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农业多功能拓展策略研究

2021-03-01李梁毛昭庆王雪娇李隆伟鄢文光陈良正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云南

李梁 毛昭庆 王雪娇 李隆伟 鄢文光 陈良正

摘要 農业本身就是一个多功能体,农业多功能性是指农业具有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功能。随着我国经济在较长时期保持高速度增长,农业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在不断增强,其生态、文化、社会等功能地位逐步显现,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发展多功能农业是农业发展与进步的必然趋势,是传统农业发展向现代农业发展转变的必然结果,更是实现乡村振兴政策的目标。充分利用云南气候资源、农业产业、民族文化等多样性优势,努力拓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多样性,在生产出更多“云系”“滇牌”特色农产品,打造云南在全国乃至世界有优势、有影响、有竞争力的绿色农产品品牌的同时,拓展农业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对延长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价值链,全面提升云南农业的综合效益,不断壮大农业经济实力,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农业多功能;功能拓展;云南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03-0258-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03.069

Abstract Agriculture itself is a multifunctional body. Agricultural multifunctionality means that agriculture has economic, ecological, social and cultural functions. As Chinas economy has maintained a high growth rate for a long period,the basic supporting role of agriculture is constantly increasing, and its ecological, cultural, and social functions have gradually emerged. It has expanded the versatility of agricul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functional agriculture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and it is also the goal of realizing the polic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Make full use of the diversity advantages of Yunnans climate resources, agricultural industry, national culture, etc., strive to expand the diversity of plateauspecific agriculture, produce more “Yun” and “Dian” brand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create Yunnans a influential and competitive brand of green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edomiant in the country and even the world,at the same time, expand the functions of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protection, tourism and leisure, cultural inheritance, etc.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xtend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chain, expand the agricultural value chain,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s of Yunnans agriculture, continuously strengthen the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continue to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Key words Agricultural multifunctionality;Function expansion;Yunnan

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业除了承担为全社会提供生活资料、为轻工业提供原料、为农用工业产品提供市场、为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积累和劳动力、为国家创汇等传统经济功能外,还应该承担起保障农民就业、保护资源环境、文化休闲和农业文化的传承等社会和环境方面的非经济生产功能[1]。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发展多功能农业是农业发展与进步的必然趋势,是传统农业发展向现代农业发展转变的必然结果。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宽裕”的乡村振兴政策目标,无不需要积极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

充分利用云南气候资源、农业产业、民族文化等多样性优势,努力拓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多样性,在生产出更多具有保障、保健等功能的“云系”“滇牌”特色农产品,打造云南在全国乃至世界有优势、有影响、有竞争力的绿色农产品品牌的同时,拓展农业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推进现代多功能农业的发展,对延长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价值链,全面提升云南农业的综合效益,不断壮大农业经济实力,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都非常有必要而且十分迫切。

1 云南农业多功能拓展的成效及问题

云南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为贯彻落实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部署,云南省在随后多年出台的涉农相关政策文件中,进一步制定了系列措施,积极鼓励农业功能的拓展,推动了全省多功能农业的发展。

1.1 云南多功能农业拓展成效

1.1.1 就业增收等社会保障功能成效显著。云南是一个对农业依存度较高的省份,农业是云南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依托。农业连续多年为全社会提供了50%以上的就业岗位,为农村居民提供了近50%的可支配收入。

1.1.2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近年来,各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休闲农业新产业新业态,逐渐形成了如元阳梯田、罗平油菜花节、腾冲花海节等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休闲农业产业发展模式,产业形态从最初的单一娱乐性的“农家乐”逐渐向产业配套、功能多样的休闲农业发展。农业农村部公布的《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中,云南省共获得国家级品牌11个;2018年云南省共认定80个产品为2018年云南名牌农产品,对云南农村扩大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村舍环境整治、吸引投资、优化基础设施以及提高农民收入都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此外,休闲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村商贸业、交通运输业、乡村客栈等产业的繁荣,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1.1.3 生态治理工作和生态保护功能持续加强。

近年来,云南省农业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重点从面源污染治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资源养护和发展绿色农业等方面持续加强生态治理工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农业生态保护功能。

1.2 云南农业功能拓展存在的問题[2]

1.2.1 农业功能拓展的意识不足。

由于固有的思维模式,长期以来更多注意到农业的经济功能,而忽视了农业的其他功能。一是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力不够。2019年公布的全国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中,云南企业仅占2.53%。截至2018年末,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仅占全国的2.73%,经农业部门认定的家庭农场数仅占全国的1.13%。二是科技支撑不够,人才培养不足。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已经达到57.5%,而云南只有56.0%。

1.2.2 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滞后,带动力不够。2019年,云南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仅为全国的4.71%,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不足全国的2.2%;入选《2019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强排行榜》的云南企业仅有10家,只有3家企业进入前100;全国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达70家,云南只有2家,云南排名第一的企业销售收入不足全国排名第一位的12%。此外,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也不足全国的2.5%,经农业部门认定的家庭农场数不足全国的2%。

1.2.3 科技支撑不够,人才培养不足。虽然早在2012—2013年,云南省农业科技贡献率就超过了50%,但是由于云南农业产业类型多样、科技推广应用难且规模有限,加之长期投入不足,科技创新和应用推广长期落后于全国,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度不够,农业科技贡献率长期低于全国2~3百分点[3-4]。全国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2016年,云南省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中,绝大多数仅受过小学和初中教育,比例高达85.2%,其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占比高达51.9%(全国为37%);而高中及以上的仅为5.5%,比全国低2.8百分点;9.4%的农业生产经营者未上过学,比全国高出了3百分点。

2 云南农业多功能拓展战略

依托优势特色资源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进一步做大农业的经济功能、做优农业的文化功能、做强农业的生态功能、做好农业的社会功能,在着力解决云南农业发展不充分的问题的基础上,加大力度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5]。

2.1 做优云南农业的经济功能

2.1.1 優化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结构。

继续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提高云南高原的粮食生产能力;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势特色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做大优质用材林,做强坚果业,发展林下经济,提升林业的经济效益,尽快改变云南林业“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状况;加快发展草食畜禽养殖业,尤其是“云岭牛”新品种、巍山乌骨羊等地方特色畜禽的扩繁推广;继续推进野生土著鱼养殖和经济鱼种养殖。

2.1.2 提高特色优势农产品供给水平。

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由生产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转变,农产品供给由注重数量增长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着力打造云南高原农产品的绿色品牌,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机制,保证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高产和高附加值的并存,以此提升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2.1.3 做大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

一方面在继续大力做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等的基础上,引进大型龙头企业、培育农业小巨人,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农林牧渔生产性服务业,围绕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构建完整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农家乐、观光采摘园、旅游度假村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2.1.4 提升农业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辐射中心,借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以及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改善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全力推进云南农业走出去,努力将云南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外向型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和优势特色农产品出口贸易基地。采用技术、经济、金融、贸易等多种方式,利用周边国家农业资源建设境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战略生产基地和储备基地。

2.2 做特云南农业的文化功能

2.2.1 盘活少数民族村落特色民居。

坚持以乡土文化为本,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性,按照开发与保护并举的方针,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以开发促进保护,以保护加强开发”的原则,遵循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相互统一,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切实处理好开发和保护的关系,盘活少数民族村落特色民居[6]。

2.2.2 保护与利用农业文化遗产。

要以科学合理的方法保护,并对其进行活态开发,农业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要与其开发利用整合成一条产业链,依托遗产地的农产品生产和农业景观,建立集农产品生产、加工、休闲观光、特色产品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集群[7]。

2.2.3 传承与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力培育和壮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供应能力,用文化产业与市场产业的发展,让非遗真正地活起来,以体验为核心,以资源化为基础,以创意为纽带,把非遗文化的资源系统化反馈于现在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文化价值中去,产业做好市场对接,把市场与传统的产业结合好,然后与生活融合,形成一条系统的纽带,支撑非遗产业的活化,建立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并充分发挥博物馆这个平台的作用[8]。

2.2.4 要突出区域特色和重点。

滇中地区要利用好城市近郊拥有的观光农业设施,挖掘乡村休闲娱乐、农事体验、农业科普教育的功能,并植入当地的民族文化元素。楚雄州应充分发掘彝族歌舞、赛装节、火把节等特色彝族文化,并与彝人古镇、元谋土林等旅游资源相结合。滇西地区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好漾濞核桃作物复合系统、剑川稻麦复种系统、腾冲槟榔江水牛养殖系统等农业文化遗产。充分挖掘和传承弘扬例如白族三道茶、白族民居、三月街、傈僳族刀杆节等民族茶文化、特色建筑、民族节庆、民族服饰等,并且与洱海、和顺古镇等旅游资源相结合。滇西南要充分保护与利用好双江勐库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等农业文化遗产、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等农业资源。充分挖掘和传承弘扬例如哈尼长街宴、蘑菇房、哈尼歌舞等民族饮食文化、歌舞文化、特色建筑、茶文化等民族文化资源。滇东南地区要充分保护与利用好广南八宝稻作生态系统。要充分挖掘和传承弘扬例如苗族三七文化、苗族刺绣、壮族采茶舞等民族医药、服饰、歌舞等各种文化元素,将之与普者黑山水游等旅游资源相结合。滇西北地区要充分挖掘和传承弘扬藏族的畜牧文化、酥油茶文化、纳西东巴文化、摩梭文化等资源将其与现有的纳帕海、泸沽湖等自然风光和月光古城、束河古镇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相结合。南部边缘地区要充分发掘和传承弘扬例如傣族的孔雀舞、泼水节、傣家竹楼、布朗族酸茶等民族文化的特色歌舞文化、节庆文化、特色建筑、茶文化等民族文化资源,将民族文化与原始森林自然风光旅游等结合起来。滇东北要充分挖掘和传承弘扬特有的饮食、节庆等文化资源,例如昭通的牧牛耕耘文化、宣威的火腿文化、东川的彝族文化、会泽的钱王文化等资源并与黄连河、大山包、红土地等自然风光相结合。

2.3 做强云南农业的生态功能[9]

2.3.1 发挥农业补贴政策的作用。

可以采用优化环境奖励、综合利用环境奖励、优惠政策、专项基金以及财政转移支付等众多模式,例如,可以通过建设农业多功能性生态补偿示范工程,使得农业多功能性生态补偿体系得以实践开展。对减少使用或不使用农药、化肥的项目进行补偿,对农业节水的补偿、畜禽粪便的堆肥利用以及秸秆综合利用的补偿等。

2.3.2 大力发展循环农业。

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积极开发和利用农村沼气、秸秆还田、节水灌溉技术,科学使用种子、化肥、农药和农膜,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生物防治病虫害等适用技术,改进畜禽饲养方式,发展节粮型畜禽养殖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形成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高效率的农业经济体系,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 “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生产模式。

2.3.3 积极发展生态林下经济。

充分利用森林自然资源林下土地空间和森林林下林荫优势,发展林下种养殖及休闲游等多空间多维度立体复合的生产经营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立体循环的自然环保的农业发展模式。实现耕地与林地间的“矛盾”得到缓解,使种植业与养殖业也得到发展,让退耕还林扩展为发展林下经济。主要模式有林下药材、林下香料、森林蔬菜、野生食用菌、林下养殖、森林保健品、森林休闲游等[10]。

2.3.4 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水稻主产区要充分发挥水稻田作为工湿地系统的功能,努力降低化肥、农药、塑料薄膜等的使用量,探索推广稻+鱼+灯、稻+鱼+鸭、稻+鱼/蟹/鳅/虾、稻+鱼+菜/果等多样性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模式,结合发展休闲农业提高产业的综合效益,破解稻作生产比较效益低的瓶颈;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发达地区要重点加强畜禽粪便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推广“生态养殖业—沼气—有机肥料—高效种植业”内循环模式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发展“豬-沼-果(粮、茶、菜)”等循环经济美化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金沙江、滇池、洱海等江河湖泊流域在持续开展减肥减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同时,继续推进植被恢复,山区可重点发展林果业和种草养畜,大面积增加森林植被,形成绿洲小气候,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林地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依据地方实际,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加强引导充分发展生态林下经济;石漠化地区要采用生态公益林+特色经济林结合的多种模式,重点推进植树造林。

2.4 做好云南农业的社会功能

2.4.1 发展康养农业。依托自然景观、优质空气、农事劳作、生态饮食、农耕文化等休闲资源和果蔬、花卉、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农业产业,因地制宜开发特色农产品的保健与食疗功效,研制适合康养需求的新产品。积极探索、推广“养生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康养农业发展模式和业态,打造以旅居养老为主题的“康养乡村”。普洱茶产区可以发挥茶疗的养生功能;三七、天麻等药材产区可发挥中药材的养生保健功能;特色水果产区可发挥食疗的养生保健功能;民族聚居地可利用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实现精神层面的“养心”;无明显特色的地方可推行“回归田园生活”的养生。

2.4.2 做好产业扶贫。结合各地资源及产业特色,着力做好“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特”产业推进行动,促进贫困地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农业的增收扶贫功能,保障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

3 加快云南农业多功能拓展的对策建议

3.1 强化对农业多功能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各部门必须摒弃发展农业就是生产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的固有思维观念,树立农业多功能性的观念,重新定位农业功能,充当好规划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监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统筹部署,形成合力,建立省级统筹安排、州(市)组织协调、县(市、区)贯彻落实、乡(镇)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认真发掘和总结典型经验,加强交流推广,带动全省农业功能拓展稳步推进。

3.2 做好农业多功能拓展的顶层设计规划 由省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会同有关部门和州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摸清农情底数,认真盘点全省各地实现农业功能拓展的资源禀赋,分析农业功能拓展的制约因素,找准拓展农业功能最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依托云南及各地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及时制定农业发展规划,反映农业新功能的需求,通过相应的政策,统筹对全省农业农村进行功能再造,引导全社会参与农业新功能的再造。

3.3 出台对农业多功能拓展的支持政策 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服务杠杆作用。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服务组织对农业功能拓展的支持作用,并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的进入。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大力培育和扶持具有农业多功能拓展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创新经营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提升全省整个现代农业园区的农业多功能拓展能力,同时扶持建立一批具有农业多功能拓展作用的综合性现代农业园区。按照科学合理、覆盖面广、便宜施行的原则制定长效考核机制和具体办法。政府职能部门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政府要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资源利用、区域规划、资金投入、财税政策、制度激励导向、协调利益关系等方面,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切实继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管理水平。

3.4 加强对农业多功能拓展的科技支撑和人才培养

①切实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引导社会资本、民间资本进入农业。②加强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强化企业、高校和农民合作社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使研究和生产相结合,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适应农业多功能发展的科研体制。③加强激励机制。对具有综合性农业功能的现代农业园区、新型经营主体等给予税收优惠、无息贷款等。④创新农业科技评价标准。对于生态、文化保护层面的科技创新、转化也应纳入评价体系中。⑤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强人才培养。建立由政府职能部门主导,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培训资质健全、内容丰富翔实的农业培训机构;高校要与农业企业、现代农业园区等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培养农业功能拓展所急需的人才。⑥提高农业就业待遇,鼓励大学毕业生、外出务工青年等回乡创业,支持农业功能拓展。

参考文献

[1] 王俊飞.欧盟农业多功能性的发展与演变[J].世界农业,2014(12):138-142,183.

[2] 杨培源.我国农业功能拓展的多重约束与历史机遇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13885-13886.

[3]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2018.

[4] 云南省统计局.云南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4-2018.

[5] 刘自强,李静. 农业多元功能的拓展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J]. 现代农业,2014(9):95-97.

[6] 陶琼.云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开发研究[J].旅游纵览,2013(12):313-316.

[7] 刘建红.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17.

[8] 张宇佳.让非遗产业发展起来[J].国际融资,2019(3):31-32.

[9] 吴春蕾,刘利平,吴天乐.农业多功能性视角下的生态补偿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7,31(2):95-97,101.

[10] 邓桃.思茅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及效益评价[J].绿色科技,2017(7):237-239.

猜你喜欢

云南
云南图片库
云南图片库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最后的秋境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云南潦浒柴烧陶煴
云南行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我是云南一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