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绕语文要素,构建习作路径

2021-02-23雷蕊

学生之友 2021年9期
关键词:天都峰老鹰麻雀

雷蕊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围绕“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的单元主题,选编了《麻雀》《爬天都峰》两篇精读课文,以及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两篇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小木船》和习作,旨在落实“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的语文要素,及“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的习作要求。无论是文本内容的选择、课后习题的设计、还是习作例文和“初试身手”的安排,均紧紧围绕语文要素,从不同角度,逐步推进。

一、纵横梳理,构建单元主题读写活动

本单元教学重难点是“如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即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将时间、地点、人物说明白,把作者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清晰。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将事物“写清楚”的内涵,光凭空洞的说教是不够的,需要借助习作单元中各种文本所搭建的“场景”,将“写清楚”具体化、场景化。

(一)横向梳理,還原文本场景

1.提供习作范本。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麻雀》《爬天都峰》和两篇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小木船》,内容贴近儿童生活,都是以“我”作为故事的亲历者,都是以“我”作为故事的叙述视角,这为学生习作提供了选材范本与表达样本。

2.落实操作路径。从整个单元来看,精读课文《麻雀》和《爬天都峰》,为“把事情写清楚”提供了具体策略。前者作者通过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活灵活现地展现的麻雀与猎狗相遇时,“小麻雀的无助”“老麻雀的无畏”“猎狗攻击与退缩时”的具体场景;后者则是抓住语言、动作把登山的过程写清楚的;《我家的杏熟了》中,把奶奶“打杏”“分杏”的动作、语言写的很清楚。“初试身手”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通过说说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让静态的画面“活”起来,把图画说清楚、说生动。观察家人活动,旨在让学生聚焦动作,用一段话把场景写清楚。

3.关注文章的结构。文章的结构就是骨架,结构有构段和构篇两个要点。精读课文《爬天都峰》引导学生注意写事情时的谋篇布局——按一定的顺序写,到了习作例文《小木船》,则以旁批和课后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和交流作者详写友谊破裂的过程,和临别前赠送小木船再续友谊的过程,而二人吵架后的经过只用一句“转眼几个月过去了”进行过渡,重在引导学生围绕“题眼”关注详略得当的谋篇布局,这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更高的习作路径。

(二)纵向联系,贯通前后知识经验

就“写清楚”而言,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出现,通过前后习作的编排,给学生搭设了螺旋上升的梯架:在三上第八单元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中,要求“写的内容能表达当时快乐的心情”,侧重事情之中的“心情”表达;三下第二单元习作“看图画,写一写”要求写的时候,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侧重于事情叙述中的“所见所想”;三下第四单元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要求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将实验过程写清楚,还可以写出“实验时的心情”,习作强调“过程清楚”和“心情表达”兼顾;本单元习作“生活万花筒”对叙事要求进一步提升,将“事情过程”具体定位为起因—经过—结果,还要对“经过”之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活灵活现写下来,这将“写清楚一件事”综合化、操作化、场景化。

二、整体串联,形成单元整体教学路径

作为习作单元,“读写结合”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学习路径。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单元整体的功能,用课后题作为教学支点,用课后题开发出对应单元要素的习作知识,让课后题的解决过程成为“把事情写清楚”的教学路径。

在本单元中,为了落实“把事情写清楚”的要素教学,教材编写者别具匠心,用不同质地的叙事类文本,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铺排了一条清晰的路径:《麻雀》一文,旨在引导学生写一件事有时需要“整体清楚”和“局部清楚”相结合;《爬天都峰》则告诉学生另外一种可能性,即写事情有时需要“明线”和“暗线”相结合;《我家的杏熟了》引导学生发现“主人公”在叙事中很重要,需要将他在具体场景中的动作、语言、神态结合起来写;《小木船》呈现的是一件具有时间跨度的事情,要让学生明白叙述这样的事情,需要“多个过程”的结合。

三、读写融通,利用小练笔突破难点

大部分四年级学生能够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出一件事情,但是很难把一件事情的重点部分写清楚、写具体。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不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以小练笔为切入点,化解教学难点。

在教学《麻雀》一文时,笔者先让学生观察了一段老鹰捉小鸡的视频,要求学生把看到的情景写下来。以下是学生的习作:

学生写道:一只老鹰从树上俯冲下来,想抓走正在觅食的小鸡。这时鸡妈妈发现了,与老鹰搏斗了起来,最后把老鹰赶跑了,小鸡得救了。

显然,学生没有达到“把事情写清楚”的目标。接下来的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以课文为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探寻“写清楚”的核心策略。通过认真的阅读,学生发现了作者采用“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这种感官叠加的方法,描写了老麻雀面对猎犬时的表现,体会了它的英勇无畏,让读者感受到伟大母爱。学生学文后,再一次观看视频,修改自己的文章,于是有了下面的表达。

老鹰从树上俯冲下来的一瞬间,母鸡突然反扑过来,它支棱起全身的羽毛,像一个坚固的盾牌一样挡在老鹰面前。它发出咯咯的尖叫声,猛烈地向老鹰进攻,用它尖尖的嘴巴暴风骤雨般啄向老鹰的头,此时它只有一个念头,保护好自己含辛茹苦孵出的鸡宝宝。老鹰面对着母鸡的袭击,顿时蒙了,一步步的后退。也许翱翔于蓝天的霸主,怎么也想不明白,平时柔弱的母鸡,今天怎么会有如此的勇气?为什么自己败在了一只母鸡的嘴下?我想,那就是母爱啊!是伟大的母爱给了母鸡这样的勇气,让它不惜一切代价来保护自己的孩子啊!

在这一次的改写中,学生加入了多重感官描写,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达成了“把事情写清楚”的目标,语言不再寡淡无味、乏善可陈。学生经历从写作中发现问题,到读中解决问题,再到写作实践运用所学方法的过程,高品质的建构语言,提升语言表达的质量。

总之,习作单元是一个教学任务群,也是一个读写结合群。在教学前,我们要围绕语文要素,将习作单元内阅读、习作等学习内容统整为一个学习任务群,单元的整体设计按照读写能力发展的进阶来组织教学内容,以读写任务统领文本语境、学生已有经验和生活语境;在教学中,能从阅读中唤醒学生自身语言经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策略进行自我意义的表达。

猜你喜欢

天都峰老鹰麻雀
老鹰的“对手”
老鹰捉小鸡
拯救受伤的小麻雀
1958年的麻雀
爬天都峰
麻雀
『老鹰育雏』的启示
紧扣题眼领悟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