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初探

2021-02-23朱晓俊

学生之友 2021年9期
关键词:高中阶段语文课程

朱晓俊

摘要: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语文学习的基础,对于文章情感理解、文言文理解、语文写作都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然而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文言文仍然是许多高中学生无法攻克的重点与难点,许多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在课堂上昏昏欲睡,如果学生一直保持这样的学习状态,就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更牢固的掌握学科知识,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也会无从下手。为了突破这种局面,教师更有必要转变教学理念,适当的调整教学方法,更好地展现文言文独特的魅力,让学生能够爱不释手的完成文言文的学习。基于此,本文将从通过诵读经典,提高鉴赏能力、借助教材指导,激发学习兴趣、进行重点讲解,帮助知识汲取三个方面阐明如何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阶段;语文课程;文言文学习;方法讲解

引言

文言文是高中语文课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文体,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对这一课题产生相应的抵触情绪,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到现如今的白话文是从文言文的基础上演变得来的,并且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文言文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让广大的学生群体能够更深刻的感知语言的魅力。而且,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发展史的瑰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前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因此,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当今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需要不断革新,不能再简单的停留在简单的读和字面理解,而是需要广大语文教师不断钻研,深度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再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情感。

一、通过诵读经典,提高鉴赏能力

朗读能够更好地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通过阅读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积累写作素材,通过朗读文言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结构,更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将抽象知识进行“内化”,进而更好的进行文言文学习。而且,经典的文本和知识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有意义的,学起来更加充满干劲,只有学到更多知识,才能在应对文言文,这一大难题的过程中更加信心百倍。[1]

例如,在学习《离骚》一文时,由于屈原所写文章体裁较为拗口,学生就读这一部分已属于难点,更何况是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因此,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则可以先鼓励学生大声朗读《离骚》,在朗读中初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文段开头就表达出了屈原忧国忧民的情感。在学生朗读完后,教师则可以请一到两名同学谈一谈自己所感受到的文章情感,充分交流后,教师则可以就部分重点展开讲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程结束后选取一些别的文章让学生进行品读,继而加深学生对于屈原所要表达情感的把握。通过此方法,学生可以在朗读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对于文章的额鉴赏能力也会得到有效提升,可谓是一举多得。在这种教学模式的支撑下,学生能够更快速的摒弃对文言文学习的错误看法,产生全新的学习认知,更深入的认识到文言文的学习是可以有所突破的,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攻坚克难的信心。

二、借助教材指导,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文言文表达方式与当今白话文有所不同,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相对较难,此时教师则可以借助一些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多媒体来进行教学,此类新兴教学手段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进行文言文学习,极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兴趣。[2]

例如,在学习《劝学》一文时,教师则可以采用分组教学的方法,将劝学分为几个段落,分配给不同的小组进行解答。开始时,教师可以先将较难的部分进行讲解,结合教材,给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等词语,鼓励学生从文章中找到与之对应的句子,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接着教师则可以将任务分配给各小组同学,鼓励小组之间交流合作,进行一场“教书模拟大赛”,从各小组中选择出最好的小组进行鼓励,同时设置优秀个人奖,鼓励一人带动多人学习。将此方法运用于教学中,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使得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与此同时,在参考教材的基础上,就能让教学活动变得有据可依,学生也能够逐渐的积累更多的文化知识,找到正确的教学突破。

三、进行重点讲解,帮助知识汲取

文言文在语文考试中考察范围较为分散,且“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意”等现象较多,因而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文言文知识需要学生不断积累和练习才能很好的掌握,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文言文教学中需要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言文的相关知识。[3]

例如,在学习《赤壁赋》这篇文言文时,由于整篇文章的篇幅相对比较长,学生在理解一些字词句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碍,即使借助文言文词典也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而且,针对文章中“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这一句子的赏析和解读,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此句表达了作者感叹人生苦短,他希望自己能够与仙人遨游,与明月一样长存,但这一切终将是不可能的,虽然文章有淡淡的感伤之情,但是作者依旧积极乐观。在此之后,教师则可以鼓励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自行解读较为简单的部分,掌握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教学重点,同时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通过此方法,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有效的将知识内化。

结束语

总之,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学的改革,高中语文教学应当与时俱进,将文言文作为日常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只有在创新教学模式的背景下,才能让语文课堂真正变成一个知识的大容器,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主动地获取新知识。而且,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在文言文的解读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巧妙的借助各种翻译词典完成精准的翻译,更科学的帮助学生构建更完整的知识体系,为现阶段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保驾护航,推动全体学生努力成为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伟.浅谈高中语文文言文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9):119.

[2]赵小波. 培养语感——关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教学策略[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1.

[3]高伟琴.浅谈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策略[J].课外语文,2020(16):79-80.

猜你喜欢

高中阶段语文课程
从夯实“双基”到培养“核心素养”之变——简析近二十年语文课程目标发展演变之路
课堂若无经典,语文何以立人
用班级文化打造有灵魂的班级团队
成才视域下高中生体育精神培养的研究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语文课程中融入传统与乡土文化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