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中丰富人文精神分析探究

2021-02-23张珍伟

学生之友 2021年9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人文精神初中语文

张珍伟

摘要:古典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化中的精华,具有意境美、结构美、韵律美、语言美等特点,并且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可引领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可潜移默化地温润与滋养学生的生命。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肩负起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责任,在日常教学中善于开发教材中的古诗词资源,挖掘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蕴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多方面、多维度人文精神的熏陶,以此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学生。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人文精神

中西方对于人文精神的理解和认知是不同的,在西方文学中将其理解为人本主义,主要是凸显人的地位,张扬人的个性。而在我国在先贤们多年研究探索中,对人文精神给出了新的解释,主要是关注人的心灵与个性,重视人对生命价值的追求。这是人道主义的一种新形式。简而言之,就是要充分体现人的价值以及精神追求。中华古诗词的主要来源与途径就是人们的有感而发,而这里的“感”也就是指人们的情感,無论是亲情伦理,还是爱国之情或者是个人际遇等,都可以成为创作诗词的灵感,这也就使得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如深沉的理性思索、崇高的道德境界、独特的人格理想、丰富的情感内涵等,影响和熏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成为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月亮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当成情感的寄托,关于月亮的诗句更是不胜枚举,其中尤以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最。苏轼出生于北宋时期眉山,由于其出生在书香世家,自幼与其弟相伴成长,养成了率真的性格。在后来的乌台诗案中苏轼不肯向权贵低头,导致遭到贬谪。苏轼以为到贬谪的荒僻之地后就可以安度余生,可惜这只是一个开始。在往后的生涯中,苏轼一直在被贬谪,他被贬的足迹几乎布满了北宋的半个疆域。甚至还有人戏称,他不是被贬谪就是在被贬谪的路上。正是因为这种经历,使苏轼对亲人的思念格外浓厚,也使苏轼养成了乐观豁达,随遇而安的人格,这样的人格支撑他在连遭贬谪之际,仍能保持乐观的情绪,写下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佳句,既是祝福亲人,亦是宽慰自己。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全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

古代诗词作者如繁星一般点缀着历史的星空,他们在诗歌里一直都在思索人生价值。但是,因为多种因素,终其一生,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往往都不能遂其所愿。不过,他们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从没有放弃过,,他们在探索的路上形成了崇高的人生态度。李白可以说是唐代诗人的代表人物,也是浪漫派诗歌的集大成者,他在诗歌方面的成就极高。他在年轻时也醉心于仕途,只不过在他进入官场之后发现做官原来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即便他有很大的名气,也被小人诋毁而被排挤出了长安。刚开始他“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显然无法接受这种结果,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形容自己的艰难处境。但是,李白并不是凡人,他很快就寄情山水,放空自己,用大自然的美景治愈自己的创伤。等他回过头来再看时,对人生的理解已经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用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不断求索,以豪迈的气概投入生活。而在当下,在生活压力较大的当下,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与困难,李白的这种人生态度正是学生需要学习的。

三、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

古代诗词中蕴含的情感是丰富的,诗人们不仅会思念自己的亲人,关心自己的前途,也会思索人民的命运,国家的发展和未来同样也牵动着他们的心,因而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则成了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杜甫和李白是唐代诗歌成就最高的人。与李白的乐观豁达不同,杜甫则是处处担忧。杜甫一生经历坎坷,他的人生经历恰好与唐朝的历史走向吻合。杜甫不同时期的诗歌作品,与其说是讲述自己的经历,不如说是反映唐朝的兴衰,这也让他的诗歌有了“诗史”的称号。《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在安史之乱之后,杜甫弃官逃亡成都,在友人的支助下建了一间茅屋,以供全家安身,当时杜甫的处境可谓凄凉,“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正是他生活的真实写照。李白在遭到排挤之后便寄情山水,但杜甫却没有李白这么潇洒。这是由他的性格决定的,在他的心中一直怀着人民的命运和国家的未来。即便自己生在茅庐,他依然希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不惜立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宏愿,杜甫在艰难的处境中仍然希望国家和人民能够变得更好,这种推己及人的士子情怀是非常值得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的。

总之,初中语文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教师要不断发掘古诗词里人文精神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不断学习,让学生在自己心中建起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小屋,为促进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土梅.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人文底蕴培养模式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4):89.

[2]孙晓莉.深化诗词教育 助力文化传承——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研究[J].科普童话,2020(27):85.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人文精神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