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曲江吟》中陕西风格演奏技法分析

2021-02-27

剧影月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滑音谱例曲江

《曲江吟》由我国优秀民族音乐作曲家鲁日融教授创作。60年代创作初期,作者以陕西三大戏曲剧种中的“碗碗腔”为其主要特色韵腔风格,以“迷糊”曲牌中的《长城调》板头素材为动机,并融入秦腔的板式结构,吸收戏曲音乐中的多变板式以及戏剧性对比方法,构思并创作了这部作品。笔者将以《曲江吟》为例,深入分析探讨其中的陕西风格演奏技法。

一、左手技法

1.指法安排:

在陕西风格二胡技法中,对指法的安排非常讲究。其受到特殊音律——“苦音、欢音”等影响,加上对板胡指法的借鉴,形成独具特色的指法运用。例如以下三处地方。(谱例)

第3小节、

第16-18小节、

第42小节

从谱例可看出,在《曲江吟》中出现多次“Do Si”,三指到三指的指法运用。其演奏方法为:以“La”用二指作定把,向上构小三度“Do”再到“Si”,“Do Si”都使用用三指。使用力量较大的三指压揉“Do”上滑到三指站住“Si”,对琴弦的横向控制能力更为细致,陕西风格更为地道。部分演奏者演奏时的指法为小指“Do”压揉至三指“Si”。这样的指法安排较为不妥之处在于:1.小指压揉的力量有限,容易产生无力感,风格韵味不足。2.小指压揉至三指的过程中会产生不连贯的空隙感。

2.搂弦:二胡中的搂弦技法最早源自于陕西戏曲中的秦腔板胡,经由上世纪的板胡移植作品《红军哥哥回来了》开始,二胡模仿板胡搂弦的技法被逐步广泛运用到新创作的二胡作品中。如今,搂弦已成为二胡表现陕西风格音乐的重要技法之一。搂弦分单搂弦及双搂弦[ 单搂弦即一拍搂一次弦,双搂弦即一拍搂两次或三次弦。]以及二度、三度、四度搂弦[ 二度、三度、四度搂弦即以搂弦的音程度数为基准。]。在《曲江吟》中典型的搂弦技法表现在以下两处:

(谱例)第105小节:

这里的“装饰音La与Do”构成一个三度单搂弦,演奏时用二指按于“La”,将它当作“Do”的前倚音,然后二、三指联合四指合拢手型,快速闪动用力冲向“Do”。

(谱例)第43小节:

这里的“Re 与So”之间构成了一个四度单搂弦。四度搂弦是典型的模仿板胡搂弦,其手型类似板胡“满把攥”。技法演奏时一指按于“Re”上,当作“So”的前倚音。然后将一指保留,二三四指并拢快速冲向“So”。四度搂弦较三度搂弦难,主要在于四个手指并拢后按压弦速度要很快,压力要大,否则“So”容易偏低。

注意,由于二胡琴筒的皮膜与板胡的板面特性不同,以及琴弦张力的差异。二胡搂弦在力度上的控制要更加精细。压力过大声音发涩,琴弦容易跑弦。压力过小,音准及风格韵味容易有偏差。较好的搂弦方式为:“搂弦中四指一般所按之音与实际发音以小二度为宜,按弦时既要求力度又反对将音压死,大小臂及手腕、手指持松弛状态,使发音有力度,有弹性,保证音色的浑厚与明亮。”

3.滑音:在陕西风格二胡作品中,滑音的种类及变化非常复杂,包括:下回转滑音、回滑音以及回滑加搂弦、揉滑音等复合技法。其中《曲江吟》中出现以下几类滑音及滑音复合技法。

<1>下回转滑音:第37小节(谱例)

演奏时要将左小臂略抬起,虎口放松。二指按“还原Fa”并向下做小二度快速来回滑动,滑揉速率在谱面节奏中应为“三十二分音符”为单位滑上下两次。第三次滑下再回来就是“Mi”。

<2>回滑:第3小节(谱例)

演奏时需要在在“So”上作回滑技法,使得旋律在铿锵的重音之下,又不失悲情委婉。

<3>回滑加搂弦:第43小节(谱例)

这是一个“碗碗腔”风格演奏技法。在“Re 与So”的四度单搂弦之后紧接“Do”回滑,风格韵味浓厚。

<4>揉滑音:揉滑音将在下文揉弦中作分析。

4.揉弦:

<1>压揉:在《曲江吟》中通过对秦腔板胡揉弦方法的运用借鉴,使得作品演奏时风格更佳地道浓郁。秦腔板胡揉弦定义:“秦腔板胡的揉弦以压揉(或称扣揉)为主,即以压弦改变弦的张力求得音高的变化辅之以揉弦改变弦距,或以双手指叠压(扣揉)取得特殊的揉弦效果。”[沈城:《板胡的地方风格与技巧》,]以下为压揉谱例:

(谱例)第42小节:

使用三指Do压揉上滑至Si。这个压揉过程要求严格、细腻。使用此时慢板段落速度(每拍35)4倍的压揉速率在“Do”上做压揉,并占用“Si”的前十六分音符时值,直至后十六分音符上滑到“Si”。注意由于二胡的琴弦较板胡软。在运用板胡揉弦技术手法时,左手的力度控制与分寸的拿捏需要不断通过模仿和耳朵倾听来矫正。

<2>揉滑音:揉滑音也称滑揉,是比较典型的陕西风格技法。以下为滑揉谱例(谱例)第66-67小节:

一指在装饰音“Fa”的回滑之后站住“So”并保持音色,将力度渐弱,至第一小节快结束的时候逐渐上移把位并小幅度“上下滑动”至“Mi”之上,滑动的距离随着音程的变化逐渐扩大,力度随着把位的上移逐渐加强。

<3>苦吟揉:苦吟揉是陕西风格二胡技法“声腔化”的典型代表技法。通过模仿陕西地方戏曲唱腔中的“哭腔”,将音乐表达的如泣如诉,清幽哀怨。以下为苦吟揉谱例:

(谱例)第82-83小节

演奏时左右手的配合非常密切。两个小节作一个“橄榄”力度变化。左手随着力度渐强在“So”上做一个幅度由小渐大的苦吟揉,渐强至“Fa”上达到高点,然后随着音高将把位一步步上移到“Mi”,并做减慢。右手的运弓随着力度的加强逐渐加长,力度减弱逐渐缩短。整套动作一气呵成,细腻的风格技法使旋律更显悲切委婉。

二、右手技法

《曲江吟》中的陕西风格技法重点以左手技法来表现,右手主要起到力度配合的作用。

以及在高音区的旋律演奏中通过f的力度配合“颤弓”技法,

进一步将作品中高亢悲愤的情绪表现出来。右手的运弓在力度、速率以及弓段的使用都要以整首作品的风格技法及音乐情绪、音律为主旨来予以配合。

三、陕西风格旋律技法

“碗碗腔”风格七度大跳:在很多西北风格二胡作品中都具有一些常用的旋律走向规律,下行级进上行跳进的旋律进行就是其中一种。这种旋律创作技法与陕西地方戏曲元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形成一种独特的陕西风格韵味。以下为谱例:

(谱例)第44-46小节

第56-58小节

两处旋律技法有着同样的创作特点。开始的3/4拍小节为委婉辗转的下行级进,力度减弱。到了2/4 拍由空弦“La”上行一个七度大跳的滑音至“So”,右手配合运弓力度加大、弓速加快,大跳之后旋律又迅速蜿蜒级进而下。整句旋律力度对比鲜明,大开大合,情绪起伏跌宕,非常具有戏剧化。

“秦腔”风格“紧垛板”:紧垛板,为秦腔六大板式[ 秦腔六大板式指的是,慢板(一板三眼)、二六板(有板无眼)、二导板(有板无眼)、带板(有板无眼)、垫板(无板无眼)、滚板(无板无眼)。]之一带板的板式唱腔[ 带板板式唱腔有慢带板、紧带板、双棰板、紧垛板。]。其板式节奏严谨,属于有板无眼[ 有板无眼,指的是中国民间音乐中将“节拍”称为“板眼”。“板”为“强拍”,“眼”为“弱拍”。有板无眼即1/4拍或1/8拍。]——“板板板板”节拍型。在秦腔唱腔中通常运用在音乐情感激烈矛盾的高潮。在《曲江吟》的这段“紧垛板”旋律乐句中,分为对称上下句。上句与下句的节奏及音程走向基本一致,仿佛“双人对唱”。以下为谱例。(谱例20)

在上句的“Re”与下句的“So”上有很强的重音,右手运弓幅度要大,速率要快。两组上下句在运弓上的力度上需有鲜明的层次感,要充分表现出紧张和激情的戏剧性音乐色彩和情绪。与其相似的创作手法还出现在竹笛作品《秦川情》中(谱例21)。

在《曲江吟》这首作品中,无论是创作题材还是曲式结构,以及调式调性等,其艺术审美价值都离不开两字:悲情。但《曲江吟》不完全只有悲情之美,在作品的中快板及快板段落,通过“欢音苦音”的交替并用,能感受到作者对于美好希望的向往及勇往直前的坚定意志。

猜你喜欢

滑音谱例曲江
何时更得曲江游
——试论杜甫的曲江书写
陶维龙教授课堂实录
游雁塔
钢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和声民族化技法研究
声乐演唱中的“滑音”技术探讨
二胡演奏的“硬件”和“软件”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板胡演奏垫指滑音技术探微
曲江区老促会《曲江老区在前进》画册正式出版
试析不协和音程的实际作品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