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新策略研究

2021-02-23李龙博

学生之友 2021年9期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

李龙博

摘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生成长路上的人生导师,是其求学路上的引路人。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的根本的任务是“立德树人”,加强德育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主要途径。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要求班主任做到耐心、细心,运用合适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确保学生在小学成长阶段能够树立健康向上的思想、良好的品格,培养好他们的道德法律意识,让学生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基本的法治观念。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小学班主任管理经验,抛砖引玉,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策略研究

引言:

德育管理作为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强化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小学班主任又是德育管理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要求广大班主任必须加强对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视,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争取在营造良好班级氛围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鉴于此,小学班主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德育管理计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班主任实施德育管理的意义

(一)有助于落实教育目标

德育是我国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还是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新人”,道德都是其中的首要要求,这充分体现了德育在落实教育目标中的重要意义。所以,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管理责无旁贷。

(二)有助于小学生成长

学生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要不断提升道德修养、思想素质,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从而获得健康茁壮的成长。德育是帮助学生健全思想发展,养成良好道德的重要手段,也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举措,对于学生的成长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说,在小学有效开展德育,对学生的生活和行为予以有效引导,有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新策略

(一)转变班级教育管理观念,注重以身作则

小学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头人要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重视与班级学生的日常交流,要融入到学生中去,去和他们做朋友,去了解他们的内心思想。去关心爱护他们,公平公正地去爱护每一位学生,不以成绩去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也不轻易放弃每一个学生。同时班主任要做到说话算话,不轻易做出承诺,但承诺的一些事情,就不能食言,要予以兑现,做到言既出,行必果。例如,在某次考试前承诺给进步大的学生一定的奖励,那就一定要做到,因为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还是比较强的,所以班主任一定要以身作则,树立好的榜样。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班主任一定要明白小学生才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对象。在新时期,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以及德育教育的时候,要摒弃掉传统教育中“老师是主导”的思想观念,并立足于班级内的实际情况去进行工作。班主任在学生的一般印象中是既严肃又无趣,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遇到一个幽默又温柔的老师,所以班主任要在自己的日常形象中加以改变,做一个学生愿意亲近、愿意交流的班主任。但也要做到自己的日常教学水平能够不断地提高,注意言传身教。过去的小学教育管理过于注重学生的课程成绩,却时常忽视学生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想要提升小学教育管理和德育工作的效率,就要改变传统教育管理思维模式和管理理念,进而改变在小学教育中的管理方式。传统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是针对曾经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背景具体制定的,然而这些落后和相对保守的教育体制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时代要求和如今社会发展的趋势。当前如果想要有效地对班级的德育工作效率进行提升,班主任必须要跳出固有思维,结合现代化人本主义理论来制定小学教育管理模式,还需要结合当代社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目前学生的自身情况,对当前的德育工作教学模式进行变革,为学生提供一个更有效的学习成长空间。

(二)丰富德育教育内容,强化价值导向

理想信念对个体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教师必须丰富相关教育内容。例如,基于“知行合一”开展“一起做有价值的事”主题教育活动。在雷锋月,班主任组织开展“雷锋日,一起做有价值的事”活动。活动聚焦“爱国”“敬业”“担当”,要求学生寻找身边的榜样,传播志愿服务的理念。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实践让其明白,作为社会公民,应有价值担当,用自己的力量守护社会,守护国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在“3·15,一起做有价值的事”活动,班主任引导学生聚焦“诚信”“公正”“法治”,寻找生活中的榜样与典型案例,从而增强学生的权益维护意识、法治观念。总之,班主任应从现实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走进现实,走进真实的世界,通过强化价值导向,实现知行合一,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三)引导主体积极参与,强化行为规范

班主任应引导学生参与到德育教育中,让其在接受德育教育的同时,参与德育工作开展,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入强化行为规范。例如,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时,班主任可以与学生共同探讨。班主任主要把控大方向,纠正存在的问题,学生则负责具体内容探讨、制定。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学生不自觉遵守班级制度的情况。由学生自己制定的制度对其说服力更高,内心的抵触心理大大降低,所以在班级生活中,学生能够自觉规范自身行为,當出现错误时也心甘情愿接受相应的惩罚。再如细化班级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管理机会。班主任可以在班委会的基础上组建小组,小学结构划分参照班委会,分别设立学习委员、纪律委员、卫生委员以及学科课代表,将班级工作落实到每个人身上,这样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责任感,促使其更加注重规范自身行为,为小组成员,为班级成员树立榜样。由此可见,德育最大程度地发挥行为规范作用,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自觉规范,这样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班主任德育工作压力,还可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头人,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育工作能力,重视对班级的管理以及学生的德育教育,创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模式。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需要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对不足的地方加以改进,逐渐地提升自身的综合教学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许长俊.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及实践[J].学周刊,2019,30:162.

[2]王磊.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03:221.

[3]区美英.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创新探讨[A].广东教育学会.广东教育学会2019-2020年度学术成果集[C].广东教育学会:,2020:5.

猜你喜欢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从单轨、双轨到多轨制德育工作途径的调查与探讨