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种植密度对丸粒化加工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21-03-01王圣毅李丽银永安贾世疆韩品钱鑫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种植密度品质产量

王圣毅 李丽 银永安 贾世疆 韩品 钱鑫

摘要 在同一种植模式下,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丸粒化加工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设3个处理,分别是71 250、79 500和47 250 株/hm2。研究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丸粒化加工番茄的产量和品质均有重要影响。79 500株/hm2处理的产量最高,说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种植密度,可以增加丸粒化加工番茄产量。通过评分法得出不同处理加工番茄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指数,结果表明,47 250株/hm2处理加工番茄的综合评价指数较高。

关键词 种植密度;加工番茄;产量;品质

中图分类号 S6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03-0053-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03.015

Abstract Under the same planting mod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on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pelletized tomatoes were studied.Three treatments were set for the experiment, 71 250, 79 500 and 47 250 plants/hm2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had important effects on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pelletized processing tomato.The 79 500 plants/hm2 treatment yielded the highest yield, indicating that within a certain range, the increase in planting density can increase the yield of pelletized processing tomato.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of fruit quality was obtained by scoring method,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of processing tomato of 47 250 plants/hm2 was higher.

Key words Planting density;Processing tomato;Yield;Quality

新疆屬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光热资源丰富、太阳辐射量大、昼夜温差大,适于加工番茄种植[1]。 加工番茄已成为新疆重要的经济作物,目前新疆的加工番茄生产能力占全国的90%以上,番茄酱出口量达全球贸易总量的l/4[2-4]。在加工番茄的种植过程中,株、行距直接影响番茄的种植密度,进而影响加工番茄的产量。不同株、行距水平是结合加工番茄品种特性和番茄收获机的工作参数确定的[5]。加工番茄种子丸粒化,是将较小、较轻的种子经丸粒化包衣后,变成大小均一、规则的小球体,以便实施机械化精量播种[6]。该研究根据北疆区域塔城、昌吉、石河子等地的实地调研结果和番茄采收机采收模式,采用120 cm的地膜在同一种植模式下进行不同种植密度处理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丸粒化加工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提高丸粒化直播加工番茄产量提供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9年在新疆石河子天业农业研究所进行,试验土壤质地为壤土,耕作层有机质含量31.6 g/kg,速效氮含量92.51 mg/kg,速效磷含量31.65 mg/kg,速效钾含量327 mg/kg,pH为8.06,总盐含量1.37 g/kg。前茬作物为玉米。

1.2 试验处理及方法 供试加工番茄品种为丸粒化石番42(石河子开发区新番种业有限公司)。试验于2019年4月29日播种,试验地采用膜下滴灌栽培技术,人工膜上点播。各处理采用1.2 m膜宽,行距100 cm+40 cm,播幅1.4 m,每穴播种1粒,播深2~3 cm。

试验共设3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共9个试验小区,每个试验小区面积30 m2。T1处理,一膜两管三行种植,株距30 cm,种植密度71 250 株/hm2;T2处理,一膜一管两行种植,株距18 cm,种植密度79 500 株/hm2;T3处理,一膜一管两行种植,株距30 cm,种植密度47 250 株/hm2。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测定。于加工番茄成熟期,在每个试验区,随机选取相连5株进行测产。测定并记录每个植株的侧枝数、结果数、红果数、单株产量等。

1.3.2 品质的测定。成熟期,每个小区选取10个成熟加工番茄果实,测定不同处理下加工番茄品质。用游标卡尺测量果实的纵径和横径,取其平均值计算果形指数(果形指数=纵径/横径)[7]。横切番茄果实,测定果肉厚度,取平均值。观察已横切的番茄心室数。用硫酸-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 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总酸含量,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加工番茄VC含量,用手持折光仪测定法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1.4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 2003进行原始数据整理及表格制作,采用SPSS Statistics 19.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密度对丸粒化加工番茄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看出,T1处理和T3处理的分枝數差异不显著,但均明显高于T2处理,说明番茄的分枝数在一定种植密度内相差不大,但密度过高会导致分枝数减少。单株红果数和单株坐果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单株红果重和单株果重都是T3处理显著高于T1和T2处理,说明单株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单果重也是T3处理显著高于T1和T2处理,T1和T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加工番茄产量与单果重、红果数和红果坐果数等有直接关系,从表中调查结果可看出,虽然T3处理的各项产量因素明显高于T1和T2处理,但T2处理的产量却高于T1处理和T3处理,且差异显著,种植密度的增加弥补了其他产量因素的影响,说明一定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番茄产量也随之增加。

2.2 不同种植密度对丸粒化加工番茄品质的影响

由表2可看出,不同处理加工番茄果形指数都呈长圆形,差异不大。张余洋等[8]研究表明,单果质量与果形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番茄单果质量与纵横径之积间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0.973 1)。T3处理的果肉厚度最大。T1处理的果实心室数全部是3个,相比之下,T3处理的果实心室为2个的较多。番茄果实甜度与糖分含量呈正相关,较高的糖含量可以增强番茄口感[9],同时,番茄中有很多有机酸,适当的酸度可以提高果实中的风味,它也是番茄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表2表明,各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大。VC具有阻断亚硝胺在人体内形成及消除过剩的自由基作用,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10],是评价加工番茄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T1处理的VC含量最高,T2处理的VC含量最低。T3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对较高。

根据“加工番茄果实品质的等级标准及指数值”表[8],对加工番茄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由低到高分为6个等级。对该次研究测定的加工番茄品质指标,通过评分法得出不同处理加工番茄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指数(表3)。综合产量与品质研究结果可看出,3种处理中,T2处理的产量最高,而T3处理的综合评价指数较高。

3 结论与讨论

产量是作物种植最重要的经济指标。加工番茄产量与单果重、红果数和坐果数等有直接关系,从试验数据可以看出,虽然T3处理的各产量构成因素明显高于其他2个处理,但T2处理的产量最高,且与其他2个处理间差异显著,说明一定范围内,种植密度的增加,可以增加番茄产量。

加工番茄品质不仅受品种基因的影响,还与其生长环境有密切的联系,包括光照、气温、水、肥等因素[11]。对该研究测定的加工番茄果肉厚度、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品质指标通过评分法得出不同处理加工番茄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指数,结果显示,T3处理的综合评价指数较高。

不同种植密度对丸粒化加工番茄的产量和品质均有重要影响,综合产量与品质研究结果,3种处理中,T2处理(一管两行,株距18 cm)的产量最高,而T3处理(一管两行,株距30 cm)的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指数较高。

参考文献

[1] 刘峰娟,朱靖蓉,周俊,等.新疆主栽加工番茄品种营养品质比较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6,53(2):225-231.

[2] 杨玉珍,孟超然,张新疆,等.氮、钾肥用量对膜下滴灌加工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7(1):61-67.

[3] 窦允清,王振华,张金珠,等.水肥耦合对滴灌加工番茄生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7):124-129.

[4] 赵娣,王振华,张金珠,等.不同灌溉方式和灌水量对北疆加工番茄生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8,32(6):175-185.

[5] 吴闻,王吉奎.新疆加工番茄机械化收获现状与效益分析[J].新疆农垦科技,2018,41(5):28-31.

[6] 余超.对新疆加工番茄丸粒化和精量播种的思考[J].种子世界,2004(5):32-34.

[7] 刘心雨,代数伟,王伟.新疆加工番茄高产群体特征分析[J].新疆农业科技,2014(3):9-12.

[8] 张余洋,李芳,郭玲,等.加工番茄果实品质研究初报[J].中国蔬菜,2010(20):32-37.

[9] 佘新,钟辉丽,曹凯,等.不同配比有机基质对番茄生长及品质和产量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3(18):9-11.

[10] 赵斌,郝水源,朱圣杰,等.养分配比对加工番茄产质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5):54-55.

[11] 朱婷婷,姜波.加工番茄品质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21):5334-5337.

猜你喜欢

种植密度品质产量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
种植密度对伊犁河谷移栽橡胶草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
甘蔗套种马铃薯多种密度栽培技术研究
优化种植密度下的甘薯产量形成特性研究
氯化钙处理对鲜切萝卜生理与品质的影响
“鄞红”、“巨峰”、“红富士”葡萄及其杂交后代品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