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高年段读写结合教学实践探究

2021-02-23乔风莉

学生之友 2021年9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新课改教学策略

乔风莉

摘要:语文作为小学阶段最为基础的教学课程,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更加迫切的改革需求,这就需要教师更加注重小学语文整体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应深刻认识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之间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并通过读写结合策略的实施,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有效培养。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的实施仍存在一定问题,就需要教师积极优化教学策略,以此增强读写结合策略的教学优势。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引言

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写作均是难度较大的内容,这与小学生语文知识匮乏、生活经验少有关,而最主要的还是传统教学中阅读、写作教学单独开展的模式,新课改背景下,这种模式已经无法实现语文教学的新目标,也无法显著的提升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因此,近年来,读写结合模式在小学高年段阅读教学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旨在发挥两者相互促进的作用,丰富阅读、写作资源,提升小学生读写能力。

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倾向,能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变得更加积极、主动,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需要长期、持续的过程,但是一旦形成,会使学生受益终身。因此,在对学中高年级语文读写教学策略进行优化的过程中,教师就应注重学生良好读写习惯的养成,以此实现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提高。例如,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记日记的习惯,使学生能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每天生活中遇到人、事以及迸发出的思维火花,实现了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和写作能力的锻炼。

二、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情感,引发学生写作兴趣

小学生社会体验较少,情感表达手段单一。通过阅读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引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如果学生在阅读中能体会作者情感体验,不仅可以引发小学生与作者情感共鸣,还能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融入真挚情感。比如,细致如发的细节描写、真挚充沛的情感抒发、活泼生动的语言应用……都可以从情感上给学生带来强烈的体验,引发学生写作的动力。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全方位、深层次地剖析作品情感,在充分刺激学生情感“痛点”的前提下,增强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只有充分吸收文本中的思想情感,才能更好、更充沛地在书面上表达情感。所以,如何提升学生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如果学生情感体验不到位不强烈,那么,写作出来的作品就会干涩没有内涵,进而阻碍学生的写作热情。如在统编版《我最好的老师》的教学中,作者深入刻画了“怀特森”这一形象,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启迪,让学生回忆自己所经歷的老师。学生就通过自我体验,对自己以前老师的形象、举止有一个形象的回忆,创设了体验情景,学生也可以将自己对老师的形象描述出来,写作出来的作品才更有思想,更具个性。

三、积极优化读写结合点的设置

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相对独立的两项教学内容,两者之间的结合需要一定结合点的设置才能有效实现。因此,在对小学中高年级读写结合策略进行优化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就应积极抓住这一关键环节,对阅读与写作之间的结合进行科学设置。

首先,应有效把握读写结合点的设置原则。在对读写结合点进行设置的过程中,教师应严格地按照设置原则,对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点进行科学的设置。一方面,结合点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读写积极性。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喜欢具有趣味性的事物。因此,教师在对结合点进行设置时,就应注重结合点的趣味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读写积极性。另一方面,结合点的设置应有助于深化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读写结合是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过程,教师在对读写结合点进行设置时,就可以针对阅读教学中的难点部分来进行设置,这样学生就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来深化对阅读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以此实现读写结合教学的目标。

其次,深入分析教材,准确进行读写结合点的设置。读写结合教学的实施应建立在教师对教材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只有教师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其结合点进行了准确把握,才能更加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教学的实施。例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抓住文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功能,以其中的情感体会作为读写的结合点,使学生能通过自己的笔端进行阅读过程中情感的表达,实现了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

四、积极拓展创新读写结合的形式

读写结合教学策略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具有高度的兼容性,既可以表现在对学生读写能力方面的高度兼容,同时也可以表现在结合方式的高度兼容。由此可见,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具有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对于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也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树立创新意识,积极对读写结合的教学形式进行创新、拓展,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读写训练中得到读写能力的有效提高。

首先,通过阅读笔记的写作训练,实现学生写作素材的有效积累。阅读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内化,而写作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外化,只有通过这种转化的过程,才能使知识、素养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读写能力。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注重阅读笔记的写作,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进行文章脉络的梳理,有助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同时更有助于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使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在厚积薄发中得到提高。

其次,通过随文练笔结合训练的开展,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北京的春节》一课的阅读教学时,就可以通过阅读教学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仿写的形式,来进行当地某个传统节日中风俗习惯的描写,这样就很好地进行了读写结合,同时也能使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进行文中写作手法、写作技巧以及语言风格的运用,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结语

总之,“读”是吸收,“写”是释放,读写结合的过程就是学生吸收知识营养又将知识运用的过程。因此,在读写结合运用中,我们要考虑需要学生吸收的知识有哪些,如何让学生掌握知识运用。清楚了这些,教师就可以培养其读写习惯、锻炼其读写能力、激发其读写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立娥.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应用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014(009):83.

[2]周丽萍.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探究[J].小品文选刊:下,2020,000(003):P.1-1.

[3]陈景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J].吉林教育:综合,2020(7):90-90.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新课改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