructed and implemented.We should vigorously implement the “dualsubject”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odel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dual status” enrollment and recruitment, perfect the “double alternation” talents training system and standards, construct “double tutors” teaching team for schoolenterprise interemployment and sharing, establish a “doublemode” ope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reflec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and implement a “doubleevaluation” evaluation mechanism with multiparticipation.The winwin situation among students,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was achieved,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was promoted, and remarkable results were achieved.The research results coul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pilot work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in China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pecialty;Talent training model;Modern apprenticeship;Reform

畜牧獸医专业是我国高职院校农林牧渔类的传统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动物饲料配制、繁殖技术、饲养管理、疫病诊断与控制等相关理论与技术技能,能够从事养殖场生产技术与管理、动物门诊、饲料及兽药营销等方面的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随着我国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养殖业的转变,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养殖模式也由传统的散养逐步向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养殖转变,我国养殖业开始重视生产优质、绿色的动物源性食品[1]。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当然它的发展离不开行业、企业的参与,许多高职院校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建立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它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2]。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探索实施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以畜牧兽医专业为代表与企业建立了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探索实践了畜牧兽医专业“1.5+1.5”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学校双主体育人的特色现代学徒制,更好地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3]。笔者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为例,构建并实施了“1.5+1.5”人才培养模式。

1 畜牧兽医专业“1.5+1.5”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在畜牧兽医专业构建并实施了“1.5+1.5”人才培养模式(图1)。第一阶段,学生以学校为主体学习公共基础课、专业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结合学校基地或合作企业进行专业教育、岗位剖析和企业文化等学习1.5年,目的是熟识行业环境及特点,学习专业基础课程[4];第二阶段,学生(学徒)以企业为主体,在合作企业进行岗位体验、岗位技能和职业核心技术训练,结合学校专业素质和技能等培养1.5年,目的是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以学徒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

2 畜牧兽医专业“1.5+1.5”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自2008年以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积极探索具有现代学徒制性质的“双元一体化”人才定向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定向培养”形式与企业开展联合人才培养;2012年,学校正式与光明集团上海农场以“现代学徒制班”命名定向培养班级,畜牧兽医专业实践了“1.5+1.5”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具有农牧特色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2.1 校企深度合作,实施“双主体”育人模式

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合作办学机制体制,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5],与光明集团上海农场签订了“双主体”育人协议,明确了校企双方的职责与分工,校企双方共同组织实施,形成了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图2)。即学校与企业进行总体项目统筹规划,二级学院与人力资源部共同研究、制定合作模式与系统规划实施,专业带头人与分场场长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专业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制定教学内容和共同组织实施。通过实施,进一步深入推进了校企紧密合作、协同育人。

2.2 改革招生制度,推进“双身份”招生招工一体化

按照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要求,结合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畜牧兽医专业与企业共同制订了招生招工方案,明确每个学生(学徒)“学院学生”与“企业学徒”的“双身份”, 真正实现了“招生即招工、招工即招生”。在招生简章中明确现代学徒制班的办班意向和录取相关规定,当新生报到时专门设立现代学徒制试点班报名点,争取在招生录取时有意愿加入现代学徒制班的同学,通过学生自愿报名、企业招聘面试的办法,组建形成畜牧兽医专业现代学徒制班;现代学徒制班每一位学员都要签订学生与企业、学校与企业2份合同及学徒、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三方协议[6],并为学徒购买安全保险,保障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权益[7]。

在入班后,二年级进入企业半工半读前(第3学期末)公司与学生先签订“服务合同”成为企业的“准员工”, 明确劳动和学习时间、公司给学生生活补贴标准、安全责任等事项;学生成为“准员工”后,根据专业方向主动选择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师傅,签订师徒协议,明确各方权益,校企共同管理学徒,直到毕业不改变师徒关系;另外,在实施过程中,灵活采用“进退机制”,即在第3学期结束时进行一次“中途进退选择”,即不愿意在试点班继续学习的,经学院批准,可以到原专业的非试点班继续进行第4~6学期的学习;相关专业非试点班的学生愿意到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学习者,经学生申请、学院批准,可到试点班继续进行第4~6学期的学习。

2.3 针对企业需求,完善“双交替”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

面向畜牧行业职业岗位要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如畜牧兽医专业上海农场现代学徒制班职业面向(表1),按照“合作共赢、职责共担”原则,校企共同制订“双交替”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技术标准、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及相应实施方案[8]。校企共同建设基于工作内容的专业课程和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双交替”专业课程体系,如畜牧兽医专业上海农场现代学徒制班课程体系(图3),具体开设课程(表2),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材,完善学校教师、企业师傅的选拔条件,创设学徒岗位的学习环境和统筹好教学资源。

2.4 校企专兼结合,建设校企互聘共用的“双导师”教学团队

学院积极加强与企业深度合作,创建“双师工作站”,组建了畜牧兽医专业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建立健全“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双导师”管理机制,完善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制,促进专兼教师的融合。

对学校教师的要求为教龄满3年、1年企业实践经历,同时专业知识扎实、教学水平高,并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对企业师傅的要求为工龄满3年,同时具有一定的教学与管理经验,并具有中级及以上职业技术资格等级。对合格的“双导师”,校企双方与“双导师”签定聘任协议、颁发聘任证书,聘期一般为3年,期满后对其导师资格进行重新审定。在共同实施教学过程中,校企双方对“双导师”实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双导师”课酬、奖励等发放和学校教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企业师傅晋升技术职务等级评定的重要依据[9];進一步明确导师的职责和待遇,对考核合格的学校教师按学校原有的课时标准的2倍发放补贴,企业师傅与学徒采用一对一的办法对学徒进行具体岗位培训与指导,按企业工时标准的2倍发放补贴。

2.5 规范学徒管理,建立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双模式”运行管理制度

通过签订校企合作办学协议、“现代学徒”人才培养协议,明确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责权利,建立校企联席会议制度及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班班级管理制度,提高校企学徒的管理效率;建立“博客”网站, 将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实施计划、教学课件、企业文化、学生与教师互动等信息上网,随时更新及维护,形成产教融合、校企互通的开放教学模式,实现远程监控与管理;建成远程监控管理网站,邀请第三方、行业企业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使人才培养标准与职业岗位标准相衔接,确保人才培养工作平稳运行;建立定期检查、反馈等形式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加强现代学徒制运行保障体系建设,确保试点班人才培养质量;制订学徒管理办法,保障学徒权益,根据教学需要,科学安排学徒岗位、分配工作任务,保证学徒合理报酬,落实学徒的责任保险、工伤保险,确保人身安全;建立并健全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学校模式与企业模式相结合“双模式”教学管理制度,制订学分制管理办法和弹性学制管理办法,让学员灵活学习与就业创业。

2.6 创新评价方式,落实多方参与的“双评价”考核评价机制

创新考核评价与督查制度,基于工作岗位制订以育人为目标的学徒考核评价标准,建立多方参与的“双评价”考核评价机制(图4)。学校负责组织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的日常考核,按照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原则,由“双导师”和第三方机构对学徒(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核;校企双方共同制订考核评价标准、岗位技能考核指标和评分细则,对轮训岗位群进行技能达标考核[10];采取分阶段考核的方法,在完成每个岗位的实训任务后,经过学徒(学生)自我鉴定、学校导师对学徒(学生)进行理论考核、企业导师和行业专家对学徒(学生)进行技能考核、双导师联合对学徒(学生)进行综合考核等程序,综合评价学徒(学生)在该岗位的实训成绩[11];考核成绩用于对学徒(学生)的毕业综合评价,考核合格后,进入下一个实训岗位,直至完成该专业所有岗位的实训,而对于考核不合格者,则应延长岗位轮训时间,并重新考核。

3 畜牧兽医专业“1.5+1.5”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取得的成效

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在实践“1.5+1.5”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通过不断探索、创新、推广,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增强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竞争力,实现了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赢,促进了产教深度融合,取得了明显成效。

3.1 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自2012 年以来,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共举办了4届8个现代学徒制班,共有194名学员毕业,100多名专兼教师参与,毕业生均就业于畜牧兽医相关企业,就业对口率达100%;2015届上海农场现代学徒制班26名毕业生全部就业,其中22名就业于上海农场,4名毕业生就业于畜牧相关企业,现有6名学生成为企业高管,有效促进了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3届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比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各专业就业现状满意度平均高18.0百分点,毕业生半年后的月收入比全校各专业平均高858元;近年来,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 2项,2 名学生荣获“江苏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标兵”称号;荣获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 项,“优秀毕业设计团队奖”1项 ,1名学生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2名学生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干部,1 个班级被评为省级先进班集体。

3.2 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范围不断扩大

通过畜牧兽医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学校目前有10个二级学院27个专业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定向培养学生2 000余人,参与企业49个,不断扩大了试点范围;学院也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畜牧兽医、动物医学、动物药学、宠物养护与训导、水产养殖技术专业5个专业为试点专业。目前,5个试点专业共组建2个宠物专业班、2个动物药学专业班、2个畜牧兽医专业班、6个水产专业班、2个动物医学班,合计学徒262人。各专业组建了校企双方参与的试点专业工作小组,校企联合制定了校企合作协议书、“现代学徒制试点班”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书、“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办班方案、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标准、企业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等,明确了试点班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待遇,就安全工作、冠名费、技能导师和知识导师补贴、班主任、教学顾问、学生干部及其有关补贴等制定了相应政策,有力推动了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学校的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3.3 企业主动与学校深度合作不断增多

实施现代学徒制促进了企业的转型与发展。一是解决了现代畜牧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技能人才缺口大,现代化、智能化、集约化生产迫切需求技术技能熟练人才难题;二是解决了当前社会包括涉农专业学生对畜牧行业的认同度低,就业创业质量不高,转岗流失的比例增加的问题。自学校实施现代学徒制以来,牵头成立中国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校企联盟),与现代牧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大集团、雨润集团等716家企业紧密合作,协同实施现代学徒制育人。大多数企业为了解决产业的转型升级、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等问题,主动联系学校尝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一是实现了招生招工一体化,入校即入场(厂),学徒即准员工,就业压力小,能够吸引有志于服务现代畜牧业的学生;二是实现了专业与产业对接,与生产实际接触,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学生“学得进、用得上、留得住、沉得下”,促进了企业的转型与发展,有力促进了高职教育的校企深度合作、产教深度融合,推动高职教育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萍萍.新形势下高职动物医学专业“2+0.5+0.5”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33(9):235-236.

[2] 桂文龙,胡新岗,刘俊栋.职教集团模式下高职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大学教育,2018(8):151-153.

[3] 桂文龙,苏治国,黄银云,等.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J].职业技术,2018,17(8):26-28.

[4] 闫港,王丽丽,黄雷,等.基于高职动物医学专业“2223”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7,22(4):82-84.

[5] 施帅,徐海祥,瞿桂香.高职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的研究: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农产品加工,2018(14):97-98.

[6]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内容[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2.

[7] 傅翔,席敏.浅谈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现代学徒制:以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为例[J].时代汽车,2016(7):50-51.

[8] 李传伟.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J].天津电大学报,2015,19(1):42-47.

[9] 朱亚平.现代学徒制实施方式与配套政策设计研究[J].现代商业,2017(18):190-191.

[10] 伍有才.高职视角下构建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探究[J].南方職业教育学刊,2016,6(4):65-69.

[11] 李祥新,李岩.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0):33-37.

猜你喜欢

畜牧兽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制药专业和畜牧兽医专业共享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创新分析
信息技术与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