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丘市返乡创业工作调研分析

2021-03-01黄静飞邵建伟段彩霞

人才资源开发 2021年13期
关键词:农民工服务

□黄静飞 邵建伟 段彩霞

商丘市委、市政府立足人口大市、劳务输出大市这一市情,切实把握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潮”向“返乡创业潮”转换趋势,积极推进全市由“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劳务经济向“返乡一人、致富一方”的创业效应转变。近年来,商丘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政策引领、工作载体、扶持服务三个关键点,积极开展“双乡、双业、双雁”活动,创新思路,主动担当,统筹兼顾,细化措施,努力做好返乡下乡创业这篇大文章。“归雁”群体逐年增多,“头雁”作用发挥明显,“归雁、头雁”效应逐步显现,返乡创业工作正在从自主创业迈向政府引导、产业集聚、提质发展新阶段。

一、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强化政策抓引领

商丘市委、市政府把返乡创业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措施统筹推进,突出在发展格局中定位与安排返乡创业工作,着力有效对接产业梯度转移和产业转型升级、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农村三产业融合发展、顺应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趋势、拓展返乡创业的总量与品类,努力为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集聚新的动能与势能。在全市持续开展“双业双乡双雁”专项行动和实施“引才入商”工程,多渠道多层次多批次引进经济社会发展紧缺的创新引领型、创业带动型、技能应用型等返乡创业人才,整合精准脱贫、就业创业、招商引资等优惠政策,明确了127项具体措施,形成政策集成,进一步加大了政策牵引力。

(二)强化载体抓重点

重视发挥国家和省返乡创业示范县的基础引领作用,以10大产业集聚区聚合,各类产业园、孵化园、电商园专区承载,乡村扶贫基地(车间)容纳,供销社网点、农贸市场吸附等,着力培育行业引领型、产业聚合型、三产联动型、能人带动型“四型”返乡创业模式,引导返乡创业企业、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形成产业化、园区化、集群化聚集,使各类园区成为返乡入乡创业快速发展的主要载体,形成涵盖市、县、乡、村多品类、多业态集合的返乡入乡创业新体系。

(三)强化扶持抓关键

始终坚持统筹推进、环境优化、供需匹配、综合扶持工作要求,全市设立了5000万元的返乡创业专项扶持基金(资金)。建设了联通市、县、乡、村四级的“商丘市返乡创业综合服务网”,形成网络、手机APP、服务大厅、部门受办“四位一体”的承办平台,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全过程、全方位、零距离、一站式快捷服务。

(四)强化实施抓机制

全市建立了从“市长”到“村长”的“一把手”抓返乡创业组织指挥体系。坚持双月统计、双月通报和联席会、调度会等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实行三单推进工作法,分类明确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复退军人、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情况的动态登记,形成主体构成清单;分类登记创业实体和项目,形成业态构成清单;分类了解创业人员真实需求,明确扶持措施,形成任务分工清单。同时严格考核督导,把返乡创业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签订返乡创业目标责任书,建立统计、监督考核指标体系。层层选树典型,按照“四个一批”(选树一批典型、推介一批典型、培育一批典型、扶持一批典型)要求,层层培育、选树创业典型并给入选项目和人物具体奖励。

(五)强化服务抓返岗

发挥市县两级稳保就业专班作用,引导农民工科学防控、安全出行,切实增强其返岗就业、防范感染的自觉性。对集体外出及时提供运力保障,开展车票代购等服务措施。先后发出专列3趟,调配大巴4000余辆次,基本保障了快捷外出和快速返岗,全市返乡农民工外出125.79万人,有组织点对点输送10.5万人,外出务工人员总量位于全省第二位,没有发生一例交叉感染问题,确保疫情期间农民工安全便捷外出、顺利返岗。全市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44万人,总数累计达249.2万人。

(六)强化防控抓保障

市县人社系统借助新闻媒体、政府便民网、手机APP、二维码等信息平台,分类发布市内外用工信息、各地复工时间与防疫要求,提醒引导外出人员按照“出发有组织、健康有监测、运输有保障、运达有交接、全程可追溯”疫情防控要求适时有序外出。引导务工人员尽可能网上申办相关事项,在加大市县两级公共就业服务供给基础上,引导通过政府服务网、手机APP、服务大厅、部门受办“四位一体”的承办平台,加大网上招聘、定点招聘、定向招聘工作力度,努力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全过程、全方位、零距离、一站式快捷服务。

二、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一)创业资金缺乏

农民工返乡创业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差、流动资金不足等困难。启动资金主要是有限的自有积累资金,租用场地、购买设备和原材料等一次性投入需要较大笔资金,而贷款审批手续较为复杂,需要健全财政激励机制,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等。

(二)创业人才素质整体偏低

返乡创业人员中科技人员及其他城镇人员占比较低。返乡下乡创业人员以返乡农民工为主体,占比达83.8%,大学生占比5.6%,科技人员及其他城镇人员只占比8.3%。需要针对农村创业新业态、新模式、新载体,编制差异化的创业培训规划,开展“一对一”“师带徒”培训,组织创业人员抱团经营、信息共享、渠道共建。

(三)平台缺失

现有的孵化培育载体主要由经营主体自发组织或依附现有的电商园、创业园,主体引领功能不突出。政府引导资金、优惠政策、金融衍生产品,社保小贷、工商税务等综合式一站式服务还没有形成。

三、有关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

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优化服务流程,简化审批手续,降低创业门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广实施网上办、马上办、全程帮办等服务,为返乡创业者提供便捷服务。加大政策落实力度,着力解决影响返乡创业的融资、用地、服务、用人、风险防范等问题。市县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条件的返乡下乡创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建立返乡创业“绿色通道”,设立返乡创业服务窗口和网上受办渠道,每年至少召开两次返乡创业银企对接会,对返乡创业项目优先调查、优先评级、优先授信、优先发放贷款。

(二)进一步优化创业培训

结合农村产业快速发展的特点,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和返乡创业需求,针对各地农村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更加完善的SYB培训、模拟公司创业实训等。对有创业愿望的农村劳动力,为其提供创业培训,实施项目推介、小额贷款、兑现补贴、导师咨询等“一条龙”服务,帮助其自主创业,带动更多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

(三)进一步加强平台建设

推动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县实行标准化建设,努力建设以返乡创业农民工、大学生、科技人员、高技能人才等为主要服务对象,建设集政策咨询、项目指导、证照办理、创业贷款、社保接续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中心。以现有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园区为基础,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和传统产业优势设立实训基地,以农民工为重点开展返乡创业实训,解决创业思路不清、创业质量较低、管理水平有限、创业成活率不高等问题。

猜你喜欢

农民工服务
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值得期待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