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实验教学中生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

2021-02-23朱臻瑛

学生之友 2021年9期
关键词:开发利用生物教学

朱臻瑛

摘要:生物属于自然学科,因此实验课在生物教学中占了很多课时。初中生大多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在实验课堂上经常有很多的“意外”发生,所以如何利用和开发实验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生物教学;生成性資源;开发利用

首先我们应充分认识生物实验课堂中生成性资源产生的必然性。课堂生成是无处不在的。教育家布鲁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叶澜教授认为“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园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教学是一个富有变化的动态生成系统,是一个不断前进发展的环境。生成性资源是在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中产生的,能进一步推动知识意义有效生成的“动力资源”。 作为一线教师,因充分认识生物实验课堂中生成性资源的教学价值。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资源”。正如叶澜教授所言:“教师,要把孩子们的思维看成是丰富的教学资源,要收拢学生头脑中发出的‘波,集‘波,成‘澜,再推给学生,这便是生动的教学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在认识生成性资源时,不应以“课标”或“考试”为唯一的准绳,而应从学生全面、长远发展的需要出发,认识不同类型资源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作用,真正发挥生成性资源应有的教学价值。新课程理念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不管实验成功与否,目的在于领悟探究过程,培养探究意识。由于时代的进步,如今的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很丰富,思维也更活跃,个性更加张扬,敢想敢说。在实验室上课,通常比在普通教室上课更活跃,提的问题更多,他们的思维也天马行空似的,生成性性资源特别多。比如初一年级在上《练习使用显微镜》时,不待老师布置,纷纷就近取材,拿头发丝,衣服线头,皮屑等细小物质放在显微镜底下观察,不时提出疑问,要求老师分析结构。

其次我们应积极利用生物实验课堂中产生的生成性资源。利用生成性资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从实验意念的产生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实验报告的完成,每一步都有思维活动,每一步都是思维的结果。所以,生物科学实验有利于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分析实验问题之中和在解决实验问题中锻炼思维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把思维的方式分成复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其中的发散思维是指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出发,得出多种多样的设计和解决问题的途径的思维过程。例如在做《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时,把学生的生成性资源汇集起来,可以发现学生的思维非常开阔:甲同学:问为什么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对温度的要求大约是37 ℃? 乙同学问:为什么3只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滴多了会出现什么现象?丙同学问:除了教材中提供收集唾液的方法外,还有没有别的方法?这样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生物实验课堂中产生的生成性资源实现师生互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 “学习共同体”,使课堂教学成为了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教师面对的是富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小精灵”,他们的思考中有许多的东西是我们所无法想象的,也是无法预设的。作为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思考,用动态生成的观念,灵活调控课堂教学,才能使师生、生生之间产生心灵碰撞,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比如在上《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实验时,有学生是按照教材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地往下做的,小肠绒毛在教师眼里是清晰可见,但在学生看来还是觉得朦胧难懂。这时有学生跑到水龙头上将已剪开的小肠冲洗了几遍,却意外发现小肠绒毛和环状皱襞非常明显,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学生看似无意的举动,却给实验带来了意外的收获,连老师都不曾料到。

最后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努力提高专业水平,以一桶水对一杯水,才能自如地对待实验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叶澜教授曾指出: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要重新“激活”书本知识,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状态”,在“多向互动”和“动态生成”的教学中凸显知识的活性。因为有些生成性资源其实是必然的,教育者应该具有居高临下的预见。因此教学的每个环节教师都应精心预设,即学习情境的预设,学生相关活动的预设,可能出现哪些问题与困惑的预设,教师应如何点拨,应如何引导等,以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及时调控,适当删减或调整,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顿悟点”,合理整合教材内容,适时调整预设方案,使学生的探究向纵深发展,让学生“能走多远就走多远”。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横向上拓宽自己的学科知识视野,纵向上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在教学行动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智慧,要在实践的基础上经常进行深刻的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教训和积累经验;勤于向教育专家学习,向学科专家学习,向自己的同事学习。唯其如此,才能有效地开发和从容地应对各种生成性资源,真正提高生成性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水平。比如在上演示实验《观察眼的结构》时,苏科版新教材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没有出现”悬韧带、睫状体”等结构名称,但在展示标本模型时,学生自然会看到上述结构,提出疑问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参考文献:

[1]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J]. 黄敏. 考试周刊. 2020(92)

[2]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J]. 刘勇.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8(11)

猜你喜欢

开发利用生物教学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天台县忍冬科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
云南食用花卉开发利用浅析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