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策略

2021-02-23成天福

学生之友 2021年9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成天福

摘要:在初中阶段,语文学科的学习与阅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应在核心素养的教学前提下,积极进行阅读教学探索,将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因此本文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背景下,从群文阅读的教学内涵和教学意义出发,对初中语文群文阅读进行策略性探究,以供交流和分享。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群文阅读

在新课标的不断推进下,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变成了新型的教育手段。就语文阅读而言,教师不能再采用传统的单篇阅读的方式进行教学了,因为那样的阅读教学费时费力还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的阅读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呢?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发现,群文阅读可以达到这一目标。所以下列提供了几种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教师可以运用于实际教学中。

一、群文教学的意义

群文阅读是语文学科阅读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策略,教师通过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可以快速为学生创建出适合的阅读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性阅读来提高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合适的阅读学习目标,在阅读学习中陶冶情操,使学生爱上群文阅读,帮助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积累。群文阅读教学内容一般与语文课本教材内容相关,教师在为学生确定群文阅读学习目标、筛选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时,结合课外文章阅读,使学生的群文阅读体现出一定的综合性和多样性。因此,采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在积累语文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学进行有效拓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综合学习能力,进而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产生积极意义。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策略

(一)做好课前准备

群文阅读与单篇阅读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教师不做好课前准备就开展群文阅读,最后的效果极有可能是不尽如人意的。那么在群文阅读前,教师需要做好怎样的准备呢?首先,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要将群文阅读的议题确定好。选好议题之后,教师需要将文本确定下来。这样,才能为群文阅读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根据教材来看,大多数文章都是写人记事的,涉及大量的人物描写知识,而且作文也多为写人叙事的。对此,教师可以将人物当作议题,将选取人物描写方法当作写作训练的内容。在确定好议题后,教师可以翻阅教材,并将选文确定下来。如:《老王》《卖油翁》《藤野先生》《我的母亲》。在确定了这样的内容后,教师可以在教案中写下教学目标:掌握各种各样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任务不再是对知识进行灌输了,教学位置也从灌输者转变为了引导者,学生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通过总结、归纳人物描写的方法、作用,学生会掌握大量的写作技巧,并在写作的时候运用起来。这样一来,学生笔下刻画的人物就会拥有鲜明的个性,就会生动传神。而且因为这样的阅读教学足够有趣,所以可以快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二)落实到课堂教学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进行引导,要将一定的学习任务安排下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对文章中的人物描写方法、作用有一定的了解,进而在写作中灵活地运用。就文章《老王》《卖油翁》《藤野先生》《我的母亲》而言,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呈现这样的任务:文章中描写人物外貌的句子有哪些?有怎样的特点?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文章中描写表情的句子有哪些?有怎样的特点?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文章中描写动作的句子有哪些?有怎样的特点?发挥了怎样的作用?由于学生的个人能力是有限的,而且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优点和缺点,所以很多学生没办法快速地了解句子的特点、深意。为了让学生能够快速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运用起来。因为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会获得不同的感悟、体会。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拥有不同的思想的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进行深入思考,如果发现了观点不同,学生会找到相应的“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所在,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由此可见,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进行分析、总结,可以让学生深入地思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可以提高群文阅读的效率。

(三)提高参与度,群文阅读促进思考

在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获得亲身阅读与思考的体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真正提升技能与素养。如果缺少较高的课堂阅读参与度,学生的阅读能力很难在群文阅读过程中得到显著提高。因此,群文阅读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故乡》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选取《社戏》《藤野先生》来开展群文阅读。而在群文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当避免“满堂灌”的模式,可采用“引导式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鲁迅先生的这几篇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的提取,即请学生在阅读、对比三篇文本后用比较精准的语言对文本大意进行概括归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大意后,你发现鲁迅先生的这三篇文章有哪些异同点?”鼓励学生对文章进行综合比较。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从内容、写法以及所表达的情感等角度对《故乡》《社戏》《藤野先生》进行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并在反复的练习与总结中提高阅读能力。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在群文阅读中获得阅读量的扩充,在语文课堂上也能因为积极参与到有引导性、层次性的问题的思考过程中而获得思维能力的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抓住群文阅读的联系点,明确教学目标,为群文阅读的有效开展做好准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多样的教学活动,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方法以保证课堂趣味性与学生参与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思考中来,继而提高学生包括阅读能力在内的语文学科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高温雅.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式课型的教学设计研究[J].名师在线,2021(6).

[2]生长广.初中群文阅读的一些认识与思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24).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