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中更新世以来冰碛年龄、雪线高程与气候演化
——以蒙山、崂山为例

2021-02-23王照波何乐龙张剑李宝杰

山东国土资源 2021年2期
关键词:雪线蒙山崂山

王照波,何乐龙,张剑,李宝杰

(1.自然资源部金矿成矿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金属矿产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 济南 250013;2.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山东 临沂 273304;3.山东指南针矿产勘查有限公司,山东 临沂 276006;4.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 青岛 266071)

0 引言

我国东部中低山区第四纪冰川遗迹的研究,始自1921年李四光先生在太行山东麓首次发现[1],此后又于1933年提出庐山冰川遗迹,并在庐山建立了鄱阳、大姑与庐山三个冰期[2]。

山东第四纪冰川研究,开端于1959年德国学者A.舒勒(A.Schuller)等对于泰山的研究,作者在泰山后石坞发现了众多的冰川遗迹,并将这些遗迹与德国中部冰川遗迹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泰山的冰川遗迹与德国中部山区相同,是由风化的很好的滚圆物质所组成,它们被细粒的胶结物胶结的很厚很结实,这种冰碛是很典型的,而且很容易辨别。”

“华中与华东第四纪冰川规模很大,这是没有问题的”[3]。此后,张建伟等[4-6]在考察了泰山的角峰、刃脊等冰蚀地貌之后,对泰山南坡冰碛层中的石英砂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确认属于冰川成因,经光释光测年研究获得了MIS3b阶段(30.54±2.59ka B.P.)的冰期年龄。

2000年前后,李乃胜等[7]开启了崂山冰川遗迹的研究,详细调查了崂山广布的角峰、刃脊、冰斗等冰蚀地貌,并根据冰碛遗迹的分布初步建立了鲍鱼岛冰碛、前风庵冰期、流清河冰期、束住岭冰期。紧接着,徐兴永等[8-9]对崂山地区的孢粉进行研究,得出孢粉显示了气候向干冷发展的特征。广泛调查了山东鲁西蒙山、沂山、鲁山、泰山和胶东的浮山、大泽山等地古冰川遗迹,认为在第四纪冰期,中国东部海拔高于300m的山地都有可能出现规模不等的山地冰川。李培英等[10]对崂山冰碛进行了大量的测年研究,获得了MIS6,MIS4,MIS3b诸阶段的冰期年龄数值。赵松龄[11]在调查总结了我国东部大量古冰川遗迹的同时,提出了“北路寒潮”为我国东部冰川形成的气候冷源路线的重要认识。

自2015年始,笔者等发现山东蒙山地区广泛存在组合型第四纪冰川遗迹,这些遗迹分布在蒙山周围的山谷中,主要由U谷谷壁磨光面(图1a)、U谷谷壁擦痕(图1b)、侧碛垄(图1c)、条痕石、冰碛擦痕、颤痕(图1d)、漂砾等众多遗迹组成,对这些遗迹的类型、特征与成因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12-13],并实地考察了四川海螺沟现代冰川遗迹,发现其与蒙山全新世冰川擦痕具有特征、成因上的一致性[14-15]。研究过程中就蒙山冰川遗迹的形成年龄进行了光释光(OSL)、宇生核素(CRN)等多种方法的测年研究,发现蒙山的冰川遗迹形成年龄与全球冰期演化时间段相吻合,确认出末次冰期(大理冰期)由东山冰期(MIS4)与蒙山冰期(MIS2)两个冰期组成,并首次发现了我国东部中低山区存在的全新世冰川遗迹,厘定出拦马冰期(8.2ka±)与清荣冰期(5.3ka±)两个冰期,这对应于全新世的两次全球性降温事件[16-18]。

a—蒙山兰溪冰川U谷谷壁冰川磨光面,上面布满了细密的擦痕;b—兰溪U谷谷壁平直、平行的冰川擦痕;c—蒙山拦马墙典型的冰上融出碛侧碛垄;d—拦马墙侧碛垄冰碛表面的擦痕与颤痕

基于蒙山的冰期年龄与雪线高程的研究,发现在东亚地区存在槽状雪线低洼区,遂提出了“东亚冷槽”的概念来表述这一雪线低洼区,并首次绘制了我国东部及东亚地区的雪线分布图(图2),根据雪线的分布情况,在我国东北地区存在“松辽冰盖”[19-20],后来的调查研究证实了松辽冰盖的存在[21]。在后来与南京大学杨达源教授、于革教授的交流过程中,获知杨怀仁教授等曾于1980年提出“冷槽”、“冰期冷槽”的概念来表述“我国东部向南突出呈舌状的低温区”这一气候特征[22-23],这与笔者圈绘的末次冰期雪线高程所表现出的“东亚雪槽”的特征相一致。现代气候研究领域将东亚地区表现出的槽状低温区称作东亚大槽(East Asian Trough)[24]。冰期古雪线展示出的“东亚冷槽”是现代气候(间冰期)“东亚大槽”在冰期环境下凝固下来的气候信息,它展示了冰期与间冰期之间气候演化上存在密切的延续性。

1 山岳冰川的类型、冰碛测年与雪线高程

1.1 山岳冰川的类型

我国东部中低山区的冰川类型多为山岳冰川,根据雪线的展布特征显示,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末次冰期(MIS4阶段)时,应存在一定区域的大陆性冰川分布(图3),笔者最近的研究证实了东北地区存在松辽冰盖与大兴安岭冰帽群。山东境内的冰川类型属于山岳冰川,按照冰川分布的位置将山岳冰川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冰斗冰川、山谷冰川与山麓冰川(图3a)[25]。

a—山岳冰川的类型[25];b—雪线高程MELM估算方法[26];A—冰斗冰川;B—山谷冰川;C—山麓冰川

1.2 冰期年龄的测试

任何冰川遗迹都具有时代属性,有着确定的形成时间,这个时间就是冰期。冰川遗迹的形成时间必须吻合于区域气候演化特征,如吻合于全球MIS演化曲线中的偶数阶段(图4a),这由冰川是区域性气候演化阶段中的产物所决定的。当前第四纪冰川遗迹的测年手段比较多,常用的如光释光(OSL)、宇生核素(CRN)、电子自旋(ECN)、14C等方法。由于自庐山冰期(MIS6阶段)以来的冰川作用存在规模逐渐缩小的规律,因此其冰碛沉积会在山谷中形成序列性的侧碛垄,这样利用OSL法即可获得MIS6,MIS4,MIS2各阶段的冰碛年龄值。虽然由于全新世冰碛垄中往往缺少细粒物质而难以利用OSL方法进行测年,但可以利用CRN法采取漂砾表面的石英进行冰期定年。鉴于OSL与CRN测年技术的可靠性与适用性,蒙山冰川遗迹的年龄确定主要采用的这两种方法。OSL样品采集冰碛沉积物中的细粒组分,采集过程需要封堵钢管进行避光处理,样品由自然资源部海洋地质实验检查中心(青岛)负责测试,样品年龄数据除了MS03-3,MS03-4,MS04-1,MS05-1,MY01,MY02,ST01共7个样品超误差,仅具有参考意义外,其他年龄数据均在误差范围之内,年龄数据可靠。CRN样品采自蒙山冰碛垄中巨型漂砾与冰川U谷谷壁表面的岩石,样品的采集深度为1cm,样品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西安加速器质谱中心进行测试,获得的年龄数据在误差范围之内,年龄数据可靠(表1)[16-17]。

a—中更新世以来冰期划分与深海氧同位素演化阶段(MIS)的对比关系;b—蒙山全新世冰碛年龄数据与气候记录曲线对比;c—蒙山晚更新世冰碛年龄数据与气候记录曲线对比关系;d—崂山中更新世冰碛年龄数据与气候记录曲线对比关系

1.3 雪线高程的计算方法

雪线是冰川年积累量和年消融量相互抵消的零平衡线[9],近年也有人使用“平衡线”的概念[25]。雪线是古冰川气候的直接反映,在冰川发育区恢复重建古冰川的雪线高程对于恢复古气候尤其重要。雪线高程估算方法很多,如:赫斯法(Hess)、积累区面积比率法(AAR)、面积-高程平衡率法(AABR)、末端至冰斗后壁比率法(THAR)、终碛到最高峰高差比率法(TSAM)、侧碛最大高度法(MELM)、冰斗底部高程法(CF)、冰川作用阈值法(GT)等[26],这些方法多应用于现代冰川分布区的雪线估算,对于古冰川雪线高程的恢复研究适用性不强。由于冰川作用必然形成侧碛,因此最高侧碛法(MELM)(图3b)在恢复重建古冰川作用雪线高程时则有着较大的适用性[27]。但对于古老的冰期,往往会受到后期冰川作用破坏,因无法确定“最高侧碛”的具体高程而带来一定的难度,但对于形成时代较新,如末次冰期之后形成的侧碛,其保留一般较为完好,加之可以获得较为可靠的形成年龄,因此利用最高侧碛法具有较高的适用性。根据蒙山侧碛保留程度,最高侧碛法可以适用于末次冰期(MIS4与MIS2阶段)及其之后的冰期,MIS6阶段及之前的侧碛会被后来MIS4阶段的大规模冰碛破坏,导致保留不全而较难使用。一般来说,至少自末次冰期(MIS4)以来,存在随着冰期时代的变新,雪线高程表现出逐渐抬升,冰川规模也随之变小的规律[28]。此外,冰碛年龄样品的取样高程,则代表了一个明确冰期中其侧碛的赋存海拔,再结合对应冰碛垄的分布、风化程度与物质组成等特征进行的追索调查,基本可以获得对应冰期的最高冰碛的赋存高程。

表1 山东蒙山冰碛年龄样品采样位置、海拔与年龄值

由于现代测年技术的发展与测试精度的提高,冰期划分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单纯依靠某一地区的地质、地貌特征、冰碛排列组合来进行粗糙的对比划分,因此对于东部地区冰期的使用,建议采用李四光先生早年建立的的鄱阳冰期、大姑冰期与庐山冰期(图4a)[2],由于目前已经在我国东部地区的蒙山准确厘定出末次冰期的冰碛沉积物,故建议采用具有精确定年的东山冰期(MIS4)与蒙山冰期(MIS2)来代替西部地区的大理冰期(图4c),同时对于东部中低山区首次发现的全新世冰期(MIS1),建议采用首先发现地的拦马冰期与清荣冰期(图4b)[16-21]。

2 冰碛对应年龄、海拔与雪线高程

2.1 蒙山冰期年龄与雪线高程

蒙山位于山东省的中南部,主峰龟蒙顶海拔1156m。近几年冰川遗迹的研究过程中系统采取了大量的OSL与CRN年龄样品,并获得了大量的测年数据,这些冰期年龄值吻合于MIS所见展现的冰期阶段[16-20](表1)。根据这些年龄样品的赋存高程,可较为可靠的分析冰碛的形成年龄与追索对应冰期的最高侧碛,故而可以得到对应冰期的雪线高程。

根据获得的冰碛形成年龄,结合冰碛的赋存高程与展布情况,确定蒙山地区对应冰期雪线高程大致如下:

清荣冰期(图4b):为目前我国东部发现的时代最新的冰期,获得宇生核素年龄样品的冰碛赋存标高为752m,经追索调查,该冰期对应最高侧碛分布在828m(35°32′53.77″,117°50′53.17″),得出雪线高程在828m左右。

拦马冰期(图4b):在拦马墙一带获得的测年样品的高程明显低于其他山谷(如情人谷、艳丽谷)对应冰碛的赋存标高,拦马墙一带海拔不足400m,因此拦马墙冰碛垄的形成海拔距离当时的雪线较远,由于兰溪的狭窄制约了冰碛的存在,虽然在兰溪峡谷中也局部存在着对应的冰碛垄,但无法确定最高侧碛的位置。经调查,在蒙山艳丽谷追索调查到拦马冰期的最高侧碛为651m(35°34′00.12″,117°49′52.82″),综合确定拦马冰期在蒙山的雪线高程约在651m。

蒙山冰期(MIS2,图4c):冰碛分布位置与拦马冰期冰碛紧密相连,年龄样品赋存为345m,该冰期冰碛的分布规模较小,追索其最高侧碛赋存标高为387m(35°33′45.81″,117°47′57.98″),确定该冰期在蒙山的雪线高程大约在387m。

东山冰期(MIS4,图4c):在蒙山的冰碛规模巨大,其分布连续且广泛,获得的年龄样品的冰碛标高一般在300m左右,追索其最高侧碛赋存标高为431m(35°33′24.99″,117°49′06.99″),分析该冰期在蒙山的雪线大约在431m左右。该冰期雪线高于MIS2雪线,尽管MIS2冰期的雪线相对较低,但其形成的冰碛规模明显小于MIS4阶段,这可能与冰期维持的时间长短或降水量的多少有关。

庐山冰期(MIS6)规模较大,明确的分布地点在龟蒙景区寿桃石一带,年龄样品的赋存标高为302m,追踪其最高侧碛赋存标高可以达到324m(35°31′57.19″,117°49′47.70″),确定其雪线高程大约在324m。根据冰碛垄的排列与风化程度,确定了庐山冰期的冰碛沉积,但采集的两个光释光年龄样品由于石英含量太低不足以获得年龄结果,OSL样品获得了一个>88.3ka的年龄,因此需要在将来的研究中继续寻找有效的测年手段以期获得准确的年龄数据。

目前在蒙山地区尚未获得早于MIS6阶段的冰碛年龄值,根据冰碛风化程度与分布特征,早于MIS6阶段的冰碛在庐山冰期冰碛的下部有分布,推测其雪线要低于庐山冰期的雪线,这需要在下一步的调查工作中进行研究。

2.2 崂山冰期年龄与雪线高程

崂山位于山东东部沿海,青岛市东侧,主峰海拔1132m,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组成。崂山的古冰川研究起步较早,形成了丰富而详实资料[30-34],分布有冰斗、刃脊、U型谷、擦痕(图5b)、漂砾(图5c)、冰碛垄(图5d)等众多冰川遗迹。图5c中的巨型漂砾分布在松散的混杂堆积物之上,可以排除花岗岩原地风化形成的“石蛋”地貌,同时由于下伏混杂沉积物中不存在泥石流特有的韵律层,由此也可以排除泥石流搬运的可能。赵松龄等对崂山冰期遗迹的研究,提出崂山各冰期的雪线高程如下:鄱阳冰期(崂山称鲍鱼岛冰期)雪线高程可能在海拔20~50m;大姑冰期(前凤庵冰期)雪线可能在400~410m;庐山冰期(清流河冰期)雪线高程尚没有确定;大理冰期(束住岭冰期)雪线高程为720~750m[32]。根据崂山获得的冰碛年龄分析,这些早期划分的冰期及其对应雪线尚需商榷。

崂山的冰碛年龄数据(表2,图5a),可以反映出庐山冰期(MIS6)与东山冰期(MIS4)两个阶段的冰期(图4c,图4d),目前崂山尚没有获得较老的鄱阳冰期、大姑冰期与年龄较新的蒙山冰期(MIS2)、全新世(MIS1)的冰期年龄数值,其原因是较老的容易被后期冰碛破坏、海水淹没不易发现,并尚未关注较新的冰碛的存在。

表2 山东崂山冰碛测年样品采样位置、海拔与年龄值

OSL样品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释光测年实验室测定,ESR样品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实验检测中心测定,本文首次公开样品详细资料,由徐兴永提供。

a—崂山冰碛测年样品位置分布图;b—冰碛表面的冰川擦痕;c—崂山海岸的漂砾群;d—崂山海岸被海水淹没的冰碛垄

测年数据获得的对应于MIS4阶段的冰碛年龄,但是较为分散,部分数值可对应于MIS3b与MIS5b间冰期中的短暂小冰期,但由于年龄数据较少,尚需进一步的研究确定(图4d)。东山冰期该获得的对应年龄值的冰碛位置为样品D11(D12数值超差)的取样高程为102m,LD13样品的取样高程为277m,因此分析崂山在东山冰期(MIS4)的雪线高于277m,野外调查其最高侧碛分布在336m(36°13′10.90″,120°36′08.22″),故可以得出对应雪线为336m左右。

测年获得了大量崂山地区庐山冰期(MIS6)的冰碛沉积年龄,年龄数值较为集中(图4d),根据图5及样品的海拔,可以发现这些样品多分布在海岸滨海地带,因此基本上可以判断,崂山滨海一带产出的冰碛垄多为庐山冰期时的沉积。样品高程多集中在40~50m的海拔区间,样品LD7的海拔为78m,追索调查其最高侧碛赋存标高为131m(36°12′11.27″,120°40′34.21″),综合确定崂山地区庐山冰期(MIS6)时的雪线高程大约应在131m左右。

LD4与LD5两个样品位于MIS4与MIS6两次降温期之间的MIS5阶段,由于在我国西部尚存在MIS5b降温期,崂山的冰碛是否对应于MIS5b降温期,尚需更多的测试资料与野外调查进行确定。

纵观山东目前获得的冰碛年代数据,尚没有鄱阳冰期与大姑冰期的冰碛年龄值,这与其年龄久远,容易被后期冰期破坏有关,此外崂山地区更由于海水的淹没,导致在崂山沿海一带发现鄱阳冰期与大姑冰期的冰碛遗存的可能性很低,这需要在沿海地带注意寻找老冰期的冰碛残留,综合分析崂山沿海地带鄱阳冰期、大姑冰期的雪线极有可能位于现在的海平面标高附近或之下的区域。

根据上述分析,获得山东蒙山与崂山的冰期划分与对应雪线如表3,图6。

表3 山东蒙山与崂山的冰期划分与雪线高程

3 讨论

3.1 东亚冷槽的雪线展布特征

施雅风等[9]根据其研究成果,绘制了我国第四纪末次冰期时的雪线图(图2中红线,以下简称“施雅风线”),该图涵盖了我国东部及东亚地区的雪线分布情况。近些年,笔者等对山东蒙山第四纪冰川遗迹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调查研究,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12-21,35-36]。在此基础上重建了我国东部及东亚地区的雪线(图2中蓝线,以下简称“王照波线”),根据其展布特征提出了“东亚冷槽”的概念[19]。

从图2中可见,在东亚地区的施雅风线中的2500m雪线与3000m两条雪线之间出现明显的反常间隔,其2000m与2500m线不是向南顺势展布,而是向北逆向反凸,这不仅与我国西部雪线梯度均匀性展布特征完全背离,也与东亚地区现代气候展现的“东亚大槽”特征相违背[24],也与Ono[9]绘制的东亚雪线展布特征之间存在气候趋势反向现象。因此,施雅风线存在如下几点明显的气候问题:①施雅风线的2000m与2500m雪线向北反向凸起,这显然与气候降温趋势相违背,但其3000m与3500m雪线则吻合了东亚地区的气候趋势。从气候本质上讲,冰期雪线相当于我国现代冬季寒潮的降温趋势,由此可见,施雅风线在东亚地区存在气候展布趋势上的矛盾。②施雅风线的2500m与3000m之间的雪线平面间距,无论是在西部的高原区,还是在东部低洼的日本列岛,其间距均在200~300km之间,且与其他雪线之间也表现近似等间距的展布特征,但到了我国的东部平原地区,其间距则突变为2000km,这显然与区域气候的均势展布相违背。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由于广袤而平坦,更有利于寒潮(无论冰期北路寒潮还是现代寒潮)的长驱直入。

以蒙山、崂山冰碛测年与冰碛分布高程建立的雪线高程基础,恢复重建的东亚地区的雪线,不仅吻合了施雅风线南部3000m,3500m雪线反映的东亚气候趋势特征,也与现代气候显示的“东亚大槽”特征相一致性[24]。这反应了东亚地区的气候特征至少在第四纪期间,与现代气候特征具有内在特征的一致性与延续性。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中国东部第四纪全领域的研究,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于冰川、黄土、河湖、海洋、气候等领域所蕴含的“东亚冷槽”气候本质的探索过程。

我国东部第四纪冰川分布区主要为三个山体群,南部长江沿岸一带的庐大(庐山-大别山)山体群,中部华北平原区的蒙崂(蒙山-崂山)体群,与东北地区的长大(长白山-大兴安岭)三个山体群组成,蒙崂山体群位于中间位置,因此对中间蒙崂山体群中的冰川遗迹进行深入研究,在我国东部的气候演化的恢复研究中起到桥梁纽带作用,其意义重大。调查该区冰碛的赋存标高与形成年龄,研究其所代表的古冰期的气候特征,是第四纪领域研究者最终要解决的问题。

3.2 全新世蒙山两期冰期的区域气候记录

全新世一般都认为属于大暖期,但是众多的研究表明,全新世至少有两次明显的全球性降温事件,且降温事件发生的时间较好的吻合于蒙山全新世两期冰碛测定的形成时间。

图6 中更新世以来山东蒙山-崂山雪线高程剖面图

拦马冰期的区域气候记录:

赵井东等[37]在总结我国第四纪冰川演化序列与MIS的对比研究时,指出在我国西部获得了多处8.2ka冷事件的测年结果,如古里雅冰帽下伸的被称为克里雅冰川的支流冰川(东冰流)3.5km处沉积的冰碛垄,其14C年龄为(8287±160)a BP与(8134±176)a BP。祁连山敦德平顶冰川北侧冰舌外围冰碛的14C年龄为(8455±265)a BP。这些早全新世冰进的时间与8.2 ka BP全球性冷事件接近,可能是8.2 ka冷事件较低温度所致。此外,在台湾南湖大山也发现显著的早中全新世冰碛[37]。除了高山区之外,施雅风等研究认为,在敦德冰芯记录上8ka BP后,有3次温度下降,而7.3ka那次降温为最剧,四川螺髻山、青海湖、北京附近、江苏建湖等地的孢粉谱上均有表现,但14C年代有先后二三百年的出入,这次全球性的变冷,南北半球各山地均存在冰川前进现象[38]。

清荣冰期的区域气候记录:

根据蒙山的冰碛测年,发现了5.3ka的清荣冰期的存在,该冰期在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表现出强的降温气候记录。杨子赓等1979年根据华北平原的孢粉特征与14C测年数据,发现据今5000年前的华北地区存在一个暂短的气温降低阶段[39]。Denton认为5.8~4.9kaBP为全新世第二新冰期,冷峰出现于5.3ka BP左右,南北半球各山区均出现冰川前进[40]。施雅风等认为,5.3ka左右降温事件,在华北、华东、华南的孢粉研究中均有发现,在天山冰川前进记录中具有显示,敦德尔冰芯记录中也肯定了降温峰值也出现在5.3ka BP,具有全球意义[38]。

根据最新的研究[41-42],东北地区的长白山、大兴安岭地区冰期对应雪线明显比山东地区的雪线要高,除了东亚冷槽东西两侧雪线高于中部的松辽平原之外,在东亚冷槽前端的苏鲁、江淮一带,由于冷暖空气交汇锋面引发的充沛降水,导致了该区域雪线的降低,在东亚雪槽的前端形成了明显的“华东雪盆”,是蒙山、崂山、大别山、庐山形成山岳冰川的气候原因。

3.3 末次冰期时的海平面高程变化情况

本次研究表明,崂山在庐山冰期时形成的冰碛垄已经被现代海水淹没,形成我国海岸极为罕见的滨岸冰碛。黄庆福等1985年根据渤海钻孔化石及对应年代学研究,获得末次冰期的MIS2阶段蒙山冰期(LGM)时,其海平面低于现在130m。庐山冰期,渤海为陆相环境[43]。杨怀仁等根据东海陆架前缘的贝壳和沉积物样品的研究,认为蒙山冰期时,东海海平面低于现在106m[44]。朱永其等根据东海大陆架中的钻孔沉积类型与测年研究,获得蒙山冰期(LGM)时,海平面位于大陆架的边缘,也即现在水深150~160m的位置,东海大陆架露出陆地成为平原[45]。可见冰期时,海平面普遍存在大规模下降情况,大陆架因海退多变为陆地,使得较低雪线的庐山冰期时,崂山的山谷冰川延伸到当时变为陆地的大陆架上。

4 结论

通过蒙山、崂山获得的冰碛年龄与雪线高程的研究,反映出蒙山-崂山段雪线的基本特征,获得以下认识:

(1)在同一冰期时,蒙山雪线高于沿海的崂山雪线,雪线高差约在100~200m之间。无论是蒙山还是崂山,庐山冰期(MIS6)雪线与地形底板间的高差约为150m左右的一个范围,这显示地形底板的依托可能是造成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蒙山地区的东山冰期(MIS4)的雪线明显高于蒙山冰期(MIS2),但东山冰期冰碛规模远远大于末次冰盛期(LGM),这应与东山冰期的存在时间较长有关,但雪线高低影响了海平面的高低,即低雪线导致较低的海平面。

(2)山东蒙山与崂山的冰碛测年数据显示了其与气候演化的一致性,无论是从全球气候演化的角度,还是从区域气候特征上,显示了我国东部中低山区第四纪冰期时的气候统一性特征,表现出与全球气候演化的“同冷同热”,不存在气候上的例外。研究表明,冰期时强劲的北路寒潮是我国东部地区形成冰川的核心气候因素,而西部高原区形成冰川的核心因素为高海拔,从气候影响角度分析,我国东部的气候敏感性要明显强于西部高原区。

(3)根据在蒙山、崂山的冰碛年龄与雪线高程数据获得的末次冰期时的雪线高程为400m左右,而施雅风线在山东地区末次冰期时雪线高程近3000m,高差可达2500m。笔者认为,基于事实调查证据及测年数值获得的冰期雪线高程要比推导获得的雪线高程更具可靠性,因此东亚地区的施雅风雪线值得商榷。

致谢:本文为东亚冷槽追索研究项目的一部分,本项研究获得了山东指南针矿产勘查有限公司的资金支持。研究得到了中国石油大学吕洪波教授、中科院海洋所赵松龄教授、南京大学杨达源教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邵兆刚研究员、河南地矿职业学院张先教授、河南理工大学司荣军教授等学界同仁的大力支持与帮助。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徐兴永研究员提供了崂山的测年资料,在此表示深切的谢意!

猜你喜欢

雪线蒙山崂山
雪线上的金刚
——致敬其美多吉
雪线上的金刚
崂山茶事
登崂山
古风盎然的蒙山山歌
编制崂山
登临沂天蒙山 行歌沂蒙调
登临沂天蒙山 行歌沂蒙调
崂山又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